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在美国波士顿近郊的一天,美国小伙子Bill Rosenbert和他的几个伙伴正在绞尽脑汁,想为他们新创办的多拿滋店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正在肠枯思竭之际,其中一个小伙伴跳了起来,他说:“世界上多拿滋最美味的吃法是什么?就是将圆滚滚的多拿滋,用灌篮的方式灌进咖啡的沾料吃法,一口热咖啡,一口甜甜的多拿滋,美味而经典,我们的店就叫Dunk in吧!”(Dunk,本意为沉浸,而店名的意思就是把多拿滋(甜甜圈)沾浸在咖啡里的意思)。唐恩都乐官网:http://www.huhusfjm.cn
唐恩都乐现状:
目前Dunkin Donuts 成绩斐然,全美十大连锁加盟品牌之一,在全球超过33个国家共有11000家门店。全球每秒就卖出57杯咖啡;全年全球卖出18亿杯咖啡,和19亿个多拿滋。
在中国:
1999年Dunkin Donuts曾进入过北京,最高峰时期曾达到了20多家店,但是后来因为业绩不理想,管理层认为中国的市场不成熟,因此几年后全部关停了。(后来星巴克的成功,印证了当时管理层的决策失误。)
目前中国版图共被划分为三个大的区域,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区域和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区域,这两个区域为不同的特许经营的公司在独立运作。第三个区域为除去上面两个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包括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华南,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等。2015年,Dunkin Donuts 与菲律宾餐饮巨头快乐蜂合作,计划在华北,华南和中国西部等除去沈阳和上海的两个区域之外的其他地区,实现快速开店扩张,计划是五年达到500家。
唐恩都乐问题挑战:
1:Dunkin Donuts 这个名字很难记,也不朗朗上口,而更关键的是这两个词英语的发音比较难把握。尤其是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发音难的品牌非常不利于传播,刚吃完不错的甜甜圈,想和别人分享下,但是叫啥名字呢?约了朋友见面,这个店铺比较不错,但是不会发音,只能说在一堆英文字母的甜甜圈店见面吗?
所以首先应该将名字本地化,不应该叫这个奇葩的名字“唐恩都乐”(请问“都”是du;还是dou呢,中文名字能再绕口点吗?) 比如:Starbucks Coffee;中国人大部分都还会说:星巴克;而另一个在中国比较成功的披萨品牌:Domino's Pizza;人家也不叫多米诺披萨,而是很美的,达美乐。简单笔画少,朗朗上口,是灰常关键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起名字》,这篇文章)。
2:产品结构和文化特征
产品:高糖,高油的甜甜圈,在国人日渐讲究饮食健康,追求低油低糖的饮食趋势时能站稳脚跟吗?
另外一点则是文化不同,在米国Dnouts成了一个日常办公室文化,用米国好朋友的话讲,上班了,有啥需要庆祝的小事件,往往是去Dunkin Donuts 店买十二个的甜甜圈,加上一大桶的热咖啡回来与同事分享。这种产品特点和文化特征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并深入骨髓。
3:竞争激励。今非昔比,虽然在美国市场占有率非常惊人,同时也能和星巴克叫叫板,但是在中国,星巴克,Costa和韩国等众多咖啡品牌已经先入为主的占领了咖啡市场,而面包新语,85度,甚至味多美等面包店占领了面包市场。品牌非常弱势,没有任何的知名度,已经在北京开业的两家店的业绩也一般。
唐恩都乐如何突出重围?
1:品牌上,在全球是有优势的,那么在中国市场就要考虑清楚如何和星巴克竞争。在中国市场是需要重新树立品牌,抢占别人市场的时候。那么有两个竞争策略,一:高举高打,卯足了劲和星巴克等高端品牌叫板。在北京最好的商圈,最好的位置,不计成本的拿几个店,来彰显实力和塑造品牌。塑造起品牌之后,才逐步会被开发商和业主认可,之后就有和星巴克等展开正面竞争的基础了。二:避开高端最好的商圈,见缝插针的找二三线区域开店。不正面和星巴克等展开竞争,定位比星巴克稍微地段些。两个方案各有利弊,做好了也都有成功的可能。(麦当劳和肯德基是第一个策略。二德克士相对于肯德基则是采取的第二策略)。
2:改个名字:。笔画少点,能够通俗易懂点,便于口碑传播。前文有叙述,不再详细解释。
3:产品需要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进行调整。中国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与西方差异比较大,那么就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太甜,太油的不适合中国的饮食文化,建议在产品的甜度上有所降低。
4:消费引导,将咖啡配甜甜圈在中国打造成时尚吃法。虽然在美国可以和星巴克叫板,曾经专门PK过星巴克的咖啡,并有取胜的记录,从而还专门开通了个网站:http://www.huhusfjm.cn。但是在中国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定价低于星巴克之后就是直接面对众多面包品牌的红海,如何脱颖而出?呵呵。不会是甜甜圈比星巴克好,咖啡比面包新语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