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长眼睛,是用来发现别人长处的,是用来学习别人长处的。要是它只是用来挑剔别人,惹来无穷烦恼,还不如瞎了好。 《活着就要发声》雪漠
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是我们今天应该快乐。
一个作家,有责任给予人们一分快乐,尤其是今天。 《关于<受戒》汪曾祺
世界不缺少挑剔的目光,缺少的是另外一种发现美好的,善于发现快乐的目光。如果不能选择,就全然接受。无论何时,能给人带来快乐,分享快乐的能力一直都在。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不要忘记守护自己原本就快乐的心。
如果生活中缺少快乐和诗意,就去书中寻找吧,心中总有一片守候的土地,可以停歇在这里,品一品茶香,无论何时,都活出一种淡泊的滋味。如果觉得生活里,就把它当成一出剧,难免有芜杂的剧情,理不清的就不理,选择不陷进去。用一种超越的目光去审视,书中寻找别的世界。诗意的、快乐的世界并不缺少,舍弃手中那个乏味的、让人疲累的世界,不妨放下它,片刻的脱离也好。
你知道的,书不仅是书。爱书之人,总在寻找一种精神的愉悦和超越。用文学、哲学等去丰富自己的世界,与有趣的心灵、伟大的心灵交流,得到一种满足感,这会让人内心充盈而自信,因为,拥有了心灵的富足,是无缺的,再也不需要寻求什么来填补空虚。
今天跟家人在一起时,读了几页《汪曾祺的写作课》,开卷有益。开始部分,就在赏析沈从文的《边城》,想起了翠翠那个少女。当我还在十几岁时,还有二十出头的年龄都曾读过《边城》,鲜活的生命体验,沈从文虽然是个男人,但是他太懂少女的心了。曹雪芹写出了红楼梦,他又是如何懂那些女儿心的呢?
原来语言也会有佛经偈语的味道,也可以有各种可能的味道,这跟一个人的文学修养艺术修养有关。体验的丰富性会找到特别契合的表达形式,但并不刻意得去找什么形式,但恰恰那种形式又恰好最满足最丰富最天然,又是一种即兴的,天成的。那就是创造力吧。也许每个人都可以挖掘出自己的特色和独有的创新。内涵是关键的,可以有丰富的、不同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