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批判性思维】
我的收获:
1不同成长阶段跟孩子的交流一定侧重点不同
2判断事实和观点是我们可以从小培养的能力
3父母跟孩子的聊天对话机制一定是非常需要细致细节做到落实到每次的对话中,这里都有做好教育的机会!
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解决方案
接下来,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些经过科学验证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法。
方法很简单,我来打个比方,就好像在不同的年龄段里,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来辨别一只“苹果”和一只“梨”的本质区别。
解决方案1 :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分段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孩子幼儿园到高中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分4个阶段、用递进式的方法让孩子学习区别、分析、质疑和决策。
幼儿阶段,培养孩子区分事实和观点之间的不同,也就是对一件事情要有自己的基本认识和判断。这好比在教孩子分辨,哪个是苹果,哪个是梨。
小学低年级阶段,这个时候需要培养孩子为某个观点找出理由。这好比在引导孩子对比苹果和梨的特征,说出他们有什么不同。
小学高年级阶段,这时要培养孩子学会用事实去支撑理由,也就是教导孩子不盲目信任某种说法。这好比带领孩子去品尝苹果和梨的味道,用事实来证实两个水果具有不同的味道。
初高中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具备基本的明辩是非的能力,但这也是孩子最容易受他人影响的阶段,因此要培养孩子分辨世界真伪善恶的能力。这好比带领孩子跳出既定的思维框架,去质疑和提问除了苹果和梨之外,是否还有一种叫苹果梨的水果存在,这个苹果梨到底是苹果呢、还是梨?
3、小学中高年级:学会用事实去支撑观点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进入“议论文写作”,有观点有理由还不够,还需要用事实去支撑理由。
因此,“汉堡模型”的架构又变成这个模样了:
我的观点
我的理由(Reason)
我的证据1
我的证据2
我的结论
懂得为自己的观点呈现理由,并为理由找到证据,再以此得出结论,这个学习过程就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起批判性思维的雏形。到此,他们开始明白做人、做事与写文章一样,不能只看表象,只听别人怎么说,而必须从最底层的事实出发,找到证据。同时,孩子也练就了一双敏感的耳朵,当他们听到“我觉得”、“我相信”、“你按我说的做就可以了”这类的词语时,会非常直觉地意识到,这是他人的观点,我必须自我提问,找到证据来支撑理由,否则就不能跟随这个观点。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思维升级所带来的思辨能力,比记住一个标准的对或错答案要来的更具有自我决策的能力。
4、初高中阶段:懂得真实的世界是真伪难辨
随着思辨能力越来越强,孩子需要提问式的讨论环境。我们家常用的提问模型也是从孩子的学校借鉴来的,叫“5W1H” 模型,涵盖的就是what,who, where, when, why, how,我和孩子经常用这个模型来讨论新闻报道、网络文章、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提问和寻找证据来辨别哪些是伪装成事实的个人观点。如果你想多了解关于提问的技巧,请回听第四课“得语文者得高考”。
好了,孩子的思维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幼儿园到中学,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去辨别他所听、所看、所经历的事物,那么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反应会建立在更多的理性思考上。这样的心理品质会让你的孩子具备别的孩子欠缺的竞争优势。
接下来,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些经过科学验证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法。
方法很简单,我来打个比方,就好像在不同的年龄段里,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来辨别一只“苹果”和一只“梨”的本质区别。
图片
解决方案1 :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分段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孩子幼儿园到高中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分4个阶段、用递进式的方法让孩子学习区别、分析、质疑和决策。
幼儿阶段,培养孩子区分事实和观点之间的不同,也就是对一件事情要有自己的基本认识和判断。这好比在教孩子分辨,哪个是苹果,哪个是梨。
小学低年级阶段,这个时候需要培养孩子为某个观点找出理由。这好比在引导孩子对比苹果和梨的特征,说出他们有什么不同。
小学高年级阶段,这时要培养孩子学会用事实去支撑理由,也就是教导孩子不盲目信任某种说法。这好比带领孩子去品尝苹果和梨的味道,用事实来证实两个水果具有不同的味道。
初高中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具备基本的明辩是非的能力,但这也是孩子最容易受他人影响的阶段,因此要培养孩子分辨世界真伪善恶的能力。 这好比带领孩子跳出既定的思维框架,去质疑和提问除了苹果和梨之外,是否还有一种叫苹果梨的水果存在,这个苹果梨到底是苹果呢、还是梨?
好,接下来,针对孩子成长的四个阶段,我再来分别介绍一下每个阶段的培养重点。
1、幼儿阶段:分清事实和观点
那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呢?
事实就是可以被证明是真的或假的,它可以是一件事情或一个言论;而观点呢,不一定有绝对的对错,因此它是一个人的想法。当孩子四、五岁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以此提升思维能力。举例,猜猜以下两句话哪个是事实,哪个是观点。
我吃了一只苹果(这是事实)
我最喜欢吃冰淇淋(这是观点)
当孩子明白了事实与观点的区别后,就要教他们对事实和观点做出正确的反应。对于观点,我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对于事实,我是不能改变它的。
2、小学低年级阶段:为观点找到理由论据
当孩子能够分清事实和观点之后,就需要学习为某个观点找到相应的论据。如果发现这个观点没有可靠的论据,那么就不能接受或同意这个观点。
我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在学校就练习写观点,一个观点必须带上一个理由;到了二年级,要学习用多个理由来支撑一个观点;等到了三年级,除了为观点找出多项理由之外,还需要练习使用 “因为......所以......”等因果逻辑的语言结构。这不仅在教写作,同时也是在教批判性思维模式。
为了方便孩子牢记这个思维架构,老师还会采用一些具象的模型来启发孩子。比如,这里有一个“汉堡模型”,图解了5 段式的写作和思维架构:汉堡顶部可以是“我的观点”,中间三层番茄、牛肉和蔬菜就是支撑该观点的三个理由,最后汉堡的垫底面包就是最重要的结论。
图片
3、小学中高年级:学会用事实去支撑观点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进入“议论文写作”,有观点有理由还不够,还需要用事实去支撑理由。
因此,“汉堡模型”的架构又变成这个模样了:
我的观点
我的理由(Reason)
我的证据1
我的证据2
我的结论
图片
懂得为自己的观点呈现理由,并为理由找到证据,再以此得出结论,这个学习过程就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起批判性思维的雏形。到此,他们开始明白做人、做事与写文章一样,不能只看表象,只听别人怎么说,而必须从最底层的事实出发,找到证据。同时,孩子也练就了一双敏感的耳朵,当他们听到“我觉得”、“我相信”、“你按我说的做就可以了”这类的词语时,会非常直觉地意识到,这是他人的观点,我必须自我提问,找到证据来支撑理由,否则就不能跟随这个观点。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思维升级所带来的思辨能力,比记住一个标准的对或错答案要来的更具有自我决策的能力。
4、初高中阶段:懂得真实的世界是真伪难辨
随着思辨能力越来越强,孩子需要提问式的讨论环境。我们家常用的提问模型也是从孩子的学校借鉴来的,叫“5W1H” 模型,涵盖的就是what,who, where, when, why, how,我和孩子经常用这个模型来讨论新闻报道、网络文章、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提问和寻找证据来辨别哪些是伪装成事实的个人观点。如果你想多了解关于提问的技巧,请回听第四课“得语文者得高考”。
好了,孩子的思维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幼儿园到中学,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去辨别他所听、所看、所经历的事物,那么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反应会建立在更多的理性思考上。这样的心理品质会让你的孩子具备别的孩子欠缺的竞争优势。
解决方案2:家长慢一拍,让孩子自己明辨对错
亲子教育都是双向的,父母在教孩子辩认“苹果”和“梨”的区别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家长慢一拍,就是给孩子机会来练习辨明对错。这里我有三个建议:
建议1:父母不唠叨标准答案
在大多数人看来,唠叨是一种对孩子的爱和关心的体现,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其实这是阻碍孩子建立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首要敌人。
所以,当孩子与我们意见不同时,别着急否定他,更不要直接给他一个标准答案,或者唠叨不停地说“你听我的就对了。”
因为,培养批判性思维,首先要从不盲目听从别人的观点做起。
建议 2:父母多听,孩子多说
当孩子有不同意见时,让他说出来,拿出自己的自己的理由和 论据。
在这里,“说”不是关键,“怎么说”才是关键。
我们尽量不对孩子使用:“你不对”、“我不允许你。。。。。” 这种直接否定的语言,可以改成:“宝贝,请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如果理由充分的话,我可以为你改变要求的。”
举个例子,有一天晚上,我的小儿子告诉我,他今天要晚睡。我没直接呵斥或强迫他,却让他列出需要晚睡的三个理由,结果他给出的三个理由都很好,我没有发现任何可以反驳他的地方。于是,我又让他列出第二天上午要做的三件事,结果他发现自己明天早上要和同学们会合,赶到游泳馆去游泳。这时,我不需要再说服他了,因为他已经看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这个答案不是我强塞给他的,是他自己通过推理发现的。
建议 3:建立亲子聊天机制
家长不要把时间花在说教和唠叨上,尝试和孩子一起建立聊天机制,针对各种现实问题来提问、讨论,然后一起解答一个预设的问题。比如,针对中考和高考,可以预设一个情景:如果你的入学资格被顶替了,你会怎么做?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越能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能力。
接下来,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些经过科学验证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法。
方法很简单,我来打个比方,就好像在不同的年龄段里,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来辨别一只“苹果”和一只“梨”的本质区别。
图片
解决方案1 :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分段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孩子幼儿园到高中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分4个阶段、用递进式的方法让孩子学习区别、分析、质疑和决策。
幼儿阶段,培养孩子区分事实和观点之间的不同,也就是对一件事情要有自己的基本认识和判断。这好比在教孩子分辨,哪个是苹果,哪个是梨。
小学低年级阶段,这个时候需要培养孩子为某个观点找出理由。这好比在引导孩子对比苹果和梨的特征,说出他们有什么不同。
小学高年级阶段,这时要培养孩子学会用事实去支撑理由,也就是教导孩子不盲目信任某种说法。这好比带领孩子去品尝苹果和梨的味道,用事实来证实两个水果具有不同的味道。
初高中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具备基本的明辩是非的能力,但这也是孩子最容易受他人影响的阶段,因此要培养孩子分辨世界真伪善恶的能力。这好比带领孩子跳出既定的思维框架,去质疑和提问除了苹果和梨之外,是否还有一种叫苹果梨的水果存在,这个苹果梨到底是苹果呢、还是梨?
好,接下来,针对孩子成长的四个阶段,我再来分别介绍一下每个阶段的培养重点。
1、幼儿阶段:分清事实和观点
那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呢?
事实就是可以被证明是真的或假的,它可以是一件事情或一个言论;而观点呢,不一定有绝对的对错,因此它是一个人的想法。当孩子四、五岁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以此提升思维能力。举例,猜猜以下两句话哪个是事实,哪个是观点。
我吃了一只苹果(这是事实)
我最喜欢吃冰淇淋(这是观点)
当孩子明白了事实与观点的区别后,就要教他们对事实和观点做出正确的反应。对于观点,我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对于事实,我是不能改变它的。
2、小学低年级阶段:为观点找到理由论据
当孩子能够分清事实和观点之后,就需要学习为某个观点找到相应的论据。如果发现这个观点没有可靠的论据,那么就不能接受或同意这个观点。
我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在学校就练习写观点,一个观点必须带上一个理由;到了二年级,要学习用多个理由来支撑一个观点;等到了三年级,除了为观点找出多项理由之外,还需要练习使用 “因为......所以......”等因果逻辑的语言结构。这不仅在教写作,同时也是在教批判性思维模式。
为了方便孩子牢记这个思维架构,老师还会采用一些具象的模型来启发孩子。比如,这里有一个“汉堡模型”,图解了5 段式的写作和思维架构:汉堡顶部可以是“我的观点”,中间三层番茄、牛肉和蔬菜就是支撑该观点的三个理由,最后汉堡的垫底面包就是最重要的结论。
图片
3、小学中高年级:学会用事实去支撑观点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进入“议论文写作”,有观点有理由还不够,还需要用事实去支撑理由。
因此,“汉堡模型”的架构又变成这个模样了:
我的观点
我的理由(Reason)
我的证据1
我的证据2
我的结论
图片
懂得为自己的观点呈现理由,并为理由找到证据,再以此得出结论,这个学习过程就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起批判性思维的雏形。到此,他们开始明白做人、做事与写文章一样,不能只看表象,只听别人怎么说,而必须从最底层的事实出发,找到证据。同时,孩子也练就了一双敏感的耳朵,当他们听到“我觉得”、“我相信”、“你按我说的做就可以了”这类的词语时,会非常直觉地意识到,这是他人的观点,我必须自我提问,找到证据来支撑理由,否则就不能跟随这个观点。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思维升级所带来的思辨能力,比记住一个标准的对或错答案要来的更具有自我决策的能力。
4、初高中阶段:懂得真实的世界是真伪难辨
随着思辨能力越来越强,孩子需要提问式的讨论环境。我们家常用的提问模型也是从孩子的学校借鉴来的,叫“5W1H” 模型,涵盖的就是what,who, where, when, why, how,我和孩子经常用这个模型来讨论新闻报道、网络文章、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提问和寻找证据来辨别哪些是伪装成事实的个人观点。如果你想多了解关于提问的技巧,请回听第四课“得语文者得高考”。
好了,孩子的思维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幼儿园到中学,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去辨别他所听、所看、所经历的事物,那么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反应会建立在更多的理性思考上。这样的心理品质会让你的孩子具备别的孩子欠缺的竞争优势。
解决方案2:家长慢一拍,让孩子自己明辨对错
亲子教育都是双向的,父母在教孩子辩认“苹果”和“梨”的区别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家长慢一拍,就是给孩子机会来练习辨明对错。这里我有三个建议:
建议1:父母不唠叨标准答案
在大多数人看来,唠叨是一种对孩子的爱和关心的体现,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其实这是阻碍孩子建立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首要敌人。
所以,当孩子与我们意见不同时,别着急否定他,更不要直接给他一个标准答案,或者唠叨不停地说“你听我的就对了。”
因为,培养批判性思维,首先要从不盲目听从别人的观点做起。
建议 2:父母多听,孩子多说
当孩子有不同意见时,让他说出来,拿出自己的自己的理由和 论据。
在这里,“说”不是关键,“怎么说”才是关键。
我们尽量不对孩子使用:“你不对”、“我不允许你。。。。。” 这种直接否定的语言,可以改成:“宝贝,请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如果理由充分的话,我可以为你改变要求的。”
举个例子,有一天晚上,我的小儿子告诉我,他今天要晚睡。我没直接呵斥或强迫他,却让他列出需要晚睡的三个理由,结果他给出的三个理由都很好,我没有发现任何可以反驳他的地方。于是,我又让他列出第二天上午要做的三件事,结果他发现自己明天早上要和同学们会合,赶到游泳馆去游泳。这时,我不需要再说服他了,因为他已经看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这个答案不是我强塞给他的,是他自己通过推理发现的。
建议 3:建立亲子聊天机制
家长不要把时间花在说教和唠叨上,尝试和孩子一起建立聊天机制,针对各种现实问题来提问、讨论,然后一起解答一个预设的问题。比如,针对中考和高考,可以预设一个情景:如果你的入学资格被顶替了,你会怎么做?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越能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能力。
总结复盘
批判性思维是当前应试教育中最缺失的一项思维能力和心理品质。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习俗并不提倡个性的张扬和追求,导致很多家长认为 “乖” 就是听话的孩子,质疑不听话、不合作就是叛逆。然而,一个孩子从低阶学习走向高阶学习,就是必须经历从思想上与父母脱钩的“叛逆”过程。因此,父母们也需要学习批判性思维模式,才能跟上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成长需求。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想为大家留一个作业。请你和孩子一起区分以下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然后说出为什么:
1. 小草上的露珠就像早晨的眼泪
2. 太阳升起时万物被照亮了
3. 最全初中语文整理版!教你期末拿高分
4. 今天,晴,万里无云,高温30度
5. 我觉得你很固执,所以容易犯错
6. 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
进入21世纪的父母,我们应该摈弃要孩子“听话”的执念了。一个具有未来优质人才品质的孩子,必须敢于质疑,敢于推翻,敢于大胆地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当他们成人时,才可能拥有良好的辩真伪、知对错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人,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关于批判性思维,我在新书《学习的格局》里还有更多的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