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没问题,我们平时刺激经济不就是这样吗?刺激一个或几个行业,让它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带动经济。
但是我们这里面有一个逻辑误区。我们刺激经济的政策,比如规划新的基建,是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赚到工资,从而带动其他行业消费。但面包店主损失的250美元,可能他原本打算去做一套西装,亦或着带爱人去吃一顿大餐,现在因为要换橱窗玻璃,就只能取消这些消费。他本来可以拥有完美的橱窗和一套西装,现在就只拥有橱窗了。
简单的说玻璃店这桩生意,并不是平白无故多出来的,而是用裁缝店的生意换来的,如果橱窗没有破,面包店老板去做了一套新西装,裁缝店的老板就多了250美元收入,依然可以去消费带来和玻璃店老板一样的效果。
碎窗后的整个过程并没有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只是把一个行业的机会给了另一个行业。
但是因为围观的人群能直观看到的关联,就只有面包师和玻璃店,所以大家就忽略了第三方,人们想到了受益的玻璃店,却忽略了本该受益的裁缝店,因为人们总是只能看到眼前所见的东西,并且坚信不疑。
看了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和后半段,是不是我们的看法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改变,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只像这个老者一样想到了第一层逻辑,却忽略了深层的问题。
看完上面这个破窗谬论,有的朋友可能会想,这也没什么难的,如果深入思考还是能想明白逻辑的,就算普通民众想不明白,决策者也不会犯如此简单的错误。
但实际上穿着各种伪装的破窗谬论,在经济学历史上是经常发生的。
比如有一派学说的支持者就坚定的认为战争对经济是有利的,因为战时会创造大量的需求,战后重建也会带来经济繁荣。
他们的理论是,战争会摧毁很多东西,摧毁的东西越多,世界就会变的越贫困,需要的东西也就越多,战争过后房子没了,大桥塌了,公路损毁,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会需要很多东西。
这时候无论你的工厂生产什么?都会被抢购,工厂赚了钱会给工人福利,工人就可以加大消费,工厂为了生产更多产品,就要升级厂房和设备,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经济一定会腾飞。
听到这里确实是一个完美的逻辑,好像也没错,到这里又需要你独立思考了,你觉得上面这个逻辑有问题吗?如果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