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老木匠想要退休了,老板请求他再建最后一座房子,老木匠犹豫地答应了。但是大家都看得出来,老木匠已经不像从前那么精益求精地工作了,他用的是次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那天,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了他:“嘿,老伙计,你跟着我干了大半辈子,这房子算是送给你的礼物吧。”接过钥匙,老木匠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又怎么会这样应付呢?
通过这个故事,你也许想到了“产品质量”,“责任心”这样的词汇,但我想说的是“标准”。
就像我们应该有自己行事原则一样,也应该有一套自己的做事标准。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这就是标准。我们每个人做事的标准不一样,造就了每个人做事的成果不一样,而我们每个人做事的成果就是我们自己的产品。
在故事里,老木匠的产品正是老板送给自己的房子,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是这个产品的使用者。如果他知道这个房子是送给自己的,那么他的验收标准就会高很多。
低标准做事的情况在工作生活中我们非常普遍,挂在嘴边的话是“差不多就行了”。比如一个开餐馆的小老板,招服务员时感觉差不多就行了,卫生差不多就行了,菜的口味差不多就行了,结果可想而知。
高标准什么样呢?我家附近有一家开了很多年的沙县小吃,只有二三十平米,我是他们的常客,这个店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干净,味道好,服务好。老板的脸上随时挂着微笑,即便是半夜12点(他们营业到凌晨1点)。
人们经常因为事情小或者事不关己就把标准降低,其实,当一个人把降低标准成为一种习惯之后,他其实失去了产出高质量产品的能力,而他得到的最多也只是一个“差不多”的结果,而自己这个品牌在别人眼中也只是低档次的代表。
在这个强调个人品牌的时代,我们要不断的打磨自己的产品,让“自己”这个产品的验收标准更高一些。只有这样,才会有人愿意花更高的价钱来消费你的产品。
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你只管做好自己,上天自有安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