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刺疼心灵的刺桐

刺疼心灵的刺桐

作者: 沉潜的瀑布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22:45 被阅读0次

    刺疼心灵的刺桐

       第一次被周李立吸引的就是这篇《刺桐》。

       这部作品讲述了三个人的故事,我、丈夫和婆婆。其中,“我”和婆婆是活在现实中的,“我”的丈夫半年前已经去世,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故事有两个现形人和一个隐形人。但是,故事叙述的技巧很特别,通篇以“我”和婆婆的对话为主,她们对话的内容只有“我”的丈夫。

       “我”的丈夫是一个交通警察,半年期死于一次意外。他是个讲规矩的人,做事小心谨慎,但是胆小内敛,沉默寡言。这跟他从童年时代就被母亲抛弃有关。

       “我”的婆婆是北方人,党内高级干部,还是下乡知青的时候和别人生了个孩子,因为这段不光彩的经历,在“我”的丈夫只有五六岁时,就把他送到寄宿制学校,自己一个人到了南方,投身伟大的革命事业。很明显这是一个不被信任的母亲形象。

    “我”和丈夫结婚后,一直是二人世界,居住在北京。“我”的婆婆五十五岁的时候退休,她向我们提出一起生活的要求,被“我”拒绝,理由就是“我”不愿意和一个抛弃骨肉投奔革命事业的人一起生活,而且“我”讨厌干部。婆婆的退休表彰在泉州举行,“我”的丈夫被邀请参加,“我”没有同行。“我”的丈夫回来没有提及和他母亲生活的两天时光,虽然非常的短暂。

       令人难过的是,自泉州回来后,“我”的丈夫就去世了,“我”和婆婆之间的冲突似乎随着“我”的丈夫的去世而烟消云散。

       叙述者在讲述这三个人的故事的时候,非常的克制,所有的悲伤都掩藏起来了,但是伤口也是慢慢地展开,这是一种非常精致的叙述,不动声色而又波澜壮阔。连同被掩藏的还有“我”和婆婆的冲突。“我”和婆婆的上一次见面就是在“我”丈夫的葬礼上,而小说就是从这一次见面开始叙述。从故事中,我们发现,这两个女人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大到无论是价值观,还是世界观,小到一桌子海鲜,她们都是对立的二元。从促成这次见面的缘由就可以看出,可以说是各怀鬼胎。“我”收到婆婆的邀请,并不是为了满足她“想我”的愿望,而婆婆说“想我”希望“见一面”,其实是为了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儿子,想知道这么多年儿子为什么那么恨他。所有的对话都是言不由衷,充满了试探、挑衅和责备,同时又披着一件神圣的外衣。我原本以为这样的冲突会一直持续下去,会愈演愈烈,激烈到剑拔弩张,情绪失控。然后,小说的走向与我的猜测截然相反。“我”和婆婆在听完各自的叙述,关于丈夫和儿子的所有回忆,居然都重叠为对一个人的生命逝去的不舍,进而上升到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己的原谅。“我”之所以最终原谅婆婆,是因为这其实也是一个让人觉得刺痛的生命,就如同那个已逝去的丈夫。

       小说的结尾,婆婆送“我”回宾馆后蹒跚下楼,她走在泉州街道上,每移动一段距离,就会依附在刺桐树下,和当年婆婆忍者剧痛生下“我”的丈夫一模一样,同样是面对那“十二棵树”,“我”和婆婆,婆婆和当年的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已经截然不同。我想这就是这个故事最激动人心的地方,面对抛弃和指责,它指向了包容和理解。

       泉州的街道不知道是否有很多的刺桐,对“我”婆婆来说,那都是刺疼心灵的树,所以面对“我”询问婆婆关于生产时那十二棵树的名字,婆婆说她不知道。事实上,确实没有人会知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刺疼心灵的刺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ui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