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长城
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也不知道世界几大奇迹之一,在太空俯瞰地球,可以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咱也没上过,就姑且听他们瞎说,长城,好像,值得我们去骄傲一下。
在秦皇岛实习的日子里,有机会一睹长城的真容,不仅看了看,我还上去了,长城么,就是修在山上的楼梯,爬起来,废点力气,也没甚。北京的八达岭长城下有块石碑,上头刻着毛主席的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也不知道他老人家何出此言,我领会不了这个精神。
那么就说说秦始皇的万里长城,仅说我个人看法。长城作为军事用途,用来阻挡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对中原农耕民族的侵扰。从战略上来说,有一定威慑作用,毕竟那么么长。从战术上来说,我认为不堪一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果我是敌方的作战指挥员,长城作为一条线,我只集中兵力,攻其一点,过了这一点,北方铁骑,照样一马平川。另外,长城多修在山岭之上,且不说长城能起到多大阻挡作用,就这些连绵起伏的群山,跨过这些山也是很费劲的。实习对伍100来号年轻人爬个长城,也不知道是真累,还是表演了,起码看起来很费劲。长城在起阻挡作用这一方面,我想起了孟夫子在《孟子·公孙丑下》当中来了这么一句话: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实在是漂亮!
中华民族的脊梁,就这个模样?更不说,修这么个玩意,坑了多少冷百姓。骄傲个什么嘛?!
这就要说到我在高中读过的一篇文章,名字唤作《一个王朝的背影》,作者余秋雨将秦始皇的万里长城将康熙爷的“长城”———承德避暑山庄,作了一个比较。我只谈其中的避暑山庄。
话说古北口总兵官蔡元向朝廷提出,他所管辖的那一代长城倾塌甚多,请行修筑。康熙的上谕(回复)是: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挡。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得民心。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一流的政治家独道的战略眼光展露无遗。
不修长城,康熙又修了什么?他修建了承德避暑山庄,还在山庄外围修了寺庙群。康熙爷又是怎么做的?硬的一手,每年组织“木兰秋围”亲率王公大臣到北方边境打猎,就是军事演习,一来使得王公们保持强悍的人生风范,一来对北方少数民族起到极大的威慑作用。而避暑山庄,是他们木兰秋围的大本营。软的一手,在避暑山庄与少数民族首领常来常往,彼此交流,而且还为他们准备了各自的宗教场所。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避暑山庄内的一片谈笑风声,康熙爷,圣明!
余秋雨先生在文中问了读者这样一个问题,我想转发一下:避暑山庄是康熙的“长城”,与蜿蜒千里的秦始皇长城相比,哪个更高明些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3144525/0c91ce7a473270d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144525/0239f063ce2b9fe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144525/88f6f3f78d8901a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