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得到的周二公司例会挺震撼的。罗胖和脱不花想做一家高自尊的公司。以前我理解的高自尊是自尊心过高。直到后来熊太行说:高自尊,是对自己有高要求的一群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4460153/679f87c18591ad44.jpg)
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在追数据,追日活跃用户量,罗胖说想要做一家高自尊的公司。让用户发自内心的把app放在首屏,并且会主动推荐给朋友。这里提到一条金线:和我站在一起,你会不会觉得丢脸。
对父母最大的孝不是给父母洗脚,捶背,送钱,而是父母谈起你,觉得脸上有光,不觉得丢脸。
订阅了“得到”这个app你会不会觉得丢脸,会不会不好意思放在首屏,会不会羞于与人谈起。这是得到公司的金线之一。
而且所有的目标和路标,都是在不断浮动的指标,我们都会一直走在不断修正的途中。
听说脱不花在谈判的时候有个特点:从不砍价。在和新员工谈薪酬时,也从不砍价。她认为追求低成本是一件低效的事。
比如招聘一个客服,你给6000的工资,那就限制了她客服的工作。员工一般都会有对得起老板发的工资就好,这就会扼杀了很多可能性。
如果同行业客服的工资水准在6000左右,你给1万,员工就会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价值,至少要对得起1万的工资。在不断的精进中,她可能会竞聘公司内部招聘的其他岗位,慢慢发现自己的更大价值。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好公司的标准。好公司在于会不断推动员工成长,同时公司也在不断成长。只有在这种双方共成长的情况下,公司的员工流失率才会低,员工的价值感才会高。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朋友、恋人、婚姻越来越远的原因。因为一方在成长,另一方停止不前。然后抱怨对方,为什么你变了。你为什么变了。你怎么不是当初的你了。
可是这世界上有什么是不变的吗?
我们的容貌、喜好、性格、特长、知识体系无时无刻不在改变。
一路走,一路丢,一路拾,才有了今天的我们。那些丢掉的,有可能帮助过我们,但已经不适合后来的阶段。
我一直感谢湘子送我一本书《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2016年9月是这本书和这本书的作者激励着我冲刺大V店个人站长,开启了全职带俩娃赚钱之路。打破了我毕业之后不读书的思维,开启了定期看书模式。
但是现在我不会再看这类书了,经过一年半的读书积累,我可以看李笑来和万维钢的文字了。虽然我认为自己还看不懂《枢纽》这类书,可是再回过头去看鸡血类的,难免觉得过于简单粗暴。
理解能力也就这样改变了。“用进废退”,读书的品味会变,交人的品味也会变。而且这种变化是一旦上去很难下来。
这一路我和湘子见证了彼此的改变。如果我们都一直在努力,就一直能在彼此身边。愿我们都成为高自尊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