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候,我沿着蜿蜒崎岖的盘山小路缓缓而上。到了山上才发觉今天忘了换登山鞋了,平底的布鞋虽然柔软,鞋底却薄得很,有些硌脚。我索性脱了布鞋,光脚恣意踩在小小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权当作一回足底按摩。
正好五点左右,太阳快落山了,橙红色的霞光透过西边的层层林梢,由远而近,斜照在前面的小路上,也照在我的身上,我就这样追赶着余晖上山。快到山顶的拐弯处又看到上次见到的花坛,花坛里依然爬着许多蜗牛。
记得上次上山前,天空刚下过一场雨,路边的花坛湿漉漉的,小路上也湿漉漉的,草叶青绿得泛着光,走着走着,我渐渐被那些雨后艳丽的红花绿树吸引。
女儿不知道为啥突然惊叫起来。定睛一看,原来有许多好大好大的蜗牛在路上爬着,有许多被行人踩得稀巴烂了,看起来触目惊心的。花坛里也爬着许多蜗牛,它们拖着长长的软体,有的在吃草叶子,有的相互爬叠着,有的好像在吃同伴的尸体,因为边上有许多空壳,花坛边上环形的石头围栏上有着好多长长的粘液,看着十分恶心恐怖。看着仿佛恶魔般的外星生物。
度娘说这种生物是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系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据文字记载厦门大学是中国最早发现非洲大蜗牛的地点。20世纪上半叶,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中国的植物中,无意夹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此后大蜗牛开始在厦门繁殖,并进一步传播到其他地区。“它们的寿命可达9年,繁殖能力特别强。”
非洲大蜗牛的原产地为非洲东部,但到21世纪,已经广泛分布于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湿热地区。“在我国南部的多个省份都有发现,在四川主要分布在攀枝花。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度比较高的地方,攀枝花的气候适合它们生存。
它们还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炎。(以上科普文字来自度娘)
看来是非常危险的生物。可是在公园的路上没有看到任何一处警示牌子,告诉去公园玩的那些孩子或者告诉那些带着孩子的家长们要格外小心。听说有一个孩子因为玩这个蜗牛,得了脑炎,后面幸好治愈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等我回去再打打市民热线,一定让公园管理处在边上竖块警示牌。
长假的最后一天,虽近黄昏,依然有许多游人,有许多父母陪着孩子在有序排队,等着荡秋千。排队的眼巴巴等着,荡秋千的孩子一直在秋千架上借着惯性一直荡着不舍得下来 ,排队的父母和孩子一直催着,好有趣儿的场面。
我也不舍得下山,拿本电子书在一条石头长椅上坐着看。今天的天气不冷不热,加上山上的空气好,十分宜人。已经秋天了,虽然南方还热着,但感觉夏季开始不甘不愿地在渐渐把季节让给秋季了,秋风中微微带来些许凉意,这样正好,看书的时候大脑感觉特别清醒。
一部《大秦帝国》看了两年还没看完,实在汗颜,只是难得有一部关于历史的著作能让我的阅读热度持续这么久的。每次出门不论动车,地铁,上山我都带着它。真的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间隙抽空去看了看寺庙前面的那一片向日葵的花海,发现它们全体都无精打采地低着头。才想起来太阳已经落山了,看来想要看它们迎风招展,欣欣向荣的美丽脸庞得等到朝阳升起的时候,那么就只能等下次了。
下山的路上行人很少,因为现在许多人都不愿意爬山,都是去山上看风景游玩的,所以都改走另一边平稳又省力的进山步道了,只有少些人与我一样是为了登山的,一直在走旧山路。
日出为阳,日落为阴。太阳落山后的山林林木显得格外阴翳,虽然秋蝉依然苟延残喘着聒噪。整个山林却越发显得清冷起来,真是奇怪得很,就比如下雨的时候世界反而让人感觉是安静的一样奇妙。我不由加快了步伐,跑起来。幸好我从小时候起就爱在山间奔跑,那时候的我总是很兴奋和快乐。这会儿,岂不正遂了自己的心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