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凌晨六点半,我踩着武汉十年未遇的大雪,赶上了一趟南下去深圳的高铁。是什么东西有这么大吸引力,能让我抵抗住被窝引力,冒着风雪,顶着春运压力,不远千里来到深圳呢?所谓无利不早起,我起这么早,是因为想赚钱啊。
从2017年1月开始接触到知识付费直到今天,我买了时间管理、写作、理财、项目经理、阅读等十几个课程,但是我依然焦虑,甚至更焦虑,我买了课程,听了,学了,其中有些践行了,然后呢?弗兰克老师给了我一个答案:然后把你学的知识变成产品,赚钱。
27日下午,在深圳科技园的一个茶社里,弗兰克老师和我们聊了聊用拆书来赚钱这件事儿。
有多年项目管理经验的弗兰克老师经常强调,要把自己的输出当做产品来对待。而一个可以赚钱的拆书稿,会有哪些产品思维在里面呢?我总结出了三点:
第一点: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打磨技能
第二点:以结果为导向打造产品
第三点:为客户提供情绪价值
任何一项可以用来赚钱的技能都是需要静下心去钻研的。现在的人有多么容易放弃?忙乱,天气,心情都成为放弃的理由。弗兰克老师聊了之前在外企的经历:为了能在岗位上有更好的发挥,需要提高自己对英文的驾驭能力,于是他卖了家中的电视机,专心记单词。先从两个月内记五百个完全陌生的单词开始,到后来利用各种工具,甚至开发了自己的单词系统软件,如此和自己死磕两年,终于将英文打磨到能和老外流利沟通,甚至能主持英文会议,走上了项目经理的岗位。现在写拆书稿的那么多,写作技能其实并不复杂,我们想要脱颖而出,让别人为我们的书稿买单,就必须把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到精准。
第二点,以结果为导向就是要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拆书稿最后会以讲书的形式输出给客户,当你走在路上或者在某个交通工具上听一本书,你希望听到什么样的内容?当然不是晦涩难懂,冗长复杂,或者平白无味;你需要的是简单直接,跌宕起伏,听卷有益,甚至听完后心情激荡,回味无穷的书稿。做为产品的拆书稿就是要和听书者进行链接,从选书到内容到呈现方式,站在听书者的角度不断去评估修改,最终写出客户喜欢听的书稿。
第三点,关于写作,三流作者传递信息,二流作者传递价值,一流作者传递情绪。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还沉溺在传递信息和价值的自嗨模式,高端的写作在于关注引起读者的情绪,是恐惧?新奇?亲近?还是自豪?有情绪变化的文章才能有吸引力,而如何能引起客户的情绪变化?就是要在充分考虑客户情绪需求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写作能力进行充分打磨。
听完课,然后呢?
2017对于我来说是输入大于输出的一年,2018年我会更加关注输出,从学写赚钱的拆书稿开始,把我的每一项输出当做一个产品去做。
回到本文的标题,知识付费,然后呢?我的回答是:然后,要把付费后学得的知识以产品的形式输出,换取其他的价值,这才是个人成长的可持续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