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就像生命力旺盛的藤蔓,一不留神就会爬上心房,肆意生长。
和一位家有小学毕业生的朋友聊天,她告诉我她快抑郁了,孩子对口的学校质量不好,很多家长都为孩子选好了心仪的学校,而她对此却无能为力。她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愧对孩子,担心孩子上不了好的学校而影响了前途。她为此忧心忡忡,食不甘味。我劝她千万不要这么焦虑,更不要因此而郁郁寡欢。她的孩子在我看来已经很优秀了,钢琴、书法、舞蹈样样都会,学习也很用功,成绩也非常不错,换作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她说,一到周末孩子学习就不主动了,总想找借口玩一玩,她看到孩子没有在读书学习就心生焦虑,忍不住唠叨。
我问她,我们大人紧张工作了一周,到周末会有什么想法?她说,想放松一下,休闲休闲。我说,这就对了,学生从早到晚都在紧张地学习,各门课程轮番轰炸,仅仅是一天十几个小时坐在凳子上不能乱动这一条就够辛苦的了,何况还要不断地接受新知复习旧知,我们有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
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就应该理解他们的辛苦允许他们在周末的时候适当地放松一下。没有必要焦虑,更没有必要批评斥责。
要知道,一直紧绷着的弦迟早是要断的。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而不是永动的机器。
只要注意一下周围人的生活状态,就会发现到处都是焦虑的面容。孩子焦虑作业太多完不成,考试分数不理想;家长焦虑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年轻人焦虑房价太高安居太难,知心爱人无从寻觅;老人焦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花钱多挣钱少,儿女的各种状况应接不暇;职场人焦虑工资少压力大,亚健康如影随形;农民工焦虑手里的活计青黄不接,家里的妻儿老小尚能饭否;毕业生们为能否顺利毕业和找到心仪的工作而焦虑不安……
似乎每个人都有焦虑的理由,每个年龄段都有焦虑的内容。
然而,人生走向真的会因焦虑而改变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我看来,焦虑除了徒增烦恼、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以外,不起任何积极作用。
生活有本质,生命有真相,当我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看清生活的本质,生命的真相,焦虑就会悄然走开,我们就能从容地面对各种现实和困境。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家长要知道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他们会犯错,会偷懒,会任性,会遇到挫折,会迷茫困惑……过分地苛责与溺爱都会违背他们的成长规律。我们家长要做的是接受不完美,尊重他们的个性,允许他们在犯错中成长,在正确的引导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行良好人品的教育,有了这些,他们会逐渐拥有独立成长的能力,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老年人也要放宽心态,学会过不焦虑的晚年生活。人的肉身仿佛一架机器,机器用的时间长了,零件也会损坏,需要维护修理。到了一定年龄,生病花钱都是在所难免的,而且这个时候,通常都是在年老体弱没有赚钱能力的时候,这是人类的共同特点,没有必要为此事焦虑。该花钱花钱,该治病治病,你在孩子没有生活能力的弱小时期养育了他,在你没有賺钱能力的时候,理应接受孩子的赡养。
放眼我们可亲可敬的老人们,不仅节衣缩食地积攒好自己养老的钱,还要为儿孙留下尽可能多的财产。他们不仅尽了为人父母的责任,还要替孙辈们劳心费神,减轻儿女的负担。他们的焦虑源于过度地负责,过度地自尊。该承担的不该承担的都心甘情愿地承担了。
其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权利,只要努力地完成属于自己的责任就可以了,过度地越俎代庖不仅剥夺了别人的责任,也会让自己身心俱疲,甚至会因为溺爱儿孙辈而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成才。当我们在讨论妈宝男的时候,就是在探讨老人过度承担责任的问题。儿子完全应该独立了,能够独立了,就应该放开自己的手,而不是事无巨细件件操心,导致孩子无法独立生活,成家立业。
年轻人的焦虑主要集中在住房、工作、爱情婚姻上。如果能本着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原则,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好的爱情和婚姻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遇到了好好珍惜,遇不到也不要自暴自弃。本质都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精彩,两个人有两个人的烦恼,三口之家也有不如意的时候,几代同堂也能过得幸福美满。
焦虑不能帮你找到知心爱人,也不能让你工作的顺风顺水,只会让你的心情变得越来越不好,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想追求的东西离你越来越远。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年轻人,都忍不住为他的未来担忧,她的心态如此焦躁,能承担重要的工作吗?能适应爱情里的脆弱多变吗?能处理好纷繁复杂的家庭关系吗?说到底,人在社会中生存,依靠的还是自身的好品质好能力好修养,这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所在。
焦虑虽然像病毒一样扩散,却没有侵入到每一个机体。生活中,我常常能看到活得从容明白的人,他们清醒睿智,通透豁达,看得清事物的真相,认得清生命的本质,不苛责他人,不勉强自己,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不懒惰,不越权,把每一段人生都过得风生水起,精彩无限,因而没有遗憾,也没有贪婪。
我相信,他们在年老的时候,能够满意地对自己说,这一辈子真真是活得值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