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工作多年的女儿提出准确考国外顶尖MBA。我第一反应就是不同意:目前工作已经很好,没必要再闯;女孩子安稳为主,没必要太要强;国外读书增加生活不确定性,没必要读,等等,脱口提出自已评论意见。
我脑子里冒出的这些观点,只是来自自己生活各方面认知,没去了解她的背景出发点,更不知国外顶级MBA是什么,就提出质疑与反对意见。女儿一句“你不懂”,把交流沟通的通道堵死了。这大概是所有代沟、沟通障碍产生的根本原因。
昨晚,她的表哥知道后,也提出反对意见,说是没必要,还例举他们圈子内读过MBA人的事业状态,也没有那么突出的机会。他曾在国外读过书,出于对他的信任,他的话又加剧了对女儿的担忧。
今天,在与她沟通后,她想去读书核心原因、动力,居然与我内心不灭的向上心态完全一致!她并不是一味的去为了增加人脉、去提高个人发展背景。而是觉得,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希望自己阶段性停下来,充电学习再前行。疫情期间、封闭的环境下,令她思考了许多。人的一生怎么活着才有意义?8年工作经历,让她自信而意气奋发,工作变得得心应手,到了可以轻松随波逐流下去的状态,确实不去读书也混得下去。但她觉得她的潜能还没发挥,还想到更好的回学校升造,给自己未来增加创造新的机遇。
我应该能体会到她的追求,如同我并不想在我这个年龄,象常人那样躺平生活、消磨时间。还想学新东西、还想开启第二职业、还要读书写作,拥有的是同样的激情,何况她年轻我二十几年,怎么不值得鼓励!
如果所有人都不理解她,我应该理解她,如同理解激情满满的自己,至于他人的话,是在他人生活状态下提出的、在类似我之前一无所知背景情况下提出的,他们没有资格决定我们的未来的生活。
了解女儿心愿,我开始试着在网上了解国外顶级MBA的录取情况。原来争取这样的机会其实十分不易。并不是所有人想读就可以读,校方在智商、工作背景、工作能力,多方考核,判定申请对象是否具备工商管理潜质。
她去偿试,实际上会面对有许多困难与障碍,如果能通过这些障碍,本身就是考验与锻练。这种挑战心理是我一生酷爱的,在职研究生、公务员考试、各种晋升等等,塑造了我的丰富多姿的人生,她也渴望拥有多彩的生活,我应该全力支持。
了解了这么多,我完全不再担忧,如果能够考取,我应该高兴,那是一个值得争取的机遇,也是十分有价值的人生阅历。不论结果如何,她的进取精神,即然这是我喜欢的面貌,为何阻拦?
因此,与年轻人沟通,不要想当然提出意见,多听、多学,站在与年轻人一个平台上对话,站在同理心理下理解,才能成为交心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