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知道,风来过
逐渐过了热情势不可挡、悲伤都能成诗的年纪,偶尔也会怀念那个青葱岁月里,自己就像黑暗中一束光亮里的尘埃,自由、轻盈、狂羁、微不足道,却也欢喜轻舞。
那个时候,喜欢放纵自己的情感,把它当作是一种廉价的资本,去交换自己所认为的珍贵的成长经历,用心的记录下来,作为感动自己或别人的杀手锏。慢慢的迷恋上这种方式,认为自己对文字是有天赋的,毫无疑问的便让自己喜欢它,都不曾拷问自己是否真心?到现在依然如此。
在风景如画生活如歌的美好年华,它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很有天赋的作者。之前在哪个地方见到过这么一句话:你的秀发,穿不过我的钢铁;我的双眼,填满灰尘,也已看不清你的脸。这是一个高中生离校之后,用碎砖块刻写在一片墙皮脱落的仓库墙面上,血色的字,醒目锐利,直击心声,也刺痛双眼。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在青春洋溢的热情被浇灭以后,好像每一个人都有悲情的优势,并且有能力那么文艺和专一的表现出心中的任何情绪。而我们又多少次,用文字朝拜感情的神圣,誓写唯美的诺言,转身之后又用自己的泪水,去滋润这些干燥孤独的纸片,一把火烧成灰烬,祭奠着自己的过去,却也失去另一个自己。把不为人知的话,写给自己,写进心底,深深埋葬。然后若无其事强装坚强;用最激烈的反抗,那些我们本无力反抗的自己定义的压迫,深刻又尖锐的语言,暴露出心中的现实和骨子里的叛逆,情真意切的不讳直言,就像是反抗取得胜利的果实,激励我们保持愤怒,勇敢前行;用它创造唯一:一个安静的女子,一把旧色的油纸伞,一身素裙,一条悠长小巷,一场轻雨,简单的孤单,唯美的窒息。当年戴望舒笔下的雨巷世界,曾让多少人牵肠挂肚的幻想结局,主人公若是自己,哪怕用三世的修行去换得这一次擦肩而过,即使无法回眸,却依然心甘情愿。如梦如花,梦醒花落,有了遗憾,才会珍贵,有了可惜,才会珍惜。心中唯一的一方世界,留给自己,留给文字,生活时刻美好。
如果用比较文艺的感觉来描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作者,在一生中不断的写着只属于自己的一本书。生命就像一条去往未知方向的河流,在我们永远看不清的天地相接处到达终点;这一路过程中,我们记住的太多,也忘记的太多,而那些忘不掉的,像是心底一本厚厚的书,用一辈子的时光去刻写。作者是自己,读者也是自己。或许在将来多年以后的某个睡不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进空荡的房间,心底的这本书被回忆的轻风吹起,不经意的定格到某页,我们也恰巧看见。或许微笑,如温暖如春日阳光,如在黄昏下,牵着某人的手十指相扣,透过阳光检查,是否还有遗留的缝隙。或许哭泣,泪水像是早已整装待发一样,逆流成溪,模糊了记忆的字体,模糊了当时青涩模样的自己。是心疼当时成长过程中头破血流的惨状,还是被初恋般的文字誓言感动的不知所措,好像只有哭泣才能让月光下的自己舒服一点。无论什么,成长的证据,却正是这些白纸黑字,像被深深雕刻的模板一样,纹络清晰,如同深深的伤口愈合后所留的疤痕,记录着生活得轨迹。
瞬间觉得写的有点啰嗦,思绪如同萤火乱舞不受控制。太多不可言都想写出来,都想通过文字来表达,诉说好像都不够力道。真的觉得很感谢这个世界有了文字,也庆幸能够得它青睐。我一直认为它是可以作为一个特别的伴侣,存在于一生之中并无可取代。当所有表达方式在某些时候变得力所不及或苍白无力的时候,它依然可以干脆彻底的将所难言的心声表现出来,或是优雅婉转,或是入木三分,直接或间接,淋漓尽致,毫无遗漏。这或许就是它存在中的某一特别的意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