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树凉生霜气清,
中元夜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
万点银花散火城。
——清·厐垲
河灯点点早些时候看过的《寻梦环游记》,让我产生心灵共鸣的那一幕却是小男孩米格家供奉先人照片的供奉台。从小就在供奉台边上长大的米格把他的曾祖父母、曾曾祖父母、曾曾曾祖父母……的模样深深地印在了心里。而我们这一代人,下一代,下下一代人……,又能记住我们的先人吗?
生活需要仪式感,特别是在特殊的日子里。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这是一个2010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祭祖节日。说起刚刚过去的这个日子,还要感谢阳明书院,如果不是阳明书院用心良苦的一年一度的撒河灯活动,我想我那淘气儿子决不会知道中元节的来龙去脉,这是我们做家长的失职,愧对先祖!儿子是在传统观念极强的家庭中长大的,由于年纪尚小,年年回老家祭祖,都不会让他去墓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阳明书院的老师经常对孩子们说,“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祭祖是头等大事。”孝道是对人心最好的教育,这些话在儿子的心灵里扎下了深深的根。今年中元节的这一天,虚十岁的他向家人表达了强烈的愿望,他要去墓地祭祖,回来后他极其兴奋地对我说,他终于看到了他的曾爷爷,曾曾爷爷……望着他那高兴又透着严肃的小脸,百感交集。我们常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祭祖是为了感恩追始,对祖宗先辈表达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所弘扬和传承的就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孝道”,而几百遍的说教,可能都抵不上一次身体力行。大道理孩子可能似懂非懂,也许我们可以等,等到他们长大了自然就懂了,可是爱的种子、道德的种子是否需要从小播种,才能长成苍天大树呢?今天我看到了儿子心里这颗美丽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了,但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用心地浇灌,我想阳明书院的初衷就在于此吧。
爱的使者夜晚的武烈河静静地流淌着,月光倾泻而下,像洒在水面上无数宝石一般,泛着莹莹光彩等待着阳明书院的孩子们点点荷花灯的装点。岸边,老师耐心细致地给孩子们讲解着中元节的由来,“每年的阴历七月十五日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节日,儒家讲究孝道,七月十五这天要祭祀祖先,懂得感恩。‘中元节’一词来源于道教,道教讲究阴阳交替,阴阳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宇宙万物才能生生不息。七月十五日这天正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的日子。道教认为天地万物是由‘天、地、水’三元素,即‘三元’构成,而掌管时空流动过程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天官赐福,生日是正月十五,即上元节;地官赦罪,生日是七月十五,即中元节;水官解厄,生日是十月十五日,即下元节。因此,中元节之于道教,除了祭奠先祖之外,这天还是普渡孤魂野鬼的日子。佛教称这一天为‘盂兰盆节’,这一节日与‘目连救母’的传说有关,也是‘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日子。因此中元节不仅仅是祭奠先祖,通过放河灯还可以超度迷途于阴阳界中的亡魂们,使他们能渡过阴暗的河流去投胎,不仅仅是孝道,还是一善举……”
中元节的由来听着讲解,思绪万千……也许有很多父母和我一样,背井离乡,生活在第二故乡吧。离开故乡快四十年了,从来没有去先祖墓前祭奠过,脑海里仅有的印象还是小时候回故乡,病床上的奶奶颤颤巍巍地递给我一包“红纸包的糖”,那是那个年代最好的零食了,那个场景至今都不能忘怀,也是我最后一次见我的奶奶,而我一生的愿望就是回家,我要回去看看,我要回故乡拜祭先祖。此时此景,这种感情更加强烈,无奈天各一方,可我还能借助眼前这盏圣洁的荷花灯带上我的孝心和思念去到遥远的天国。
此刻如果您也在,一定会被孩子们虔诚之心所打动,他们个个庄重无比、小心翼翼地手捧荷花灯,因为他们已经明白今晚他们手捧的并非一盏普通的荷花灯,而是承载着对亲人满满的思念,他们也懂得了今夜放河灯是承担着怎样的使命,每一盏荷花灯都可以使游荡着的亡灵摆脱苦难,到达光明的彼岸。我想用他们晶莹剔透地心投放的荷花灯定能为世间万物带来和谐和美好。今夜阳明书院用一场寓意深远的实践课教育了我们的孩子要敬畏天地、感怀先人,悲悯众生。
书院的天使们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育的核心是唤醒,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如今,在“分数至上”的这个社会,有多少教师能用灵魂去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而不是急功近利地灌输“1+1=2”,又有多少老师用人格魅力去激发孩子们爱的种子和对生命的热爱。阳明书院的老师们正是在这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上,如“白月光”般的光芒唤醒、激励、鼓励着更多的父母和孩子们与之并肩同行。
请记住我——阳明书院2019年中元节放河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