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星期一,在各项工作中忙碌穿梭。
上周五放学前,我已经提醒同学们该轮到我班扫大操场了,安排了值日小组。今天早上我一进班,发现教室里学生稀稀拉拉,值日生各司其职,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做值日。周一的值日班委,在教室里带领留下的同学背政治、进行经典诵读。考虑到开学以来首次轮到我们扫大操场,眼看时间已经过去20分钟了,我有点不放心,下楼到操场,一看学生拿着小笤帚,在满地的黄叶里挪动。我气不打一处来,值日这么久,不知道拿大扫把,眼看学校升旗时间就要到了,效率为什么这么低?一问才知道,一大早打扫了右边操场,不知道右边是七年级打扫范围,直到七年级学生来扫地,才慌里慌张转移到右边。为什么这么认为呢?因为上学期,我们还是七年级的时候,清洁区在右操场。孩子们不知道询问上一周打扫的班级,卫生委员也一无所知。我哭笑不得,顾不上责怪这些过于实在和死板的傻孩子,赶紧让学生去拿大扫把,班长带了几个人也来帮忙。经过一个周末,落叶实在太多,我们只能先扫到每个树坑里,等升完旗再倒垃圾。
因为习惯性思维和懒惰,我们浪费了时间,失去了背书复习的机会。
这周是本学期我们年级的第三次道德讲堂,有三个班选择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的主题,我班是其中之一。周末我已经布置了任务,让每个学生找有关“自由”的故事或写一篇一分钟“自由”演讲稿。昨晚,我趁着整理材料,见缝插针做了班会的幻灯片,下载了歌曲,但是视频总下载不了,尝试多种途径和方法,还是一无所获。这不,到办公室里求助年轻人,折腾半天还是解决不了,最后,小王老师用维棠给我下载了一个动画版的“自由”视频,有点幼稚,只能凑合用上。改完作业,上完第四节课,中午12点,忍不住在办公室里整改班会课件,插好视频,调整顺序,删删减减,最后定稿,发到年级班主任群里,以便大家共享,一看时间,快13点了,赶紧回家吃饭。
下午大课间结束,我们匆匆赶往教室,等待道德讲堂开讲。
上课铃声一响,我走进教室,学生还没有安静,有几个同学还在走动,我高声说:“没想到我们班的自由表演已经开始了,你看,我有说话的自由,我有不穿校服的自由,我有不坐端正的自由,。。。”没等我继续往下说,几个同学赶紧穿好校服,闭了嘴,把身子坐正。“大家喜欢自由吗?来说一说跟自由有关的词汇或诗句。老师先开个头,大家自由发言,不用举手”。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一起开启了属于我们自己的道德讲堂——自由之旅。
第一环节,讲故事。我先让学生读了风筝断线和马脱缰绳的两则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风筝飞得再高,终要有一根线牵着,挣断了线,风筝也许会有片刻的自由和自在,可它很快会坠向地面,跌破羽翼,再也飞不起来。马脱离缰绳,肆意狂奔,很快就会忘形,坠入悬崖。
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准备的故事,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发生在哈佛大学的一件事:当年,哈佛牧师立遗嘱时,把他的一块地皮和250本书遗赠给了当地一所学院,这所学院发展成了现在的哈佛大学。关于这250本书,有这样一个故事:哈佛学院一直把哈佛牧师的这批书珍藏在哈佛楼里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携出馆外。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在大火发生前,一名学生碰巧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册名为《基督教针对魔鬼、世俗与肉欲的战争》的书带出了馆外,打算在宿舍里优哉游哉地阅读。第二天他得知大火的消息,意识到自己从图书馆携出的那本书,已是哈佛捐赠的250本书惟一存世的一本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找到当时的校长霍里厄克,把书还给了学校。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书,感谢了他。然后下令把他开除出校,理由是,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规!
该不该开除这名学生呢?不开除这名学生行不行?也可以,不管怎么说,毕竟是他使哈佛牧师的书总算留下了一本——这可能是我们的行事态度。但霍里厄克校长没有这么做。他感谢那位同学,是因为那位同学诚实(把违反校规带出馆外的书又送了回来);开除他,是因为有校规。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便是他们的行事态度:法理第一。
第二环节:诵经典。从裴多菲的诗,到孔子和庄子的话,以及中外名人名言,学生们从经典里寻找答案。
第三环节:看视频。我说:“今天,为了让大家重温童年,我故意选择了动画版的自由。”(窃笑)从视频了,大家看到了什么 ?自由和什么是分不开了?有人说约束,有人说规则。自由就是把大家健康的潜力全部发挥出来,过度自由反而会限制自由发展。
第四环节:谈感悟。分小组探究与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热爱生活,向往自由是其天性。怎样处理好自由与约束、自由与法治、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追求真正的自由,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请联系生活,反思自身差距,谈谈对自由的感受和理解。
各小组进入自由讨论环节,我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给几个不活跃的小组出谋划策。展示开始了,有的以小品的形式呈现,有的朗诵短诗,有的则是一分钟脱口秀。我担心时间不够,赶紧喊停,开始总结。从国家的自由,到个人的自由,分析自由的内涵,从法律的层面深入了解什么是自由。
然后,我给大家补充了外国的部分校规,学生们十分震惊。
1、美国的校园内允许五花八门的观点存在,但是学生每天必须宣誓,而且人手一册校规,这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的,是“没商量”的“天条”。如果学生吸烟,初犯被罚星期六上学,再犯将三天不能上学,累积违反建议开除。对一些违反纪律的同学甚至可以罚禁吃午饭,在美国任何学生不能购买,饮用酒类等违禁品,违者开除。
2、在英国一个学生几次违反课堂纪律,影响教师上课,学校有权将其停课,由家长带回教育,直至改正,因为英国法律规定不能因为一人影响全体同学正常听课的权利!
3、新加坡学校教育中也有这种“鞭刑”惩罚。在新加坡,教师是不可以体罚学生的。不过如果学生犯下严重错误,校长可以适度地体罚学生,包括公开鞭打学生。新加坡各大中小学校校长都有一条长鞭,有的还是家长送的。校长和分管德育的主任可以鞭打学生的屁股( 女学生除外) ,并且校长可以授权教师鞭打,情节严重的可以开除。鞭打部位限于手心和屁股,必须有见证人在场,体罚后写成书面报告,并立刻通知家长。
4、德国教育法的要求,中学生经常逃学,她的父母需要缴纳罚款,而且她本人还要在社区服务一段时间。如拒不履行规定,法官做出了更严厉的惩罚。
5、 瑞士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如果有人无故旷课,瑞士法院就要对他提出诉讼,因为学习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对旷课的学生,一般都要处以罚款。
6、在我国的台湾还可以关学生禁闭。
这不由地让人联系到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有些孩子被家长纵容得无法无天,把个人自由凌驾于他人和社会之上,造成了多少悲剧的发生。所以,规则纪律是学校的法律,是保护学校发展和学生进步的措施。一个学校如果没有纪律的约束,学生的安全将得不到保证,学校的秩序将无法维持。自制力差的学生将错失人生中最宝贵的成才机会,步入社会后将会被淘汰,严重的将会沦为阶下囚,最终失去了自由。
第五环节:听歌曲。一首《自由歌》,让大家激情澎湃。
在歌声中,师生一起总结,进入第六个环节,共承诺。遵守规则是为了获得自由,要获得自由,我们就必须遵守规则;只有每个人都遵守了规则,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自由要在规则中拥有。自由之所以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那是因为有自由才有快乐,有快乐才有高品质的生活。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的复兴之路、追梦之旅。我们要朝着“中国梦”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开创祖国更为光明的复兴前景,使每一个中华儿女享受到做中国人的荣耀和尊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也正是“中国梦”的光荣与辉煌。
最后一个环节:送吉祥。通过今天的道德讲堂,每一位同学写一句对自由的理解,或创作一首有关自由的小诗,送给小组内的其他成员。
主题班会结束,虽然材料没有多少新意,但内容却有了独特的班级特色,也希望真正能对同学们有启发、有感悟。
今晚,本来手头积压的事情还有不少,期盼这一周过去就可以解放。回家的路上,简书日更怎么办?在犹豫不决中吃了晚饭。老老实实坐下来练字,让心静下来。
鲁迅先生说:“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我想,要实现写作自由,就不能贪安稳,要自由,就要摆脱舒适区,把练习坚持下去。
主题班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