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键时刻,做出与众人不同的抉择,并且靠着个人意志力挽狂澜,通过软硬手段最终落实自己的决策,改变历史进程,这就是伟人。
从35年之前,毛在党内经常处于少数派的位置,意见总是被孤立,但最终证明其它人多数都是错的,从早期武装斗争的方式、抗战初期避免正面作战的选择、入朝参战的执念、在东北权益上与斯大林的软磨硬泡最终虎口夺食,毛的权威固然有宣传深化和整风的因素,但前期主要还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最终完成了绝大多数战友未曾预期的胜利。在几十年的斗争中,毛的抉择事后看大多都是对的,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向忠发、马林(共产国际代表)、周*来,轮流掌舵,结果不是触礁就是翻船,1935年遵义会议主要就是反思过去这些年的革命斗争,总结起来就是还是毛靠谱,所以后续还是听毛的,遵义会议之所以意义重大,主要就是毛的开始被大家认可,虽然很多人不情愿,但反复讨论之后,事实摆在那里,即便心里不服,嘴上也硬不起来。
全面抗战开始后,党内领导层几乎一边倒的支持与日军正面决战,毛几乎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现在看,他还是对的,双方的优劣势决定了在敌后战场通过日袭夜扰的方式对日军的消耗远大于正面决战,37年的那点兵力和火力配备,就是在给单兵作战能力世界第一的日军喂食;当然,多数人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既然达成了抗日统一战线,就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当然是全面出击正面作战,这也是民族大义的基本体现,但毛逐个做工作,讲事实摆道理,虽然很多人没有被完全说服,但认为毛说的好像也有三份道理,最终采取了游击战的战法,事实证明,这个非常有效,把日本正规军慢慢磨成了驻屯军,扒铁轨,炸机场,日日袭扰,而且武器、地盘基本都是从日军占领区抢的,敌后战场应该被给予更多关注,宣传部门人才匮乏,宣传方式和宣传内容都不及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