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莊子》的義理雖然比不上佛經,但是它的內容高遠開闊、淡泊超逸,使人讀之既歡喜又驚訝,這是佛經所沒有的。許多文人作古文辭賦及科舉應試時,都一昧地尊崇效法《莊子》,這該怎麼解釋?」
我答道:「佛教的經典,正所謂是至妙的義理,難以用語言文字表達。若要拿來與世人的文章做評比,如同以溫暖和煦的春陽與多采多姿的百花來較量美艷。暫且不與佛經比較,你如果要評論文章義理,不是還有六經、四書(四子書)在嗎?而孔子正是融會各家思想學說之大成者,故以之為代表,我試以譬喻來說明。孔子的文章義理,正大而光明,如同日月;而《南華經》,好的文義雖多,但如繁星一閃即逝;不好的文義就像野火,焚燒不盡。孔子的文義,深厚蘊藏而寬宏深廣,如同河海般源遠流長;而《南華經》,好的文義雖如瀑泉般使人心震攝澎湃,不好的文義就像淫亂的風氣攪擾人心。孔子的文義,融合各家精要,自成一家之言,如同良玉般溫潤而澤仁;而《南華經》,好的文義如同水晶琉璃般彩澤光潤,不好的文義就像品質較低劣的珉珂珷玞(四者都是似玉的美石)。孔子的文義,親切又精深樸實,如同五穀育民;而《南華經》,好的文義就像安南的荔枝、大宛的葡萄,多汁甜美,但不好的文義就像未成熟的梨與柿,又酸又澀。以上是大致性的比較,一般的文人要如何擇師取法,應已有方向;何況出家人根本不以世間的文學為業!」
——莲池大师 《竹窗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