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世界过得真快,好像六七年前,乘公交看书读报是常景,现在是风景。前几天偶遇此景,感慨惊喜,遂拍下这张,见图1。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4649/dc2e0e840dd98d98.png)
今天,公交大部分人看手机,小部分人发呆或眯睡。也身在其中的我,不想刷屏也不想眯睡,想起包中有两张报纸,遂看起来,仿佛把旧时光留住。
近一小时的路途不再枯燥,仿佛与智者对话,又似另一角度看世界。
1、肖复兴的《一个叫诺伊泽伦的地方》,谈一部长篇小说《疯狂》,一老人对一群孩子说的话:
(老人的身世,让孩子们感动,但老人教育孩子们的话,却并不让他们信服,或者说,他们一时还听不大懂。)老人说,对待世界有看、听、理解、向前走这四种模式,他劝孩子们先要看看这个世界,别那么着急,要沉住气,悉心地比较比较、掂量掂量,然后,再选择一条稍微好些的路向前去。
(对年轻学生来说,并不见得非得逃学,深夜跑到两眼一抹黑的慕尼黑去。)
他语重心长地告诉这帮孩子:这个世界,并不只有慕尼黑,还有许多更好的地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4649/496f655ac269205a.png)
2、这段时间,刀朗的歌《罗刹海市》很火,其中这句歌词也让人印象深刻
“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
有网友“谌洪果”为煤正名:黑是我的本面目,但不是脏东西啊。
他认为歌词可以这样修改,既不让煤无辜躺枪,又更有反讽效果:
我本是煤蛋儿,
要在炉火中发红光,
如今却沦落丘河地,
被认为脏,被洗啊洗,被消磨精光。
再看报纸这条新闻《原煤“串门”入洗 年可创效上亿元》讲某能源公司,实现技术创新,将末原煤,进行技升处理提升,每吨增加效益,每年可创效上亿元。
正反去辨论看待“煤”:是否真的脏?再回到原煤本身,技术创新提升价值。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4649/6aab2eb886f4c8c7.png)
现在移动信息互联时代,刷屏看似信息海量,细琢磨,报刊也有其价值:更深度看世界的视角。
一个美好的上班途中体验,希望读书看报,成为自己生活的常景,而不是场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