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白马》

作者: 扇中柳 | 来源:发表于2022-05-27 10:16 被阅读0次

    文章主要讲述了“他”想要徒手驯服偶然遇到的一匹精美绝伦的“白马”却屡屡失败,他的驯马师朋友同样发现了“白马”,他们想要用驯服普通野马的方式来对待“白马”,却遭到“白马”的拼死抵抗。“白马”在缰绳、马嚼子、套绳下不断地挣扎着,一次次摔倒又跃起,但最终难逃一死的故事。“白马”虽然死了,但是它身上的那种不屈、无畏的精神却似乎在人们的身体里传播下去。

    文章开头直接点明他对偶然相遇的“白马”一见钟情三天里他一次次期待着“白马”的出现,并且为它的离去感到失魂落魄,而且在文中还提到他在靠近“白马”的时候踉踉跄跄、看着它的时候如痴如醉,这些对他的神态描写从侧面写出了“白马”的精美。不仅如此,文中的他多次提到自己的经验,正是靠着他的经验他才能够准确无误地断定他遇到的是“白马”,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已退休的驯马师对“白马”产生了“爱情”,使得他不忍心对“白马”使用缰绳等从祖宗那里传下来的器物。这也从侧面写出了“白马”的优美。而“马鬃耸起,状如飘雨,四蹄飞翻,色白如霜”是对“白马”的直接描写,直接写出了“白马”的优美。

    他对“白马”一见钟情,不愿意伤害白马,他和“白马”之间有如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关系。只是他对“白马”的感情影响不了其他人,其他人也不明白“白马”相比于一般野马的区别,所以当其他的驯马师发现了“白马”的踪迹时,他们像对待一般野马那样对待“白马”这匹千里马。“白马”不甘被束缚,它向往的是在天地之间自由地驰骋,它不断地挣扎、逃离,但最终逃脱不了被杀死的命运。在文中没有写“白马”死的时候他做了什么,或许他竭尽全力想要救下“白马”却没有成功,又或许他无动于衷,因为他一个人的力量过于渺小。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众多的驯马师还有对命运的无奈。在文章的末尾提到“他恍惚看见白马驮着他驰飞,马鬃飞扬,状如飘雨,四蹄飞翻,色白如霜,使他风生耳后,鼻头出火。”这是他脱离现实之后的美好愿望,因为不仅是那些驯马师,他也从来没有驯服过“白马”。或许那天籁一般的“白马”永远不会被任何人所驯服,这是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也是它作为“千里马”不可放下的尊严。

    他是伯乐而普通的驯马师是“奴隶人”;“白马”是千里马而被驯服的马是“常马”;他想要徒手驯服“白马”而他的朋友却使用了驯马的工具。这六者之间两两形成对比,突出了他和“白马”之于“奴隶人”和“常马”的不同,由此更加凸显了他识马的能力强和“白马”的精美。

    除了对比之外,在文中还多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例如,“马的鬃毛像一排密集的黑色旗帜”、“马鬃耸起,状如飘雨,四蹄飞翻,色白如霜”这两处着眼于马的外形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马的优美;“他虽然站着,却觉得耳后生风,鼻头出火,像醉酒之人站脚不稳”形象地写出了他在看到“白马”时的神态;“马泉水般的眼神”将马的眼睛比作泉水形象地写出了马眼神的清澈……另外,在对“白马”挣脱驯马师驯服时的描写同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例如,将马比作“一团火焰”、将马落地的声响比作“夏日雷雨天在草地深处炸响的连环雷”、将血滴比作嫣红如血的宝石。这些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白马”挣扎的剧烈,写出了“白马”的不屈与气力。修辞手法的多处运用,不仅写出了“白马”的形象之美精神之坚同时也使得文章语言更加优美,增强了文章的美学性。

    另外,文中两次对“白马”离去之时的蹄声进行描写,并且将蹄声比作鼓声,形象地写出了“白马”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他的心,写出了他对“白马”的喜爱和真情。

    不仅如此,作者将场景置于广阔无边的草原上,在描写“白马”时多次与天地相联系,比如,黎明的地平线忽然一亮,“哗啦”一声,点亮天地之间那匹伫立的马。一句将“白马”置于天地之间,场景宏大、气势雄浑、大气磅礴,使人感觉到独立天地间的豪放气概。但也正因如此他在文中最后的身影才显得更加孤寂落寞。

    文章开头直接写出“白马”的与众不同,这就为下文它不甘屈服终于被杀的命运埋下了伏笔。之后写他对“白马”的期待,以及他不愿用对付普通野马的方法来对付“白马”,写出了他对“白马”的喜爱和尊敬。之后写他的朋友对“白马”的驯服和“白马”的挣扎,以及“白马”的死亡。最后写出了他对“白马”的美好愿望。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表达了他对“白马”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白马”身上那种对自由的向往、不甘屈服的精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评论《白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sm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