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书评分享
大家好,我是夏恺阳。
今天我给大家做一个分享,关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本书简介
这是一本2010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书名为《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作者是高铭。而这本书之所以诞生,也跟作者曾一度沉迷于宗教、哲学、量子物理、非线性运动学、心理学、生物学、天体物理等学科有关。
本书内容层面里所涉及到的思想正与作者沉迷的这些学科有着无法避免的联系。而在2004~2008年间的四年内,高铭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对一百多名‘非正常人群’进行近距离接触,遂在2010年2月出版了这本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内容一度引起剑桥物理研究院等机构的关注。
著名心理分析学家荣格说:所有的神经病和精神病患者都不是彻底的心理紊乱者,他们的心理只紊乱到一定的深度就停止了,再向深处看去,那里就属于健康正常的部分。——所有的精神病都是患者心理最深处的那些正常部分的一个选择:它们选择了疯狂,通过疯狂去维持自己的继续存在。
今晚我带大家进入疯人的世界,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世界。
因为这本书是采用访谈的方式进行的,所以我就选取其中的几篇对我影响深刻,加上我这几年修行之后,从更高的角度看世界,所以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我就做一些分享。
我对精神病的定义是:不同于正常人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生活逻辑,思维习惯。其实严格讲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精神病。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人总是排斥和我们不同思想行为习惯不同的人。比如被毒死的苏格拉底,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因为宣传日心说,反对宗教被火烧死的布鲁诺,还有在这个社会相对比较自由开放的时代,人们还是会把一些行为异于常人的人放进精神病院,只是因为他们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也许说一开始异于常人的动作,行为习惯你还会欣赏他,但是经常地异于常人,并且还来否定你的言行,甚至否定大多数人的言行,那么我们就会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因为我们不能像以前那么冲动了,不能防火烧死他们,不能把他们钉在十字架上,不能下毒。然而我们总是在失去后,再来回忆这些人。为什么,因为他们这些人思想与众不同,适合高高在上被我们供奉,我们想她的时候就拿出来拜两下, 不想的时候就扔一边,这样我们心里会舒服。实际上这是什么,这是我们内心浓重的自我,在作怪,作妖。
我们开始分享:
第一篇《角色问题》
他:“我只能说我同情你,但是并不可怜你,因为毕竟是我创造出你的。”
我:“你怎么创造我了?”
他:“你只是我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罢了,你的出现目的就在于给我——这本书的主角添加一些心理上的反应,然后带动整个事情、我是说整个故事发展下去。”
我面前的他是一个妄想症患者,他认为自己是一部书的主角,同时也是作者。病史4年多了,3年前被关进医院。药物似乎对他无效,家人——他老婆都快放弃了。
这段对白呢,是刚开始的一段对白。这个人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说主角,他说作者的到来之时给这本书添加一些心理上的反应,然后带动整个事情、也就是整个故事发展下去。
是的这是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曾想过的问题,我一直就曾思考过。我就是我的世界的主角,任何人来来往往都是陪我一段时光,有人的会多陪一阵,有的人可能就那么几分钟,甚至在我的世界里连记载的文字都没有。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成长,我发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我其实啥也不是。我是众多生命的一员。我曾幻想这一切苦难,不幸,疾病都远离我,所有幸福幸运都会向我靠近。我就是这个世界的王。当我第一次挨揍的时候,我发现,每个人都是王,哪些比我强壮的人,做王可能比我更厉害一些。
今天复读这本书,我忽然想到,其实我们都是被命运所书写,我们要做的事不迎不拒,假若疾病来了,我们就接受他,不去抱怨,该治病治病。假如因为车祸让我失去双腿或者残疾,我们应该不迎不拒,接受这个结果,继续生活。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应该去说Yes,而非滚他妈的命运,老子不要这样,为什么让我挨揍,让我变成残疾。
第六篇《进化惯性》
不过我推荐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谁说就非得按照惯性生活下去了?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为什么你不试试看呢?假设你住在一个四通八达的路口,你每天下班总是会走某一条路,那是因为你习惯了,对吧?你应该尝试一下走别的路回家。也许那条路上美女更多,也许会有飞碟飞过,也许会有更好看的街景……生活方式也一样,你应该摆脱惯性试试新的方式,不要遵从自己已经养成的习惯。习惯不见得都是好的,抽烟就不是好习惯……而且习惯下面隐藏的东西更复杂。比方说周末大家都去酒吧,有人会说那是习惯,其实为了勾女……习惯只是个借口,不是理由对吧?所以我真的觉得你有必要换一下习惯。”
我:“刚刚你说的我可以接受,但是貌似你所要改变的根本比这个复杂,这不是一个人的事儿,牵动整个社会,甚至牵动了整个人类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