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坐在晚班车上,邻座的七年级女孩从我头发里翻出泥土、草屑、碎石子……我一边汗一边使劲回想这一天:我什么时候钻到草丛里过呢?百思不得其解。
临睡前去冲澡,突然想起来,游戏课的时候,带孩子们在操场边上玩“蓝精灵的帽子”,头顶着沙包相互追逐,一次次沙包掉在地上,一次次被“帮助小精灵”捡起来,还很用劲的努力按到我头上……
想到这,赶紧提醒家长们——要注意让孩子勤洗头洗澡换衣裳。再高大上的国际学校,到了咱这,上学和种地差不多的。再说天热了,出汗也多,不是吗?
洗澡的时候,还得注意:有一些部位不能洗得太干净了。昨天下午带孩子们写毛笔字。写完了让孩子们往自己的作品上盖印章。彬彬和阳阳拿着自己的名字印章,要往我的手上盖。我本能地一躲,他俩立马撒娇起来:“老师盖一个嘛。”这样的攻势哪里抵挡得住?我乖乖伸出手去,让他们郑重其事地盖上了自己的专属印章。一个橡皮章盖上大半个手面,我就顶着两个红印子上课。实话讲,挺舍不得擦掉的。
----------
今天大课间回来的时候,孩子们很兴奋,说是有几个孩子踩水坑湿了袜子和鞋,其中有上上一点不奇怪,居然还有妞妞这样文静的女孩。这学期看着妞妞的状态越来越放松,工作胜任愉快,也开始有些小淘气了。
我让几个孩子把湿了的鞋子袜子脱了晾着,光脚上课。孩子们还在嬉笑说别人脚臭,在圆圈上总也安静不下来。这节课怎么上呀?
我先是提醒:“要是大家不能安静上课,可能就没时间出去玩了。袜子鞋子都弄湿了,也没法出去上游戏课呀。”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可我又没弄湿啊!”“是谁谁谁不安静啊!”继续吵吵嚷嚷着。
我索性不再说话,弯下腰,除掉自己脚上的鞋袜,摆到一边。我说:“这节课我们全班一起光着脚上课。”
孩子们有点愣神,看我动真格的,就都去脱了鞋袜摆好,回到圆圈上来。
光着脚踩在地上,刚开始有点凉凉的不自在。我们先搭上肩膀围着圈,唱着“白浪滔滔我不怕”,一起往前划,到河里去捕鱼,一起抱住圆圈中间的孩子。退出来的时候,孩子们放松下来了,兴奋地还想再来。
我让大家坐下来,讲了端午节屈原和渔夫,五毒、香包和粽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都听过,记起来故事里很多细节,认认真真地补充给我听。
接下来我拿出10个孔一组的龙舟,把三四百颗宝石撒在中间的地毯上,示范用脚趾头把宝石夹起来,然后单脚跳出来,运到龙舟里。孩子们分成四组,去河里捕鱼。他们非常认真地合作,尝试用脚趾头夹起来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宝石。(这个活动很锻炼触觉和平衡觉,我在数学板块时没找到合适的时间做,今天终于逮到机会了。)
等所有孩子通力合作把三四百颗宝石都从“河”里捕捞起来之后,他们自发地开始数数、比较不同组的宝石数量。我让每一组把自己收获的宝石运到中间的地毯上,提出最后一项任务:大家一起数数看,河里一共捞上来有多少颗宝石?
之前整十整百数的经验派上了用场。孩子们很熟练地把零散的宝石凑在一起,凑成整十整百,再开始数。几个快的孩子很快报出来:“373!”慢慢地,又冒出一个不同的声音:“383!”越来越多的孩子赞同383,包括之前说373的也改口了。
让人兴奋的认知冲突点!我指着没有装满的最后一版宝石问大家:“这一版宝石要几艘龙舟能装完?”“8条船!”“那上面的宝石比80多还是比80少?”有孩子回答比80多,注重实干的默默立马一颗颗数起来,全班都跟着一起数。当大家最后清晰地报出73的时候,腾腾有点按捺不住,他又一排一排数了一遍:“10,20……70,最后一条有3颗,71、72、73!”通过实际操作,孩子们达成了一致意见,真是心满意足啊!
所以,孩子们回家时,估计和我一样灰头土脸,头顶黄沙,脚底踩着灰泥。希望家长朋友们不要见怪,提醒孩子们洗洗再睡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