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人的预想中,2018年应该是新零售的元年,可怎么快到6月份了,这个主流似乎都和这个元年没什么关系了,所有的媒体、舆论的焦点都在区块链上了,凡事必谈区块链,尤其是创业的主流群体,做什么都是在做区块链。
我们依然没有看到区块链的未来,反而新零售在很多领域都已经越过了发展的初级阶段,走上正轨,甚至很多公司都爆发了巨大的威力。
还记得在2017年10月的时候,吴晓波老师在杭州举办了转型之战新零售大课,开课当天,850人的会场,挤进了1200多人,场面非常火爆。13场主题演讲和1场论坛对话来论辩新零售,在2天共15个小时里,台上台下吵得不可开交,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达成“有无新零售”“什么是新零售”的共识。
其实到现在,人们也无法给新零售一个准确的定义,所以今天我们从几个应用场景出发,来探讨最适合新零售的几个场景,融入这些场景,也就掌握了新零售的要义。
一、新零售产生的两大要素
1、流量红利的终结
很多人说新零售是大家造出来的炒作的概念,每一两年都有那么一个概念被炒起来。普通用户简单的理解市场行为,这个理解是没有多大瑕疵的。但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不应该只看到浅层次的市场行为,更多的应该去看清这个商业逻辑。
当互联网发展到2016年的时候,我们明显的发现,线上的获客成本几乎和线下持平了,如果操作的不好,营销做的不好,获客成本已经远远高于线下。当这个现象没有被大面积诟病的时候,互联网的从业者是不相信这个事实的,他们宁愿相信是人的问题,请到更牛逼的人这事就搞定了。
可几波人换下来,大家发现确实很难,线上获客成本已经不能把控了。对于创业者而言,更是如此,需要找到新的出路。于是大家把目光聚焦在了线下,互联网、电商的流量红利彻底结束了,和线下商业竞争的杀手锏已经不存在了,此时的线下商业在多方面的冲击下,也已经苦不堪言,于是双方的想法不谋而合,就有了这么一个新物种。
2、消费升级
讨论中产阶级,中产阶级有多少,这个市场有多大,在现实中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意义,无论中产有多少,我们最后都会发现,我们仅仅需要的是消费升级,而不是中产阶级群体。
无产的人正在消费升级,真正的中产阶级在消费升级,还有一群低收入群里也在努力过着中产的生活。大学生有多少中产,月光族有多少中产,因此我们在分析消费升级的时候,要明确,它和中产的关联度有多高。
消费升级的群体,从来都不用担心人太少,而是群体太多,一时间体验服务做差了怎么办?它几乎会覆盖整个90后群体,大部分80后和70后,同时新生代的00后也会成为消费升级的主导。
二、生鲜新零售
阿里扶持盒马鲜生、易果生鲜;腾讯持续投资每日优鲜平台;京东、苏宁、顺丰也都纷纷在生鲜领域开始新零售布局,超级物种、7Fresh、苏先生等,这些都是从生鲜领域入手。
生鲜领域是最能体验新零售特征的,能够提供客单价高的产品,符合消费升级的理念,更好的实体体验,天然的聚客能力,线上强有力的运营能力,场景消费的能力。
也就是前段时间每日优鲜合伙人徐晓辉先生说的,人、货、场,三者必备,新零售就诞生了。
三、无人新零售
这个阶段谈无人新零售,似乎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但我要说的并不是无人新零售团灭的事,而是这个消费场景的问题。
这个市场非常大,消费场景确实存在。大多聚焦在公共场地,商务办公写字楼、商场、地铁站、飞机场等地方,甚至还有些无人超市,重点就是写字楼里。
无人零售的痛点是什么呢?现在来看,很明显,就是破损率,这是用传统的商超概念来说,简单点理解就是遗失率,很多人拿了东西不付钱,这种无人监督的场景消费,一定会出现这种状况,而且大家都想到了,只是弱化了它的影响力。
四、共享新零售
关于共享,不可以说团灭。因为共享经济还只是个开端,共享单车,共享打车,这两个案例不能说明团灭,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互联网的世界里,一个行业,只存在双寡头和寡头,其他的都是垫脚石。
就拿共享单车来说,它的消费场景也是有的,而且还是刚需。可巨大的成本,超高的破损率,让盈利成为了想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非常巨大,滴滴把那些打车族引入了移动互联网,让他们习惯手机支付。而共享单车,却将学生群体,公交地铁族,骑行族等,引入移动互联网,习惯手机支付。
就这一点来说,贡献不可泯灭,至于新四大发明,这就太自恋了,影响力远远不足,对人类文明的长期发展还看不到有多大贡献。
五、社交新零售
前面长篇大论,现在回归重点,在新零售下无成本的社交心零售是如何流量爆棚,销量暴增的?
先看拼多多,在拼多多的那份引爆社交媒体的报表没发布之前,虽然关注过这个平台,但从来没有在里面买过东西,也没有想到它的报表能够如此华丽。一句话的重点,足以引起所有人的好奇,“日订单量已经超过京东”,这个点实在太有吸引力了,于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引爆。
京东可是电商行业的双巨头之一,日订单量超过京东,不说市值,不谈金额,就一个数量,已经证明了它的价值。拼多多,以拼团的商业模式迅速发展,拼团的雏形就是8年前的团购,逻辑很简单,买的人越多,价格越低。
而拼多多很好的利用了微信这个平台,线上拼团,让用消费者动参与,主动传播,主动拉人。一个在其他平台卖200元的产品,在这里,单买还是200,但拼单很可能只需要100元,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很多产品够两个人就可以算拼团成功,就能享受这个价格,发朋友圈,找个人一起买是很快的事。同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别人的拼团,速度非常之快。很多产品的销量都在几十万件,甚至上百万件。
拼多多只是做了一个创新,把规则定清楚,传播由消费者来,拼团数量巨大,商家大批量定制,又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平台也能收取一定费用,三方获利。其实它的本质就是玩了一把大规模批量定制,用社交新零售的思维去玩了一把而已。
核心是调动消费者的主动传播性,每一位消费者后面都有一群人,拼单双方获益,传播就不是问题。同时调动商家积极性,大批量定制,回款速度快,规模盈利比个体盈利更有吸引力。
还有一个,也是今年的一匹黑马,趣头条,这家公司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让公司市值超过16亿美元。
趣头条是一家类似于今日头条的资讯类APP,在今日头条如此中天的今天,它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它的这种商业模式叫收徒制,师父带领徒弟一起看资讯。
当你把资讯分享出去的时候,如果有人点击看了资讯,他就成了你的徒弟,在不断的分享中,你会有很多徒弟,而且,这些徒弟看了内容,师父就会有收入,话说在趣头条上,有很多人的月收入已经在五六万了。
他们要做的事很简单,把自己喜欢的人内容分享出去,到朋友圈、微博等等地方,有人想看的地方。
于是趣头条只是制定了简单的规则,吸引用户主动的去分享传播,分享出去就有机会赚钱,更何况是自己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分享。
拼多多和趣头条在不同的行业,是不同的产品,相同的是,他们都充分的利用了社交电商,本质上都是给了用户利益,激发用户主动传播,只有主动传播才能获取这种利益。
这也叫裂变,社交裂变,用一小批人作为触发点,然后迅速裂变,整个流程简单,用户容易操作。
之前我们一谈社交电商,人们就觉得是微商,微商仅仅只是社交电商的一部分,社交电商的重点在于激发用户的主动传播,在于零售。新零售的包含两部分的内容,标准品和非标准品。
社交新零售玩的就是标准品,当然非标准品也能玩,只是难度会稍微大一些。拼团属于标准品,师徒值也属于标准品,既定规则下的零售。而这仅仅只是社交新零售的开始,只要你有创意,会玩,任何行业都可以搭上社交新零售的快车。
【新书首发】
书名:《新零售:电商创业陷阱》
作者:贺关武,九点学社创始人,财经作家,著有畅销书《电商,这么玩才有未来》《社交电商:运营策略、技巧与实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