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终身成长| 小办法,解决写作从“心到”到“手到”的距离

终身成长| 小办法,解决写作从“心到”到“手到”的距离

作者: 她自由 | 来源:发表于2023-10-05 08:36 被阅读0次
    (10/5傍晚阳台——被评为世纪晚霞的晚霞,大自然色彩的自动切换模式看呆)

    正如之前我对自己的分析,因为比较不擅长口头表达,所以平时基本属于少言寡语型。我领导曾就此语重心长对我提过建议,他希望我,“你从此可改一改这毛病吧,不熟悉的人会觉得有点小清高,你看谁谁谁,就像邻家大姐姐一样。”

    要说大姐姐那我也算一个,毕竟已经是各媒体说的“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但“邻家”这个词怎么定义这就难倒我了。

    我家对门业主好像是有个大姐姐,一年能见上一次都难。去年春节在电梯门口处刚好撞个满怀,差点没打起来。不过不打不相识,后面听她说,一年回这边来检查一次房子,全家人多年前已搬到南山粤海街道。很可能也是马云的邻家大姐姐,还找机会请教下马云“邻家大姐姐”的概念。

    但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我话少一是因为不会找话题,二是因为不会接话题。都说会话说的人,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能和上帝聊神话。这个技能我觉得可能是天赋,基因遗传以及胎教到位,出生时口才已经和同龄人拉开了差距。

    “这辈子是不要想了”。我这样想,而且也这样跟领导讲。

    领导说,算了,你还是不要说话的好。

    但身体各个机能需要平衡,嘴皮子动得少了,手就要勤快点。人一失衡就容易给自己或社会带来各种麻烦。比如昨天南阳迷一样的迷笛音乐节帐篷事件,大部分人都表示看不懂,想不明白,其实就是事件中的部分人心理失衡了。事件视频、链接占用了本就所剩无几的假期群流量,流量余额让我心痛不已。

    再者,不说话不代表不需要朋友不需要交流。哪怕这个朋友是陌生的,或者是自己。人的思想和灵魂总是需要流动的,长期不动,就会僵化。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人类发展。无奈之下勉强替代的方案出来了——那就君子动口,我动手。

    权且当作练习和测试吧。

    但想归想,做归做。等行动起来,才发现从“心到”到“手到”之间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原来并非心有所想,就能下笔如神。总有困难在眼前。

    在动手困难时期,曾拜读过叶圣陶先生教学生们写作文的书,里面有几个观点记忆深刻,在此记录分享一下:

    1,“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

    ——理解为,一种再平常不过的表达方式;

    2,“写成的文字平凡一点,浅近一点,都不妨事;胸中只有这么些平凡的经验和浅近的情思,如果硬要求其奇特深远,便是勉强了。写作和说话一样,立诚是最要紧的。”

    ——理解为,不拘泥于见解高低深浅,在老实明确的基础上起步;

    3,“题目虽然值得写,作者了解得不怎么确切,感受得不怎么深刻,就没法写。”

    ——第三点很确切的点明了我日常遇到的问题。

    每晚坐下来铺开电脑,回想这一天,总觉得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写去记录。然而几句话写下来就没了下文,无法很好的展开说明当时的过程,自己的心情,怎样的感受,什么样的收获。仔细想想,确实是感受还不够。

    如何去化解这些难题,还是很值得自己去琢磨。更用心的去观察生活,更耐心的进行思索,更广阔的去拓展认知,更及时的去捕捉记录。

    以过去这几个月的历程来讲,在写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思索、整理、质疑、否定、查证、修改、打破自我设限,直到每一次挑战勇气发出。这一复杂的过程,每一遍都是一次较为完整的练习,也让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早前有所不同。

    从“心到”到“手到”之间确实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这距离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总是可以缩小的。自勉及共勉。

    祝秋祺

    ——明明之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终身成长| 小办法,解决写作从“心到”到“手到”的距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ju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