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到的课文是《最后一课》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遍一遍读课文,直到滚瓜烂熟。查资料,关于作者的、课文的。编写教案,生字生词,分段、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思考练习,走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老套路,观点、方法也是拾人牙慧,重要的是别遗漏、能记住。
晚上回来,小组人员轮流在教室试讲,锻炼胆量、发现问题,一遍一遍,都非常认真、仔细。小白鸽和我一组,岂止是干活不累,那是干活幸福。
有同学指出,我读的“韩麦(mei)尔”应该是“韩麦(mai)尔”,还有“踱(duo)步”,自己察觉不到,提醒后觉得太及时和必要了,要不就一直错下去了。
一次,在操场课外活动,亓立功同学打了另一个同学,我赶过去让站住,他撒腿就跑。我想你还胆大,能得不成,就追了上去。操场上,他拼命跑,我使劲追,快追上了,我却被绊倒,弄了个狼狈和气急败坏。他的姓比较怪,还因为这件事,我就把他记住了。
正式上课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抬头挺胸,故作郑静地走上了讲台。
“起立!”,“老师好!”。
“同学们好,请坐!”。
看了一下整个教室,同学们眼睛盯着我,靠墙坐了一排的语文组老师、我们组的人也都看着我。嗓子眼发干,心砰砰跳,讲桌挡着的腿一直在发抖。背好的开场引导语,带着点儿颤音从嘴里发了出来。
面向黑板写板书的时候,提示自己,还好,镇定点,说话慢点。
转过身来,腿还是抖着。顾不上了,干着嗓子讲着。
一个学生开小差了,不听讲,手里鼓捣什么东西。
站在讲台上,对下面的情况一目了然。我一激动,就开始批评这个学生,说了一大堆。腿也不抖了,嗓子也不发颤了,紧张的情绪一下子都化解了。
后面的时间感觉就快了。下课铃响了,准备的内容并没有全部讲完。走下讲台,如释重负,不知好坏,任务是完成了。
此后,跟班主任不错,跟学生也打成了一片。
一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太短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