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微博、朋友圈被《爸爸发长文怒斥网游》的消息刷屏了,是一名父亲讲述在儿子迷上游戏,彻夜激战,并最终高考失利,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帮儿子走出来的故事,我本以为大家对此会有分明的几个观点,但点开看评论我是震惊的——评论几乎一边倒地说“这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拉不出屎来怪地球没引力”等等,甚至有人说这样的爸爸教出来的孩子能考上大学才怪!
我不知道这个社会怎么了?一个父亲费劲精力把自己的孩子从错误深渊拉回来还公之于众的目的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大家嘲笑这样一个连自己孩子都管不了的父亲是有多失败么?作为一名不怎么玩游戏的90后,我不反对也不否认现在游戏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管是在大的国家发展方面,还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游戏群体也越来越年轻化、大型化、专业化,甚至有人提议将游戏纳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这些无不说明在现在社会,不管你承不承认,游戏,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但是,评论里很多人说“考不考得上大学和你打不打游戏没有必然联系”、“我高考前打游戏照样上清华”、“自己孩子自制力不好怪谁”、“子不教,父之过”,将青少年沉迷游戏的原因推给了父母、推给了孩子自己、推给了家庭的说法我并不赞同,我不认为这位父亲做错了,因为这种深受其害的孩子早已不是少数,我更佩服他这种敢于发表自己真实想法的勇气,你们可以说他对子女教育失败,但不能说他是不负责任的家长,我不否认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期间、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作用,但是要知道,在我国现在国情下,有更多的孩子是常年离开父母、留守在家的,他们的父母背井离乡,从乡下来到城市,因为没有文凭,他们只能去做苦力,因为自己没有文凭,他们只有把希望寄托给有望走出农村的下一代,可是孩子常年被留在农村,跟着年迈的老人生活,要知道以老人的精力照顾好他们的日常饮食已经很费劲了,更何况他们也不懂现在社会这网络啊游戏啊什么的!可是孩子们呢,尚不成熟的心智再加上脱离父母的管教很容易染上社会陋习,况且游戏又是非常容易上瘾的东西,一旦他们吵着要手机要游戏,老人是很难掰得过他们的,而一旦他们开始玩,又没有科学的引导,反映明显的就是成绩下滑、精神萎靡,慢慢就不愿再和人交流,别说学习了,想让他正常地生活就很难,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我在老家见过很多这样的孩子,不要说什么怪只怪他们的父母没有教好,毕竟他们已经把自己能拿出的最好的给他们了!
我们都知道,叛逆期的青少年孩子更敏感,也更脆弱,需要的不仅是家庭的关爱、父母的引导,更是社会的正能量,当他们身边没有可倾诉的对象时,游戏就成了他们表达自我的方式,但是很多时候,长辈对此表达的是不理解、暴怒,甚至恶语相向,久而久之便更加恶性循环,倘若能从小循循善诱,给孩子设置好合理的游戏时间,更能帮助他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