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老师曾说过,我们从不对美好的事物进行分析。我猜想,可能是因为分析容易瓦解美好,但我还是想探究自己,为什么如此“天天向上”?

朋友圈里有一种观点:“渴望成为最强的,愿人穷不愿人富”是活跃在人们心底的一种情绪特征,同情别人,居高临下的宽慰或帮助别人,可以很轻松地获得一种强者体验和一种对自己满意的感觉。渴望成为被人羡慕和被人需要的人,内心有种关系饥饿感,时时刻刻都在需要从别人的眼晴中读到自己,永远存在着一种被人关注的欲求。

我是一个喜欢反观自我的人,喜欢辩证地看自己。当看到这段话时,下意识的就在想:“我是那个渴望成为最强的人吗?”
不,我不是!但我承认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有完美主义情节,在别人看来折腾自己的方法,其实我是享受的。

在自己兴趣爱好的指引下,去一点一点发现新触角,然后再慢慢发展壮大,这种过程就像是在培养孩子,或简单点就是在播种,从一粒种子到收获绿植,单单这个过程就是令人雀跃的。
大家都知道的肌肉记忆,当我们重复一个动作一段时间,我们的肌肉会帮助记住这个动作,在这个时段你有一天突然不做,这一天心都是空落落的。比如学生无理由的逃课,一方面他的超我会让他心生愧疚,另一方面他的肌肉记忆也会迫使他再去写作业。所以,当我们养成一种习惯,如果想再去破坏这个习惯就需要用另外一种新习惯来替代它。上下班独自乘坐地铁两个小时,我已经养成了听课、写作的习惯,一上车,下意识地就会打开听课软件或qq写作,惯性的强大,我不想改,也实在没必要去改。
当然所有兴趣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人生目标在支撑着我一一那就是“成为一个温柔但不软弱,情深但不执着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