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毕业的中学要搞校庆活动,一晃眼毕业三十年了,时间像指间的流沙一漏而空,有些事不敢相信,却又无奈接受。
疫情期间,校庆活动受到一定影响,但热心的筹委会校友成员在积极活动。
本来年级有一个大群,现在各班又建了小群,委派一联络员策划宣传。
有些同学至今没联络上,也没有回归组织。
大部分同学被拉回群里。
各班联络员很尽职,积极动员,准备了共情的文案。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群里的同学喜欢潜水。积极互动的人不多,响应参加校庆活动的人也不多。
当年,在本地这所最好的高中,我们享受着一样的学习资源,读着《射雕英雄传》、看着《上海滩》长大的我们,十八岁的青春,同学们眼中有多少春花秋月、纸短情长、侠骨柔情。大家都是好姐妹、好兄弟。
岁月斑驳,大浪淘沙,有人潜水,有人裸泳,有人暴富,有人升官,有人下岗,有人英年早逝……谈到谁谁谁,不胜唏嘘。
当年的好兄弟、好姐妹,也有渐行渐远的,各自的生活交际圈子并不融合。
现实中,即便曾经再亲密的关系,也很难做到时刻保持联系,一个人的大部分时间,还是会留给工作和家庭。
那些在群里不说话的人,并不是冷漠,也不是想了断关系,而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都为了生活和理想更靠近一点努力着。
还有一些人觉得把理想弄丢了,不想面对三十年前的同学和自己。
总有人要得到什么,又总有人要失去什么。
有句话说得好:“你总要接受这世上突如其来的失去,比如,洒了的牛奶、遗失的钱包、断掉的友情、走散的爱人。”
疫情之下,又多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同学曾经积累的财富,只剩下账上难看的数字。
一些捧着铁饭碗的同学都小有建树,心宽体胖发福了。
人哪!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年伤别离,道珍重,后会有期。
如今再谈同学聚会,内心五味杂陈。
三十年后的重逢,你又有多少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