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在深入学习这一章后,我感悟颇多。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这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急于求成而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法,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我表现的人反而不能显明自己,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的人反而没有功劳,自高自大的人反而不能长久。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我们往往容易陷入自我中心,过于关注自己的表现和成就,而忽视了他人的意见和客观实际。这样的行为不仅会阻碍我们的成长和进步,还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从道的角度看,这些行为就像剩饭和赘瘤一样。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这提醒我们要遵循道的原则,摒弃那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道是自然、无为、不争的,我们应该顺应自然,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不骄傲自满,不自我夸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道合一,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通过学习《道德经》第二十四章,我深刻认识到了急功近利、自我中心等行为的危害,也明白了谦虚、自然、无为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时刻牢记这些道理,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以更加平和、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