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史蒂文森曾说过:“人的首要责任是说话,这是人生的主要工作。”
而对于这项主要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熟练地掌握。
就以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为例,有的人和周围的人交往可以游刃有余,面对陌生人也能侃侃而谈;而有的人对于沟通这件事,却存在着恐慌情绪。
社牛和社恐的最大区别,主要也存在于人际交往的沟通问题上。
之前的很多年,我都以为每个人沟通能力的养成,归结于个人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后天是很难改变的。
直到我读了《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才对“沟通”的实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学习技巧、刻意练习,我们是可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的。
最近读的《工作中的沟通艺术:没有任何人是不能沟通的》是前一本书的升级版,目前已经再版十一次了。
这本书更加侧重于传授职场沟通技能,是一本实战指南。
从个人沟通技能、团队沟通技巧、提升演讲水平三方面讲解了战略方法和实践案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建立健康的工作关系。
这本书的作者有三人,分别是:
罗纳德·B·阿德勒:美国作家,擅长商务沟通、公共演讲等社交技能。
扬尼·马奎尔特·埃尔姆斯特:新墨西哥中部社区学院讲师。
克里斯坦·卢卡斯:路易斯维尔大学管理系助理教授。
他们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在本书中引入了大量的真实案例,以实现书籍的易读性,帮助人们更容易掌握沟通技巧。
为了更好地提升沟通效率,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先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
1.熟练倾听
在人际交往中,倾听是获取他人想法最重要的途径。提升倾听能力,也会获得更多的重要信息。
史蒂芬·柯维在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将倾听列为七个重要习惯之一。
世界上许多研究也曾证明,倾听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沟通技能。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倾听总是存在很多误解,或者说是不够重视。
例如,在听到对方的表述,但不理解对方意思的情况下,会下意识的认为是对方没有表达清楚;
在对方没有明确表态的情况下,会胡思乱想,臆断对方的真实想法;
感觉已经了解对方的意思,会在中途打断以表达己见……
《工作中的沟通艺术》揭露了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关于倾听产生的一些错误假设:
有效沟通是发送者的责任
倾听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说话的人能掌握更多优势
倾听是一种天生的能力
这些错误假设会令我们忽视倾听的重要性,进而降低人们在沟通过程中获取信息的效率。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倾听能力呢?书中提到以下几点:
第一,保留批判。先尝试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再做出评估判断。
第二,少说、少打断。用行动鼓励对方说话,必要时再发言。
第三,真诚提问。有助于在沟通中搜集事实、明确对方意图,并进一步鼓励对方更多的阐述。
第四,复述。组织自己的语言重复对方的观点,以确保正确理解对方表述的意思。
2.反馈共享
有来有往的交流,才能构成完美的沟通。
在学会了有效倾听后,我们还要学会如何给信息传达者反馈。
反馈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及时性,二是建设性。
及时性指的是在心中了然的情况下,尽可能早点向对方表明你的想法,以便进一步沟通。
职场中,无论是任务的传递,还是向上级汇报,“及时反馈”都很重要,这也是工作效率的体现。
当发现对方的想法错误或不够完善时,我们需要给出的反馈是提出建设性意见,具体地指出不足之处,可以的话给出改进的意见,切忌有评价性、抽象的反馈,添加消极的批判。
3.适当赞美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适当赞美都是快速拉近距离的最优途径。
在给予对方赞美时,从细节出发,可以让对方更清晰地明白你欣赏之处。
关于赞美,书中也给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第一,赞美进步而非完美。没有尽善尽美的人,但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通过寻找进步来表达赞美,是对对方最好的肯定和鼓励。
第二,间歇性赞美。偶尔赞美对方,而不是把赞美的话时刻挂在嘴边,这样才能令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
第三,传播性赞美。如果您能向对方表示赞美,那就不要吝啬你的赞赏,也让第三人知道,成为真正的“赞美使者”。
无论在何时,收获赞美都是令人高兴的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会在一次次真诚的赞美中,逐渐缩进。
《工作中的沟通艺术:没有任何人是不能沟通的》是一本很全面的沟通类书籍,从商务沟通、个人技能、团队工作和高效演讲四方面汇总了职场沟通所需要的技能。
书中还有大量的案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增强沟通技巧的可实操性。
沟通是一门学问,多学习一点,多运用于生活,可以帮助我们在多元社会中更恰当地沟通,更自如地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