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克
微信公众号百万级爆款问作者
思想是用来突围人生的斗转星移,认识罗卫国老师已有十几年了。第一次是在北京紫竹桥一个诗人朋友租住的楼房里,当时一帮朋友喝酒唱歌,谈天说地,非常尽兴。岁月不老,蒙尘的只有心灵。青春流逝,可很多美好往事至今依旧盛开在回忆里。在那以后的几年间,我从香山搬到了宋庄,罗老师也就从到香山找我变成了到宋庄找我聚会。我们谈文学艺术,谈世间万象,也谈国事人非。我们无所不谈。
有罗老师的地方就有笑声,因为罗老师总有出人意料的精言妙语,和他在一起,总会脑力激荡,思想火花四溅,沉沉内心也波起浪涌。
罗卫国老师重视友情,他和我说,朋友至少要每年找机会见一次。所以罗老师有什么活动总会呼朋唤友,其中也包括我。罗老师因为做咨询的关系早已走遍了全国和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但每到一个地方,他还是尽可能找机会多参观一些景点。他说:很多地方,这一生也就只能来一次了。是啊,世界广大,很多地方此生只能抵达一次,以后再也没机会了。
但有一次在张掖,我们准备去看一个景点,罗老师却说:不看了,一个地方要留一块风景以后再看,为以后再来留个念想,不能全部看完了。
希望尽可能看遍世界的罗老师却有意不去看一些地方,这让我忽然读懂了罗老师的内心,就是对这个世界深深的珍惜和爱恋。就像我们珍爱一瓶美酒,因为太珍爱而慢慢品啜,不忍心一口喝完。正因为太热爱这个世界了,所以才怕一下子看完,没有了留恋和牵挂。其实,岂止世界需要留余?内心也需要留余,以免那里的世事太过拥挤。
这些年,我参加了罗卫国老师组织的很多活动,很多活动在回想中都亮光闪闪,恍如昨日:青岛海中游艇飞驰,浪花拍面;广西灵山百年荔枝园里品评荔枝,畅谈古今;景德镇古窑里柴火薪传,仿佛从未停熄;重庆黄水原始森林里的漫步,山野间的雨雾、筕菜,以及花丛中的流连;陕西秦岭上垂手可摘的星星、河里的石头;敦煌的月牙泉、鸣沙山、西海舰队、阳关、以及一望无际的黑色戈壁……还有内蒙古的湿地、汉长城、草原、蒙古包……还有、还有无数次高朋满座的举杯欢聚……
我们在世界上走得越深,行得越广,就越是对这个美好世界充满留恋。
罗老师不但走了很多地方,他做咨询管理的职业特点也决定了他总是在和很多人打交道,可谓阅人、历事无数。罗老师很真:真诚对待每件事,真心对待每个人。有时我想:一个人要是见识的东西太多了,会不会因此而对这个世界感到厌倦呢?像罗老师这样每天要处理很多事,会不会对人对事都会厌倦呢?
不,恰恰相反,所谓大浪淘沙始得金,见识和经历的事情多了,反而不会纠结于俗世忧怨,活得更明白、积极。心怀恐惧,消极固守,反而会深陷自我深坑。开敞的世界风景更美,彻悟的人生方得至乐。
人生就像一堆沙子,历事多了就会明白,雨打风吹去的多是沙子,留下来的才是金子。世人执迷于攫取囤积,而我们得到和为之固守的,却往往是一堆埋葬我们的沙子。多少人因得而失,又有多少人因小失而获大得?
历经波澜方得真。罗卫国老师的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和他活得日益明白开敞不无关系。
罗老师心无挂碍,愿意向别人敞开心扉,有话就说。他有什么苦恼也常和我说。罗老师遇到的有些内心纠葛和生活困境,在我看来是难以承受的,但他却能举重若轻,处之泰然。这是境界,胸怀,更是一种智慧。
罗老师孩子般的笑声听起来无遮无掩、心灵洞开。一个经历过那么多事还能有如此纯真笑声的人,我想,是一个已经超越俗世小情、淘去了内心沙子的人。纯真的笑声有两种,一种是无挂,没有太多的心灵重负,比如孩子的笑声。一种是无碍,搬掉了内心的石头,活得通透了。罗老师就属于后者。
罗卫国老师人生阅历既丰富,内心积淀也深沉,人生智慧自然更澄明。所以我多次提议他将自己多年所见所思写下来,汇成一部鸿篇巨制。
现在,罗老师终于精编了一部分文字。虽然跟他广博的阅历相比,也仅仅是他人生大书的片牍散简。
罗老师经常和我说:哪天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写作几个月啊。我说好啊。
但这多少只是一种奢望,为了生活奔忙的我们,哪里有如此闲暇来写作呢?但我想,终有一天,罗老师是会完成自己心中巨著的。
罗卫国老师就像一条蚕,肚子里有好东西就要吐出来,不吐不快,否则欲罢不能。
罗老师还是一只蜜蜂,一天到晚的飞舞只是为了酿造那一点的蜜。明知道再怎么飞舞,这一生也只能酿出那么一点蜜,但还是在那里飞。因为一只蜜蜂高于另一只蜜蜂的地方,就在于它多酿了一点蜜。多酿了一点,就多酿了很多。就像一个人,哪怕比别人多走了一步,就多走了很远一样。
罗卫国老师说:一流的知识是不能收钱的,而是要奉献给大众的。
现在,不懈飞舞的罗老师,终于把自己最精华的思想奉献给了大家。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罗老师也和我探讨了写作主旨。我说,你是做企业管理咨询的,多写点这方面的知识啊。罗老师说,不能太学术太工具了,那样会比较枯燥。其实对企业家们来说,他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些商业策略、管理模式等等,这方面很多人钻研得比我们深。企业家更困惑的,是生活。所以,这是一本偏重于谈思想谈人生的书,偏重于解惑,解思想和心灵之惑。
仓央嘉措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生死主题太宏大,一下子解构掉了绝大部分的人生价值,可供哲学沉思,但不具现实操作意义。对生死的思考会让人凛然惊觉,会让我们在生活中沉得更深,会让我们抛弃很多多余的部分。
然对现实生活而言,去惑,去魅,卸掉心灵和人生重负,才是宏大主题。
我想,这才是罗卫国老师偏重于谈思想、谈人生的目的所在。
多年以来,我们接受过各种思想。很多生活经历也会导致我们产生很多不恰当的看法。这些想法就像砖块围拢,形成了我们的思想之墙。各人的思想就像坛子一样封闭在各自的脑子里,内心里那些错误思想虽然在暗暗地腐蚀我们的品格,却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醒和涤除。
倘若我们对各种思想缺少选择和分辨能力,个人思想境界不够,他人思想就会成为我们的牢笼,而不是增加我们高度的垫脚石。只有自己的思想足够强大,我们才能突破围困我们的思想之墙,才能让我们从自我奴役和他人奴役中解放出来。
罗老师这部书,话题庞大但不杂乱。所涉话题既有哲学、文学、科学,也有企业管理、经济财务、实用工具。更有生活琐谈、人生经验。但总的来说,谈的是思想,是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困住人的,是思想,而不是脚步。一个人想得深,才能看得透,活得自在。
人生中,除了思想,那一桩不是次要的?
有些书,是用来高悬书阁的;有些书,是用来陈设庙堂的;有些书,早晚是要被丢弃的。
而罗卫国老师的书,是可以用来放在枕头边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