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时评中国4》时,我首先在想:这本书是讲什么的?只是评论时事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10349/15fc6a970440c548.jpg)
或许本书的副题就能解答这一疑惑——“用知识和思想驯服不确定”。在这不确定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掌握让自己变得“确定”的本领。
《时评中国4》一如既往地聚焦当下时政、社会、民生、文化等热点事件,评论客观冷静,传递理性思考的积极力量,对于不同人群均有裨益。
对于中学生来说,本书有助于养成他们对时事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时政视野,提高语文时政类阅读与评论写作的能力。
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从本书学到如何保持敏锐的新闻触角,在舆论场中做一个温和而坚定的公共价值守望者。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则可以从中学到如何拥有批判性思维,对身边的热点事件有起码的清醒认知,不迷失于喧嚣的网络世界。
全书共分思维方法、时代记录、冰点暖评、不同观点、媒介素养和写作精要六章内容,后面几章中列举了很多热点事件,不过我更喜欢的是放在前面的思维方法部分。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思维先于写作,思维方法决定着写作所能达到的认知高度和观念水准。而锻炼思维的方法就是要进行海量的正确的阅读。
所以本书首章内容即是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重点则是讲读书方法。对于喜欢读书而不擅思考的我来说,从这部分内容中收获颇丰。
作者在《别被“精彩”废了,忍受枯燥是一种筛选机制》中说,在如今的娱乐化环境中,学习越来越依赖于各种装置范式,这些装置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帮学习者消除各种“枯燥”,而学习者的能力就在这样的“精彩”中不断退化。
而网络流行语、“梗”、表情包等在社交平台的泛滥,也让看似“社牛”的许多网民们成为“文字失语者”,他们很难准确、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这也是电子媒介装置“重视频轻文字”现象所造成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多看文学经典,积累对美好事物的丰富表达力。而中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严肃阅读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置疑的。
这本《时评中国4》内容丰富,很多观点发人深省,它的价值可不止于教人写好时评这么简单,值得每一位想“看清”生活的人去认真阅读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