学习内容:
杨玄感起兵反隋
【原文】
左光禄大夫王仁恭出扶馀道。仁恭进军至新城,高丽兵数万拒战,仁恭帅劲骑一千击破之,高丽婴城固守。帝命诸将攻辽东,听以便宜从事。飞楼、橦、云梯、地道四面俱进,昼夜不息,而高丽应变拒之,二十余日不拔,主客死者甚众。
冲梯竿长十五丈,骁果吴兴沈光升其端,临城与高丽战,短兵接,杀十数人,高丽竞击之而坠;未及地,适遇竿有垂縆,光接而复上。帝望见,壮之,即拜朝散大夫,恒置左右。
礼部尚书杨玄感,骁勇,便骑射,好读书,喜宾客,海内知名之士多与之游;与薄山公李密善。密,弼之曾孙也,少有才略,志气雄远,轻财好士,为左亲侍。
帝见之,谓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儿,瞻视异常,勿令宿卫!”
述乃讽密使称病自免,密遂屏人事,专务读书。尝乘黄牛读《汉书》,杨素遇而异之,因召至家,与语,大悦,谓其子玄感等曰:“李密识度如此,汝等不及也!”由是玄感与为深交。
时或侮之,密曰:“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陈之间,喑呜咄嗟,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申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玄感笑而服之。
素恃功骄倨,朝宴之际,或失臣礼。帝心衔而不言,素亦觉之。及素薨,帝谓近臣曰:“使素不死,终当夷族。”
玄感颇知之,且自以累世贵显,在朝文武多父之故吏,见朝政日紊,而帝多猜忌,内不自安,乃与诸弟潜谋作乱。帝方事征伐,玄感自言:“世荷国恩,愿为将领。”
帝喜曰:“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固不虚也!”由是宠遇日隆,颇预朝政。
帝伐高丽,命玄感于黎阳督运,遂与虎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谋,故逗遛漕运,不时进发,欲令渡辽诸军乏食;帝遣使者促之,玄感扬言水路多盗,不可前后而发。玄感弟虎贲郎将玄纵,鹰扬郎将万石,并从幸辽东,玄感潜遣人召之,二人皆亡还。万石至高阳,为监事许华所执,斩于涿郡。
时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兒以舟师自东莱将入海趣平壤,玄感遣家奴伪为使者从东方来,诈称护兒反。
六月乙巳,玄感入黎阳,闭城,大索男夫,取帆布为牟、甲,署官属,皆准开皇之旧。移书傍郡,以讨护兒为名,各令发兵会于仓所。郡县官有干用者,玄感皆以运粮追集之,以赵怀义为卫州刺史,东光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
治书侍御史游元,督运在黎阳,玄感谓曰:“独夫肆虐,陷身绝域,此天亡之时也。我今亲帅义兵以诛无道,卿意如何?”
元正色曰:“尊公荷国宠灵,近古无比。公之弟兄,青紫交映,当谓竭诚尽节上答鸿恩。岂意坟土未干,亲图反噬!仆有死而己,不敢闻命!”
玄感怒而囚之,屡胁以兵,不能屈,乃杀之。元,明根之孙也。
玄感选运夫少壮者得五千余人,丹阳、宣城篙梢三千余人,刑三牲誓众,且谕之曰:“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天下骚扰,死辽东者以万计。今与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何如?”众皆踊跃称万岁。乃勒兵部分。唐祎自玄感所逃归河内。
先是玄感阴遣家僮至长安,召李密及弟玄挺赴黎阳。及举兵,密适至,玄感大喜,以为谋主,谓密曰:“子常以济物为己任,今其时矣!计将安出?”
密曰:“天子出征,远在辽外,去幽州犹隔千里。南有巨海,北有强胡,中间一道,理极艰危。公拥兵出其不意,长驱入蓟,据临渝之险,扼其咽喉。归路既绝,高丽闻之,必蹑其后。不过旬月,资粮皆尽,其众不降则溃,可不战而擒,此上计也。”
玄感曰:“更言其次。”
密曰:“关中四塞,天府之国,虽有卫文昇,不足为意。今帅众鼓行而西,经城勿攻,直取长安。收其豪杰,抚其士民,据险而守之。天子虽还,失其根本,可徐图也。”
玄感曰:“更言其次。”
密曰:“简精锐,昼夜倍道,袭取东都,以号令四方。但恐唐祎告之,先已固守。若引兵攻之,百日不克,天下之兵四面而至,非仆所知也。”
玄感曰:“不然,今百官家口并在东都,若先取之,足以动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公之下计,乃上策也。”
遂引兵向洛阳,遣杨玄挺将骁勇千人为前锋,先取河内。唐祎据城拒守,玄挺无所获。
【原文华译】
1 左光禄大夫王仁恭从扶余道出师,进军到新城,高丽兵数万拒战,王仁恭率劲骑一千人,击破高丽军,高丽婴城固守。皇帝命诸将攻打辽东,允许他们便宜从事。飞楼、撞车、云梯、地道四面俱进,昼夜不息,而高丽随机应变,坚持抵抗,二十余日,不能攻拔,双方都死伤惨重。
冲梯竿长十五丈,骁果、吴兴人沈光爬上顶端,临城与高丽兵交战,短兵相接,杀十数人,高丽兵竞相攻击,沈光坠下;还未及地,正巧冲梯竿上有一根垂下的绳子,沈光一把抓住,再攀缘而上。皇帝望见,壮其勇,当即拜为朝散大夫,留在自己左右。
2 礼部尚书杨玄感,骁勇,精于骑射,好读书,喜欢结交宾客,海内知名之士多与他交游;与薄山公李密友善。李密,是李弼(宇文氏佐命功臣,)的曾孙,少年时就有才略,志气雄远,轻财好士,任左亲侍。
皇帝见了他,对宇文述说:“之前左翼卫队有一个皮肤黑黑的年轻人,眼神跟别人不一样,不要让他宿卫!”
宇文述于是告诉李密,让他称病辞职,李密于是屏绝人事,专务读书。曾经坐在黄牛上读《汉书》,杨素遇见,大为惊异,召他到家中,与他谈话,大悦,对儿子杨玄感等说:“李密识度如此,你们都赶不上他!”由此杨玄感与李密深交。
杨玄感有时欺侮李密,李密说:“人说话要实在,岂可当面阿谀奉承!如果决机两阵之间,怒吼呐喊,使敌人震慑,我不如你;但是,驱策天下贤俊,各申其用,你不如我。岂可以因为你的地位比我高,就轻视天下士大夫呢?”杨玄感笑了,对他说的话很服气。
杨素恃功骄倨,朝宴之际,有时有失臣礼。皇帝心中记恨,但是并不说出来,杨素也有所察觉。等到杨素薨逝,皇帝对近臣说:“假如杨素不死,终当灭族。”
杨玄感隐约听到这些话,而且自以为累世贵显,在朝文武官员多是父亲的老部下,见朝政越来越紊乱,而皇帝又多猜忌,内心不能自安,于是与诸弟密谋作乱。
皇帝正忙于征伐,杨玄感自告奋勇说:“我家世代蒙荷国恩,愿为将领。”
皇帝喜悦说:“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此言不虚!”由此宠遇日隆,颇能干预朝政。
皇帝伐高丽,命杨玄感在黎阳督运,杨玄感于是与虎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相当于太守的行政助理)赵怀义等密谋,故意逗留漕运,不及时进发,想要让渡辽诸军缺粮。皇帝派使者催促,杨玄感谎称水路多盗,不可前前后后地陆续发。杨玄感的弟弟、虎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石,都跟着皇帝在辽东,杨玄感秘密派人召他们,二人都逃亡回来。杨万石走到高阳,被监事许华抓获,斩于涿郡。
当时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水军在东莱准备入海前往平壤,杨玄感派家奴假装成朝廷使者从东方来,一路诈称来护儿造反。
六月三日,杨玄感进入黎阳,关闭城门,大肆抓壮丁,取船帆布制造盔甲,任命官属,都按照开皇年间的旧制。移书旁郡,以讨来护儿为名,各令发兵到黎阳仓会师。郡县官吏有才干的,杨玄感都以督运粮食为名,召他们前来集合。杨玄感任命赵怀义为卫州刺史,东光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
治书侍御史游元,在黎阳督运,杨玄感对他说:“独夫肆虐,陷身绝域,这正是天要亡他之时。我今亲率义兵以诛无道,卿意如何?”
游元正色说:“您的父亲深受皇帝宠信,近世以来,无人可比。您的弟兄们,不是穿青,就是穿紫,当竭诚尽节,上答鸿恩。想不到您父亲坟土未干,您就反咬一口!我有死而已,不敢闻命!”
杨玄感大怒,将他囚禁,屡次拿刀架在他脖子上,也不屈服,于是杀了他。游元,是游明根的孙子。
杨玄感选运输兵中少壮的,得五千余人,丹杨、宣城船夫三千余人,再杀猪、牛、羊,与大家盟誓,并告谕他们说:“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天下骚扰,死于辽东者数以万计。如今与君等起兵,以救亿兆百姓,如何?”众人都踊跃称万岁。于是整顿编制,部署队伍。
唐祎从杨玄感处逃归河内。
之前杨玄感秘密派家童到长安,召李密及弟弟杨玄挺到黎阳。等到举兵时,李密恰好赶到,杨玄感大喜,任命他为军师,对李密说:“你时常以匡济天下为己任,如今时机到了!你有什么计策?”
李密说:“天子出征,远在辽外,距幽州还有一千里。南有巨海,北有强胡,中间只有一条道路跟国内联系,极其艰危。公拥兵出其不意,长驱入蓟县,占据临渝险要地形,扼住其咽喉。他归路既绝,高丽听闻,必蹑其后。不过十天半月,物资粮草皆尽,其众不降则溃,可以不战而擒,这是上计。”
杨玄感说:“你再说说次计呢?”
李密说:“关中四塞,天府之国,虽有卫文昇,不足为意。如今率众鼓行而西,经过的城池一概不攻,直取长安。收其豪杰,抚其士民,据险而守之。天子虽还,失其根本,可以徐徐图谋他。”
杨玄感说:“再说说,有没有其他计策?”
李密说:“简选精锐,昼夜倍道,袭取东都洛阳,以号令四方。只是担心唐祎告诉他们,先已固守。如果引兵攻打,百日不克,天下之兵四面而至,那结果就不是我所知道的了。”
杨玄感说:“不对,如今百官家口都在东都,如果先取东都,足以动摇其心。况且经过城池却不攻拔,何以示威!你的下计,才是上策。”
于是引兵向洛阳,派杨玄挺率骁勇一千人为前锋,先取河内。唐祎据城拒守,杨玄挺一无所获。
【学以致用】
关于杨玄感反隋的思考
01,干大事要能熬得到“时机”,不要成为“烈士”
秦汉以后所有造反者,凡率先行动的,几乎没有谁能夺得最后胜利的。
而西汉的刘邦,东汉的刘秀,隋朝的李渊,明朝的朱元璋,
他们在起义时,都是跟着时势走,前面都有人开路,然后一点点地等待“时机”的到来
他们一开始没想过要当老大,最后呢,老天把老大的位置送到了他们的面前。
这一点很有意思。
杨玄感作为隋朝的高干子弟,他的反叛给隋朝的统治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但是就他个人而言,他起盘的太早了,就算他有机会打败杨广(其实很难), 其他有实力的人,就会用干掉杨玄感来提高自己行动的正义性,合法性。从而升级自身的权力。
所以,起盘太早,面对的挑战就会太多,容易成为“烈士”,为他人做嫁衣。
02,寻求别人的意见,自己却又不相信,这是个致命的毛病
杨玄感以李密为军师,但是又不按照李密的方案来。
由于职业关系,我遇到很多“杨玄感”这类老板,就是自己遇到问题了,去上课,去请老师做顾问,但是呢, 他却又不相信老师讲的方案。在没有完全理解方案背后的逻辑时,就开始改动。最后呢,搞得人心惶惶,员工大量流失。
所以,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杨玄感其实是有自以为是的毛病。
03,说说李密
如果按照杨玄感所说,李密是一个以匡济天下为己任的人
那么,这么一个有志向,有本事的人为什么要去干“造反”的事情? 或者是这么快造反?
以他的能力,应该看的出来杨玄感并不是一个有智慧的老大
因此,这里面有个价值观的问题值得注意。
当一个人很有本事,但他的本事所用的地方,并不是正心以中的时候
那么,你是不是就得小心评估与这个人之间的关系呢?
同时,此时的杨广并没有处在恶贯满盈的状态,杨玄感的时机是不合适的,而作为军师的李密不知道是没有看出这一点,还是看出来了没说?
李密是个枭雄,或许他也是想利用这一点来看看天下大势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