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有的童年时心智发育的较快,有的青春期时心智才开始成熟,有的大器晚成,可能要到四五十岁时才算成熟。道理都懂,但是现实呢?
假如发现孩子暂时某些方面(学习或运动)落后于他人,你会怎么做呢?总结了几点以供以后参考。
首先,当然要分析孩子的薄弱之处,帮助孩子努力,突破自己,期间要注意用心发掘他“努力后的成就感”,给他形成正向反馈,“他是有能力做好的,只要他愿意”。
第二,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孩子面对自己的困难,不能逃避。必要时,强迫其面对。
关于强迫的方式,尽量要避免压制型、控制型、威胁型等阴性方式,如禁闭,站军姿等。除非孩子情绪很激动,狂躁,此时需要冷处理,但是家长仍然需要随时关注,不要让孩子产生被抛弃被嫌弃的感觉,家长要表明,只是对孩子的某行为不接受,而不是对人不接受。
强迫的方式尽量要选择运动等阳性方式,比如,跑步,家务活等。
最后的强迫的结果一定要让孩子自愿接受或服从,真心自愿最好,勉强服从也行。但是如果孩子完全抗拒,激烈反抗,那就要暂停或延后。
第三,无论是用强迫的方式还是不强迫的方式,最后还是要回到「成就感」,通过各种方式,要让孩子体验到从「不逃避问题,到勇于面对,并获得突破自我,挑战自我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这是孩子心态由外力强迫到内心自驱力转变的关键。
第四,突破自我如何衡量?可以是超过平时最好的成绩,也可以是努力的程度,比如,平时练习1次,今天练习了2次等。
突破要可视化,可量化,见效不要太慢等。其实也是向上正面能量不断累积、强化、放大的过程。
第五,让孩子全程要能感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心是敏感的,完全能分辨出成人的“真心”和“假意”。走心的往往是前者,走脑的往往是后者。
第六,转换孩子的心理链接。假如孩子遇到困难,父母严厉强迫他一定要克服,否则就会怎样怎样。这会让孩子心理怎么想?他会觉得困难是件倒霉事,害得他被罚。假如父母此时用物质奖励的手段,承诺孩子如果他能够克服困难,他就可以得到某个东西。这又让孩子心理怎么想?物质奖励的问题在于,第一次有效,第二次有效,第三次就失效了。
那究竟该怎么办呢?解决之法在于破除孩子认为「困难=不好」的心理链接。家长可以通过引导让孩子重新树立「困难=进步=荣誉」的心理链接,比如可以奖励参加家庭活动。
最后,切记一点:家长的首要任务是想方设法随时关注和调整孩子的学习状态,激发并保持好孩子学习愿望、热情和动力,知识学习、能力的训练在其次。
补记:
12岁前的成长重点:
因处在语言敏感期,强化语言能力是重点内容。
此阶段,孩子身体生长是主要任务,所以良好饮食、作息习惯、运动锻炼是另一重点。
此时,孩子心智未开,保持身心愉快,保护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是基础。
学会自理自立、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手工、规则、做事、集体生活和运动等,建立理性能力,为之后在理性基础上,训练思维能力打好扎实基础。

日更30/100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