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时间:2016年5月27日
高杰,今年19岁,2015年高中毕业,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法耶特分校(Penn State Fayette)学工商管理,正在考虑加修一个心理学专业。
“农村”,这个词用来描述宾州州立大学的这所小分校,最贴切不过了。但高杰却在这个不繁华、不疯狂的地方,静下了本是浮躁的心,发现了自己的渺小,开阔了自己的心怀,找到了自己的那一份坚持。正如他最喜欢的那句话“定高处尤不胜寒,然勇者心中无惧”。
高杰访谈实录:高杰的故事
1
2014年,也就是高二下半学期的时候,我从普通高中班转到了国际班。当时,我们还没有考会考,而只有通过会考才可以拿出高中毕业证,所以高二的国际班采取的是半托管制,就是一边上着高中的课程,一边用自习课的时间来学习托福。我们一周有三次自习课是拿来学习托福的,其余课程和普通班没有太大的区别,唯独到了高二暑假,别人狂补各门学科,而我们进行的是托福的集训。
那个暑假,是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暑假。因为我本身的英语基础并不好,所以想用十二万分的努力来弥补,比如我每天很早就起床背单词。就这样,我努力了一个暑假,并报了8月份的托福考试,当时我就想着“终于可以在第一次托福考试中证明自己了!”我信心满满的去了,结果却连考场都没法进,因为进考场需要身份证,而我忘带身份证了。当时我站在考场外面,觉得自己都快哭瞎了,觉得自己一个暑假的努力都白费了,那是一种功亏一篑的无助感。
2
那段时间算是我的黑暗史,本着“早日和大世界打打招呼,开阔眼界,接受更好教育”的想法,我转到国际班,却被自己的粗心(没带身份证,错过了托福考试)绊了一跤。虽然我很快把这次托福打击的郁结转化成了一股拼劲,真的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托福准备中,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走。但那时候,别人已经都在申请学校、准备SAT了,而我还在考托福,最后我就只剩下两个多星期的时间,用来准备SAT的考试。
我这个国际班的教学质量还是不错的,从培训机构派过来的老师也是优秀的,但我觉得课程时间的安排是不尽人意的。SAT虽然不是申校必须的,但对申请名校是十分有利的。我和我们班上的同学都觉得,我们高二、高三学习和考试的时间可以被规划的更好,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SAT的学习上面。像我们班这样,到最后一个阶段才开始准备考SAT,实在是太迟了。
我还学了AP课程,考试结束于五一假期。考AP是因为AP能够换学分,可以成为我本科毕业路上的助力。我报了5门AP课程,有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统计、心理、微积分。最后除了心理学的学分(因为我们学校要求考到五分才能转心理学分,而AP心理得到五分的几率低的可怕,好像只有百分之十几,)其他4门AP课的学分都转成了,虽然学习AP花了蛮多的钱,报名费好像就要好几千,但比在美国大学里拿这些课要便宜,而且还节约了在美国上这些课的时间。
3
2015年的7月底,我开始做出国的准备了,购置了一些日常用品,比如充电插头、衣物,也买了一些本子和笔,反正到那边第一个礼拜要用的东西都是要准备好的,还有就是换一些现金、visa卡、手机跨国业务等。临行前,我也好好地和亲人告别,和朋友一起聚会,毕竟要一整个年头都见不到了。8月10日,我登上了去美国宾州的飞机,那时心里充满了忐忑和期待。
和我一起的,还有我同高中的一个同学,现在也和我在同一所大学读书。我们学校没有住的地方,当时我们为这个犯了愁。幸好学校知道了我们的难处,给了我们出租房的官网,然后我们自己上去写邮件与房东联系,当时我们写邮件的时候就写明了“最好要中国人一起”。我那同学贴吧玩的比较厉害,他在“宾州州立吧”上面发个求室友的帖子,我们就找到了现在的室友,并交换了联系方式,所以在真正见面之前,我们在微信上已经联系过了。
我们租到的地方是类似于一个套房的宿舍,四个人分享同一个套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两人共用一个卫生间,还有一个公共的厨房。第一学期的时候,我们四个中国人住一起,开火还比较频繁的,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少了,因为要买菜、洗菜、洗碗、洗锅、搞卫生太麻烦了。要是真的想打打牙祭,我们要跑到匹兹堡那边,才能享受到很好很正宗的中餐,而我们学校附近的中餐是美式中餐。我们学校虽然有食堂,但一般就是汉堡或者披萨,不习惯,也吃厌了。有一段时间,我每天的早饭基本都来自汉堡王。
4
我现在是大一,再读一年就要转学到主校(美国的分校和主校是各自独立的学校),分校修的学分也一起转过去。当初没有直接去主校区,一是因为中介和我说主校的中国学生录取率相当低,让我先去分校打基础;二是爸妈希望我在分校磨练一下自己的心性,不能太浮躁。我说小分校不怎么繁华,是真的,比如去匹兹堡吃一顿饭需要一小时车程,去沃尔玛都要开15分钟车。
在这个公共交通不怎么发达的国度,车是必要的,为了生计,我决定买一辆车。国内驾照能在宾州用一年,虽不用换这边的驾照,但只能用一年,明年我就要去重新考美国的驾照了。之前我是车盲,就是那种连车的牌子都分不清楚的人,所以买车的时候做了好多功课。
我是2016年春学期买的车,因为是车盲,买车看了很多参考和朋友介绍。我还看了一些北美买车攻略,然后在Google dealership(谷歌代理商)的网站上看车。在美国,一般买二手车就可以了,许多二手车保养的很好,开起来也挺舒服的。其实如果经济充裕的话,推荐买贵点的,因为便宜的车,里程太多了,日后贬值会贬的太狠。
买车的时候不要急,不能一下子就买,要和代理商用邮件各种熬,各种砍价,就有机会拿到折扣,能省一点就是一点。我的车是二手车,里程一万多点英里(大概16093公里),车身十分开展,我开着挺舒服的,必要时刻还能装装逼,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应急,不用老是去拜托人。我现在开车次数,越来越频繁了,估计下学期,开车技巧就能更高,越来越熟练了。另外在美国,一定要给车买保险,不然出了意外,需要赔偿或修理车的金额数目会很庞大。
我总结出买车的建议就是,一定要找一个美国人和你一起去,然后上车前一定要检查好车子。如果车盲的话,叫一个对车敏感的人去,让他开半程,你开半程,这样基本上就试出车的好坏了。要注意一下车的性价比、基本的车型、折旧率等,折旧率会随着车的使用率而增加,就是说你的车开多久,车的本身就贬值多少。因为国际学生肯定还要把车卖出去的,买车的时候就要为日后考虑一下。
5
另外,在美国的这一年我交了一个美国朋友,他对我蛮好的,还带我去他家的农场里玩耍。当时他是学校学生会(Student Government,SGA)的主席,他邀请我参加了学生会,我也想提高一下我的英语能力。于是我把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学生会上面,我在学生会里面担任的是student affair(学生事务处)的成员,这个部门的工作就是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开展活动。
我在这个小分校读了一年,真的感觉心静了不少。我以前比较浮躁,对别人不够尊重,对自己评价过高,说话有点不过脑子。但现在我会静下心来看看书,愿意多去接受一点知识,希望多出去走走。我发现了自己的渺小,世界上比你有钱、有权、有思想的人太多了,我有足够的野心,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才华,所以要加倍的努力学习。这些道理,之前我也懂,不过在这宁静的小分校呆了这么一段时间后,才真正在行动和思想上发生了转变。当然啦,这也不代表我不想去繁华一些的地方体验,繁华的地方应该会有更多的新奇事物吧。
我来美国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寻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开阔自己的视野的同时,实现自己的梦想。作为发达国家,美国有着先进的理念,有着不同的文化冲击,对我以后铁定有帮助,这是一种国际能力的培养。然后我也能认识很多人,国内的、国外的,能获取很多有利的信息,毕竟信息不平等造成财富不平均嘛。
我很喜欢那句“定高处尤不胜寒,然勇者心中无惧。” 来美国,一定还会有孤独感,学会忍受孤独,也是一种成长。这也算是我给其他同路人的建议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