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这本书,书如其名,带着点点乡土味,没有让人读了乏味的理论术语,却以朴素平淡的文字清楚地解析了乡土中国,读后确有了新的认识。
书的作者是大师级人物费孝通先生,书中提出了有关中国乡土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与概念,比如乡土社会的礼治、长老统治等等特点。以一种简单的构想给予我很好的启蒙。
《乡土中国》开篇着重写的是中国的乡土,到后来笔锋渐转,重点写乡土的中国。全书共有14篇文章,个人认为可以分成六个层次:第一层,“乡土本色”主要简述中国乡土社会的特征,为不甚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读者构造一个简单的构架。第二层,“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和空间上讲述了乡土中文化的传播方式,从而得出只有中国的乡土性发生了基层的改变,文字才能下乡的结论。第三层,“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主要通过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的概念研究来比较中西方社会结构中的团体和社区的区别,进而引申出中西方社会结构本质的不同。第四层,“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此三篇都是对乡土社会中礼治的探讨,从“法”和“礼”的角度研究更为适合乡土社会的治理方法。第五层,“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是对乡土社会中权力归属的划分。第六层,“从欲望到需要”则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经营目的的不同。其实概览全书,我们不难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是一个具有浓郁乡土性的国度,在这片土地上,传统观念早已根深蒂固,若想要改革成功,必须了解这块土地上每一种乡土性传统的细微根源,只有这样方能对症下药、化解矛盾、避免冲突。
在差序格局中,费老讨论了私和公家的关系,以及这个社会和西洋社会的不同。西洋社会的社会结构是团体格局,而中国社会像是石头丢在水面后发生的一圈圈的波纹。而由于社会结构的差异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例如西洋社会里“个人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属于团体格局,如宗教。而在中国,社会结构是从己向外推构成的,个人对别人的看法要由他和别人关系如何。这也是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在这种差序格局下,家庭制度不仅直接影响着个人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甚至制约着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林语堂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 “家庭制度是中国社会的根基,由此而生发出各种社会特点,这个家庭制度以及乡村制度——家庭制度的更高一级阶段——可以用来解释中国社会中的所有问题。
客观运行着的国家与社会是不以人们对他的认知而变化的,只有当这种认知内化为共识并外化于人的行为时,此情形方可改变。当然,作为引领民族和国家延续发展的领导层的认知与行为尤为重要。诚如费老所言: “从整个社会看,一个领导的阶层如果能追得上社会变迁的速率,这社会也可以避免因社会变迁而发生的混乱。”
中国源于乡土,乡土割舍不了根基,所以只有把根留住,尊重乡土,我们才能在迅变的世界中把握住自我,才能有信心开创属于我们的未来。
0435李雨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