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辟替”火了很久了。
有人说,“集辟替”不会淘汰你,但是会使用“集辟替”的人会淘汰你。
所以这一次尝试着通过向“集辟替”提问来完成这次写作。
科学思维的培养是2022版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培养目标之一。那么要如何实现呢?课标中其实讲了很多,可是如何用更少的语言表达清楚是一个难点。
于是,我向“集辟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培养7至14岁学生的科学思维?请举出具体的例子。
得到了如下回答:
培养7至14岁学生的科学思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
1. 科学探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实证研究。例如,让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如观察不同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
2. 创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寻找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并思考如何用科学方法解决。例如,让学生观察到城市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3. 科学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结果。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让他们合作设计和展示一个科学展览。
4. 系统思考: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并触发他们思考的能力。例如,带领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让他们观察各种展品,并想象自己是科学家,提出新的问题。
5. 批判性思维:教导学生评估和分析科学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例如,在课堂上讨论新闻中的科学报道,让学生思考其中的证据和假设是否可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将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包括提问、观察、实验设计、解决问题、合作与沟通、系统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等技能。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示范也非常重要,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科学世界。
这个回答有一定的系统性,但是举例缺少细节,对于不太熟悉科学教育的家长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也不太会知道具体该怎么办?但是,对于科学老师来讲,大概率能够找到更具体契合的例子。如果能够补充一些与每一个观点相匹配的有细节的例子,那么就会是一篇不错的介绍如何培养科学思维的文章,能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不过,问题来了。这样写出的文章可以算是作者的原创吗?
之所以有这个疑问,是因为之前在我的印象中写作就应该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可仔细想来,写作是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传达自己的思考或做法。就如修房子一样,以前是要自己一块砖一块砖地做、一块砖一块砖地码,而现在可以使用预制件,重要的是修建出可以遮风避雨安全的房子。我们大多数人需要的是最后的功能,而非过程。
通过向“集辟替”提问,我们可以获得写文章所需要的预制件,然后进行重组、补充。这本身就是一种创作。
期待能够更好地使用这个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