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反焦虑思维》听书笔记

《反焦虑思维》听书笔记

作者: 天予Eunice | 来源:发表于2020-11-09 09:09 被阅读0次

    《反焦虑思维》-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说到焦虑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生活在如此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焦虑的情绪。

    比如:我最近的工作业绩不太好,老板会不会把我辞掉?我白天的工作那么辛苦,为什么我的伴侣不能够理解我?我还在开车,可仪表盘上的“检查引擎”的按钮在闪烁,车子又出了什么问题,会不会开到半路就抛锚了?老师又叫我去学校了,是不是孩子在学校出了什么事了?

    诸如此类的事件每天层出不穷,或多或少都导致了我们焦虑的情绪。这些焦虑的情绪,可能源于生存的压力、某些突发事件,也可能源于一时的对比、心理的不平衡等等。

    虽然焦虑的来源多种多样,但我们很多人对于焦虑的态度却出奇地一致:躲,能躲多远躲多远。但是,焦虑这种东西其实更像是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需要拿起武器来反抗焦虑。

    而《反焦虑思维》这本书,就是我们最强悍的武器,借助书中提供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和练习,我们可以摆脱持续焦虑的状态,思路清晰并且充满自信地迎接每一天的挑战,唤醒更加快乐、健康和有活力的自己。

    这本书的作者,分别是罗尔·克肖和比尔·韦德,他们都是美国心理协会成员、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执业时间长达30年以上,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在书中,他们提出了8种打破焦虑魔咒的良方,从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到学会切换情绪回路;从双脑同步到心流状态,这些方法层层递进,帮助我们消除消极想法,控制自己的思维,改变那些加剧我们焦虑情绪的有害习惯、观点和行为。

    在接下来的五天里,我将为大家讲解“我们为什么会焦虑”、“如何缓解焦虑”、“如何摆脱焦虑”、“如何远离焦虑”以及“如何维持积极的情绪”,带领大家一起从焦虑中脱身而出。

    02.负面倾向:产生焦虑的根源

    在学习消除焦虑的方法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会焦虑?只有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找到焦虑情绪的根源,对症下药。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大脑,存在一种思维定势,就是在面对某些突发状况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是先产生焦虑的情绪,然后才开始思考的。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大脑倾向于察觉危险,相比那些正面信息,它对负面信息更加敏感,这就是我们大脑的“负面倾向”。

    受到这种“负面倾向”的影响,我们给予像恐惧、不确定性和怀疑这样的负面情绪的关注更多,这就导致我们总是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糟糕的事情上,从而陷入焦虑的困境。如果你身处焦虑的状态,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一直在试图寻找所有可能变得糟糕的事情:我的工作会不会丢掉?我的感冒怎么还不好,会不会一直都好不了了?焦虑会把你困在对现实或幻想的担忧之中,让你武断地做出消极的判断。

    这种负面倾向其实从远古时期,就已经扎根于我们人类的大脑之中了。在远古时期,人类的生存环境中,潜伏着太多的危险和不确定性,为了生存,人类发展出了能够迅速察觉并应对威胁的能力。

    当他们看见一块石头,如果他们把它误认成是一头狮子,大脑发出的危险信号,就会使他们的肾上腺素飙升,帮助他们做好逃跑的准备。

    相反,如果他们看见一头狮子,却误认为是石头的话,他们就很有可能会成为狮子的午餐。在这样一种复杂且危险的环境中生存,时刻做好应对危险的准备,无疑可以提高人类的存活率。

    让我们把时间向后拉近一万五千年,回到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虽然人类遭受人身威胁的可能性,已经降到极低了,但是我们却保留了对危险高度警觉的本能,这种本能告诉我们,生活在警戒的状态中,能够让我们更有安全感。在确实存在危险的情况下,识别危险对我们很有帮助,但是,一直生活在“红色警报”级别的威胁和高度戒备中,会激起一连串的过激反应,释放恐惧的化学物质,而这种物质会使大脑处在持续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这种强烈的应激反应,还会使我们的神经系统,变得异常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引发心脏病或癌症,降低我们的免疫力。

    作者指出,大脑的反应速度,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它会在瞬间告诉你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哪怕你还没有意识到对方到底长什么样,你的大脑就已经做出了判断。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将真实的人脸和计算机生成的人脸,以低于人类意识知觉的速度快速闪过,来测试大脑的反应速度。

    结果显示,不管对方看上去是否可信,大脑都能识别出来。当我们认定他们不可信的时候,我们就会迅速对他们做出否定的判断,哪怕我们拿不出证据,来证明这个人为什么不可信。这种知觉能力和控制恐惧、焦虑的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当你确认某个人不可信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威胁,觉得很焦虑。

    仔细想一想,你是不是也曾经告诫过自己,“不要相信任何人”呢?这种不信任,其实也是源于我们大脑的“负面倾向”。这种负面倾向,让我们无法冷静下来,去对现实进行反思,去客观地判断这个人,究竟值不值得信任。

    现在你已经认识到,我们的大脑天然地倾向于负面信息,以及侦查环境中的危机。而这种“先焦虑,再思考”的思维模式,就是产生焦虑的根源。

    03.反刍思维:增加负面情绪的强度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一种更加强烈的焦虑形式——反刍思维。

    那么,什么是反刍思维呢?反刍思维,是指我们强迫性地、反复地,查找那些令人痛苦的因素,却没有能力将注意力,集中在寻找解决办法上。

    我们所熟悉的“杞人忧天”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反刍思维的案例,故事中讲到有一个杞国人,他整天担心天会崩塌下来,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他甚至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于是他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人长期承受某种压力,大脑就无法恢复平静,身体也很难达到放松,困在反刍思维里的人,会觉得心情很糟糕,所以杞人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的状态,也就不难解释了。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大脑开始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难和烦恼,砌成一堵墙,阻碍我们坚持到底的毅力,破坏我们的自信心和满足感。我们的观点、情感、思想、知觉和行为,都会受到这个状态的影响。

    如此一来,这些生活中的磨难,就像放电影似的一遍又一遍地在我们的脑海中放映,我们的大脑就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它会动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搜集糟糕的事情作为电影的素材,无论是正在发生的,还是已经发生的,都通通不放过。

    不仅如此,这些素材还会经过加工制作,最后向我们呈现出来的,是我们将如何被这些问题折磨,我们生活里的所有成功是如何被阻碍,我们是如何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后,活生生让我们的生活变成一部恐怖片。

    你看,反刍思维很容易就能触发我们最负面的想法,并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回想,自己遭遇过的所有消极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消极事件的影响被放大,各种负面情绪的强度也被增强,我们陷入了那些让我们感觉很糟糕的消极思想、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之中。

    04.生活冲击:摧毁生活的积极性

    除了反刍思维,许多被焦虑情绪困扰的人,在向别人描述自己的焦虑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句式:我以前不是这样的,我以前挺乐观的,但是自从那件事情发生之后,我就开始产生了焦虑的情绪。

    也就是说,在事情发生之前,我们的生活可能进展得非常顺利。突然,这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它将我们甩出了正常的轨道,让我们感到震惊,我们将这样的应激事件,称为“生活冲击”。

    生活冲击有很多类型,经济挫折、失业、疾病、工作上的一个错误或与伴侣的一次争吵,任何一种经历都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安全感、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自我价值感。

    生活冲击可以在所有年龄阶段发生,它们能够摧毁我们冒险的勇气,打击我们实现生活目标的积极性,阻碍我们努力与前进的步伐。

    当我们受到伤害,生活在压力之中时,我们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到这些生活冲击的伤害,我们会本能地做出一些改变。比如你原本是一个乐观外向,说话直接的人,但是在某个重大场合,你因为不小心说错话,犯了个严重的错误。至此之后,你开始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轻易说出心里话。这样的念头会让你产生高度的戒备,甚至在公众场合不敢开口说话了。

    尤其可怕的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这种生活冲击逐渐消失了,焦虑的后遗症,也会在我们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就像那句俗话所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越是担忧遭遇相同的生活冲击,我们就越感到恐惧和焦虑。

    作者在书中指出,我们的大脑其实有点像我们的私人国土安全部,评估威胁,并将我们的大脑设置成相应的唤醒水平。大脑觉得这种唤醒水平最能保护我们。所谓唤醒水平,就是指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对提高或降低反应所做的准备的程度:到底是全队出击,还是只需要派个别士兵去镇压一下?

    当生活顺心顺意,我们的大脑就会处在最佳的唤醒水平,既不会太紧张,也不会太放松;当我们遇到了某种生活冲击,就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来帮助我们迅速地做出反应。

    一般来说,当生活冲击逐渐消失后,高唤醒水平就会被切换成低唤醒水平,但生活冲击的后遗症,却会影响大脑的判断,因生活冲击而产生的焦虑,会让我们困在高唤醒水平里面。

    当高唤醒水平在并不是很危险的状况里被启动,我们的反应就会变得紊乱和失常,对那些并不存在的危机做出反应。比如有过面试失败经历的面试者,会特别注意面试官的一举一动。当他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面试官的一声咳嗽可能就会让他乱了阵脚,完全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讲什么。在任何情况下,过度唤醒都会最大程度地,毁掉我们的努力,让我们对生活失去应有的信心。

    05.个人故事:助攻担忧和焦虑

    现在大家也已经意识到,因生活冲击而产生的焦虑,会让我们困在高唤醒水平中,摧毁我们对于生活的积极性。而我们对自己的遭遇的叙述,也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糟糕的个人故事会加深我们的焦虑和担忧。

    说到生活冲击,我们很多人还很容易把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错看成是某种生活冲击,就像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某个客观存在的事物,我们会用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给自己讲一个故事。有时候鸡毛蒜皮的小事,会被我们描述成了不得的大事,一次小小的失误会被我们“加工”成一个自己彻底失败的故事。作者指出,我们个人独特的叙述与理解方式,决定了我们对自己所讲的故事,而我们对自己所讲的故事,又决定了我们对某件事物的看法。

    举一个书中的案例,安布尔是一所大型税务律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她和合伙人瑞芭产生了一些矛盾。瑞芭刚爬上管理层,但她的名声很不好,因为她到处说人坏话,安布尔不想和瑞芭说话,但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她不得不去找瑞芭,瑞芭却避开和她交流,偷偷和别人讨论。安布尔对此很无力,她觉得自己无足轻重,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当安布尔向作者进行咨询的时候,作者问她,你叙述的这个故事,在你内心呈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呢?

    安布尔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自己被公司解雇,然后被迫在别处工作,薪水低得可怜。这让安布尔觉得很可怕。作者建议安布尔重写一下这个故事,故事主角换成瑞芭。安布尔平静了一下思绪,把故事改成这样:瑞芭之所以那么努力工作,通过散播别人的负面消息来获得荣誉,是因为她没有安全感,很孤独。

    而这个不同的故事,改变了安布尔之前描述的令她感到恐慌和焦虑的残酷情景,新的故事让她开始同情瑞芭,并且让她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她完全可以通过某些策略来保护自己。

    由此可见,糟糕的个人故事,会加深我们的焦虑和担忧;积极乐观的个人故事,则能够帮助我们走出焦虑的阴影。

    作者在书中强调,你越执着于自己编写的故事,你就越难灵活地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在很多情况下,解决方法往往就藏在故事的另一面之中,我们可以通过重写这些糟糕的故事,从而学会掌控痛苦。

    06.知识要点

    好了,今天关于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的这一部分内容就已经说完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大脑的“负面倾向”,是焦虑情绪产生的根源,而反刍思维,则会增加这种负面情绪的强度,让你的焦虑居高不下,以至于你不能够冷静下来,去解决问题或正确地看待事物。

    现在大家也已经意识到,因生活冲击而产生的焦虑,会让我们困在高唤醒水平中,摧毁我们对于生活的积极性。而我们对自己的遭遇的叙述,也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糟糕的个人故事会加深我们的焦虑和担忧。

    关键词:负面倾向、反刍思维、生活冲击、唤醒水平、个人故事

    思考与讨论:在你的工作与生活中,你容易因为哪些事情而产生焦虑的情绪?这种焦虑是否已经到达了反刍思维的地步?

    第五课

    之前网络上很流行一句“毒鸡汤”,说的是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有保质期的。美丽的容颜会慢慢衰老,积极的情绪也往往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你可能也有过类似的体验,明明刚刚还在为一件愉快的事开怀大笑,紧接着看到外面乌云密布,突然下雨,心情也跟着晴转多云了。

    虽然我们确实没有办法让自己每时每刻都保持积极的情绪,永远心情愉快,但是作者在这本书里,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有效的维持积极情绪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延长积极情绪的“保质期”,让我们成为更加乐观、快乐的自己。

    02.减少负面的心理暗示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方法,减少负面的心理暗示。

    所谓心理暗示,其实就是我们对即将出现的事情做出的一种假设,这种假设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比如说,我们自己制作了一个新品宣传视频,我们要在今天的晨会上进行展示。在正式展示之前,我们可能会想象,同事和领导在看完这个视频之后,会做出怎样的评价呢?他们可能会很喜欢这个视频,觉得它很有创意而且很有趣,这种假设就是一种正面的心理暗示。在正面的心理暗示的影响下,你可能会非常地自信,慷慨激昂地去讲解这个视频。

    相反,如果你做出的假设是领导对你这个视频很不满意,甚至当众训斥你,这就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在这种心理暗示的影响下,你很有可能会打退堂鼓,非常害怕去展示自己的视频。

    我们再来看一个书中的案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玛丽娜,她所在的公司给她提供了去巴黎深造的机会,她不仅可以在巴黎学习到行业内领先的IT技术,回国之后还很有可能会被提拔为IT项目经理,对于玛丽娜来说,这是她提升自己事业的大好时机。

    但是她从来没有在另一个国家生活的经历,而且最近巴黎刚遭受过可怕的恐怖袭击,她害怕还会发生恐怖的事情。于是她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会不会有一天自己正坐在酒吧里,然后就发生动乱了……她完全沉浸在了想象所带来的恐惧之中,她的胸口经常疼痛,头也一直疼,最后她已经无法在夜间安然入睡。

    我们不得不承认,负面的心理暗示带来的消极影响,确实是非常可怕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减少这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呢?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用事实说话。说白了就是对事情本身进行理性的分析,找到依据来反驳自己那些过于夸张的负面假设。

    为了减少负面的心理暗示,玛丽娜找到了本书的两位作者,向他们寻求治疗的方法。作者要求玛丽娜列出她所知道的,关于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的一些事实,然后她发现巴黎虽然已经被袭击了两次,但是大多数的犯罪者都已经被逮捕或者处决了。并且巴黎最近一直都保持着警戒状态,加强了安全方面的措施。

    作者还要求玛丽娜预测自己在巴黎遭遇危险的可能性,玛丽娜发现这个概率其实是很小的,因为她工作的地方安全性很高,公司为她提供的住所也很安全。通过一番理性的分析,玛丽娜能够更加积极地看待搬到巴黎居住和工作这件事,也更加乐观地去迎接这段新生活。

    由此可见,着眼于事实能够帮助我们减少负面的心理暗示,当我们更加理性地去看待某件事情,或许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各种负面的心理暗示都被消除了,自然也就没那么容易焦虑和恐慌了。

    03.改变精神状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二个维持积极情绪的方法,改变精神状态。

    作者指出,我们大脑的运作方式是系统化的,它会自动记录情绪和行为的模式,将它放到我们的记忆之中,然后再将它们转换成特定的精神状态。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之前被狗咬过,我们就会对狗产生恐惧的情绪,以后我们再看到狗,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警戒状态,要么是绕着路走,要么就是不停地往后退。

    每当我们遭遇麻烦或者困难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默默地做下标记,因为有这个显眼的标记的存在,所以我们不自觉地就能记住某些事情,带给我们的某种感受。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突破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把焦虑、恐慌这些消极的情绪,转变成积极的情绪呢?作者给出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精神状态。

    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实验,这个实验要求参与者喝酒直到酒醉。一旦喝了酒,他们就被引导着记忆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研究人员会用分数记录他们的记忆情况。等参与者们酒醒得差不多了,研究人员会再对他们进行同样的记忆测试。结果发现,他们在清醒状态时的表现,没有醉酒状态时出色。由此可以证明,当我们处在一种轻松、积极的精神状态里学习的时候,我们的记忆是最好的。当我们处在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之中,我们会更有自信,更勇敢也更乐观,这些积极的情绪很容易就会被我们的大脑标记下来。

    另外,我们的精神状态不仅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它还可以控制我们的反应。

    讲书中的一个案例。阿波罗13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三次载人登月任务,然而,参与这次登月任务的三个宇航员,却在训练期间产生了反复恶心的不良反应,甚至还有人患上了癫痫。项目负责人认为,可能是溢出的火箭燃料气体造成了这种现象,所以请来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巴里·斯特曼,让他来看看是否是这个原因。

    斯特曼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群猫暴露在火箭燃料气体里,很多猫确实出现了癫痫的症状,这就证明了项目负责人的想法是正确的,火箭燃料气体的确会引发癫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实验还有意外的收获,斯特曼发现有些猫的癫痫症状表现得很轻,有的甚至几乎不受火箭燃料气体的影响,表现得很正常。而这些看似“天赋异禀”的猫,其实在之前都接受过斯特曼的训练。

    斯特曼曾经研究过猫的睡眠,他发现当动物们处于放松的状态时,大脑就会产生频率为14赫兹的脑电波,斯特曼把这种现象称作“感觉运动节律”。而每当这些猫提高自己的“感觉运动节律”,斯特曼就奖励它们牛奶和鸡汤。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猫很快就掌握了这条规律,频繁地提高它们的“感觉运动节律”来获得牛奶和鸡汤。

    后来,这些通过“感觉运动节律”训练的猫,就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感觉运动节律”,它们能够随意产生14赫兹的脑波频率,让自己处于轻松的精神状态,也正是这种精神状态,帮助它们克服了火箭燃烧气体的影响。

    由此可见,精神状态确实会影响我们的反应。所以,一旦我们学会如何让自己经常处在乐观无忧的精神状态里,我们就能够清除那些让自己远离目标的障碍,这样我们就可以维持积极的情绪,在快乐、幸福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但是,进入这种积极的精神状态,是需要耐心和练习的,而且消极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放松状态之间,往往隔着一条鸿沟,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座桥,把这两种对立的精神状态连接起来。

    具体怎么做呢?首先,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如果在1到10的范围内,1代表完全放松,10代表恐慌,那么你现在的精神状态,处于哪个范围呢?如果是10的话,你要怎样做才可以让这个数值降到9呢?你或许会选择放一首舒缓的音乐,或者是躺在床上小小地休息一会儿。

    好了,你精神状态的数值已经降到9了,接下来,你要怎样做才能将数值降到8呢?你可以选择打开窗户呼吸几口新鲜的空气,或者尝试着做几个瑜伽的放松动作。我们可以像这样制定出具体的步骤,然后按照这个计划一步一步地让数值减小,直到转换成积极的精神状态。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获得放松,比如今天试着去公园里散散步,回来之后评估一下自己精神状态的数值,看看有没有达到放松的状态;明天去跳个舞,然后再评估一下这个方法,对自己的精神状态带来的影响。

    这种用不同的方法得到放松的试验,可以为我们绘制一张改变精神状态的清单,这样我们就知道哪些行为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完全地放松。等到我们需要转换积极的精神状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清单上的这些方法来让自己放松下来,实现维持积极情绪的目的。

    04.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三个维持积极情绪的方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我们在第一天讲解了各种糟糕的大脑模式,像是负面倾向、反刍思维等等,我们也都知道了它们就是焦虑情绪的根源。为了维持积极的情绪,我们就要学会减轻这些糟糕的大脑模式对我们的影响。

    具体怎么做呢?作者指出,健康的人际关系能够减轻负面倾向、反刍思维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因为我们的情绪是一种极易传染的东西,如果我们的身边都是一些积极乐观的人,这种积极的情绪就会感染我们,我们自己的情绪也会跟着上涨。相反,当我们被负能量包围时,我们就容易感到悲伤和忧愁。

    另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求,而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带给我们不同的归属感和爱的感受。如果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都能够敞开心胸坦诚相待,并且给予彼此更多正面的反馈,像是欣赏、赞美等等,我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如果我们不能够和睦相处,每次交往都是不欢而散,我们就会产生伤心、愤怒这样的情绪体验。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维持积极的情绪,就要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很多人放不下自己的面子,觉得如果自己主动迈出第一步,就会降低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地位,但是作者指出,如果你以一种僵化、封闭的状态去和别人打交道,别人也会对你产生防备心理,不仅无法与你合作,反而容易产生冲突。

    相反,如果你平易近人、乐观主动,别人也会积极地与你相处。所以,下次遇到新朋友的时候,不妨面带笑容地主动和对方打招呼,相信对方也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与你相处。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我们想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就要先让自己保持开放、平和的心态,真诚地对待他人,并且积极主动地与身边的同事、朋友进行互动。

    05.知识要点

    以上就是《反焦虑思维》这本书,最后一部分关于“如何维持积极的情绪”的内容,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赶走了焦虑、恐慌等消极情绪,我们还要学会维持自己好不容易才收获的积极情绪。作者在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三个简单有效的,可以帮助我们维持积极情绪的好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减少负面的心理暗示,学会对事情本身进行理性的分析,用事实说话。

    第二个方法,是改变精神状态,我们可以制定出具体的步骤,然后按照这个计划一步一步地让自己放松下来,转换成积极的精神状态。

    第三个方法,是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让自己保持开放、平和的心态,并且积极主动地与身边的同事、朋友进行互动。

    06.全书回顾

    好,以上就是《反焦虑思维》本书的全部内容,我们一起来简单地回顾一下。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存在典型的焦虑症状,将近百分之四十的人被严重的焦虑困扰,如何缓解焦虑的症状、摆脱焦虑的困境,以及远离焦虑的情绪,成了许多人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

    在书中,两位作者从30年的执业经验出发,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简单有效的方法和练习,帮助我们快速消除焦虑,过上健康、快乐、自信的人生。

    首先,我们认识了焦虑产生的根源--负面倾向,也知道了反刍思维会增加负面情绪的强度。除此之外,生活冲击和个人故事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情绪。

    其次,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转移注意力,和心智游移来缓解焦虑的情绪,打磨一块抵御焦虑思维的盾牌。

    接着,我们还需要通过改变自己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模式,解决那些困扰着我们的现实问题,摆脱焦虑的干扰。这个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深度放松、培养未来思维和切换情绪回路。

    然后,为了远离焦虑的情绪,我们可以借助三个方法,来维持良好的内在状态,这三个方法分别是:自我关爱、双脑同步、达到心流甚至是超流状态。

    最后,当我们的焦虑情绪消失了,我们可以通过减少负面的心理暗示、改变自己的精神状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来维持积极的情绪,成为更加快乐健康、充满活力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焦虑思维》听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tl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