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类行为的自由性和必然性(重重点)
物质世界和人类行为自由性和必然性这两个问题有很大差异,连最顽固的伯克利学派也不会否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但是他固执己见,坚持认为,虽说我们能够感受到物质世界的存在,但是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思维与这种存在毫不相干。
而人类行为的自由问题,完全是另一回事,如果说我们做选择时,抛开较强的动机,选择一件事,仅仅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它,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意义,也很荒谬,任何一个善于分析问题的人都能看出这种说法是荒唐的。
同时每个人观点相似也好,或是相反观点的人也好,其行为都是基于人类行为自由的假设,当他走进现实生活中,一刻也不能摆脱这种信念。
现在我们来分别探讨物质世界和人类思想的规律,总的来说,我们都认可前因后果,或是因果的规律,这是人类智慧和道德的唯一基础。
因为我们知道,某种行为模式必然会带来相应的后果,所以我们会这样做,而不会那样做,正是犹如我们知道,用某种方式给土壤施肥,并用某种方式把种子播撒在思考肥沃的土壤里,就会长出庄稼,所以我们从事农业劳动。同样,我们知道若能把经验教训,明明白白的讲给年轻人听,他们必然会有收获,我们还知道说服状告,强制命令,奖励惩罚的作用,因此我们实施教育活动。所有自然科学研究,化学研究所有水路旅行,所有政府体系和政治学问都基于如下原则:
人类的行为都受制于我们的智慧和经验,都会遵循某种特定的规律,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然而我们同时也承认,在物质和思想上,存在一系列有规律的因果关系,但我们能肯定的说,他们有本质的不同,从自然落体,行星绕轨道运行的规律来看,一言而蔽之,就是在所有与自然世界相关的事物中,我们完全同意绝对规律的存在。
因此当我们一发现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后,我们就完全相信这些规律的恒定性,或却是如此,现在是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我们生活在其中,我们是其中一员的这个物质世界只要存在一天,其自然规律就会不断延续下去,就有可能循环反复,千年万年。我们承认事物的永恒,但也精进,若完全了解事物的因果,便可万无一失的预测出“果”,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自从宇宙这个机器开始运行后,自然界万物繁衍,生生不息,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规律而运行。
但是我们相信或更确切的说,我们认为思维的宇宙则不是这样的,任何人只要留心观察,具有思维和感觉的人类时,并会相信,人和动物都是受动机所驱使的,我们屈服于情爱仇恨,欲望,厌恶,痛苦和喜悦的控制,我们的行为,受到这些情绪的支配,我们满脑子都是思想,我们的大脑就是我们的主宰,他稳坐其宝座,像一位拥有绝对权威的王子,发号施令决定一切。
简而言之:
自然界是被动的,按照一条永恒的因果链,规律生息繁衍,而人的思想,却拥有一种主宰一切的能力,他的一切决定都来自于一种内在的,合理的,权威的支配。
因此我们提出偶然性的概念,这与一切活生生的,有感知能力的人类行为相关联其光点是在物质世界中,万物都沿着着自己的轨道,按其规律运行,但是由于人类的意识和行为,使每个事件的结果都有两种可能性,或是这样或是那样,两种可能性的几率各为一半,只有等到人类的大脑决定世界发展方式才能决定事件的结果。
这就如开头所提到的,我们一方面提出了人类思维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我们也提出了人类的感情是一种,即便我们竭尽全力也无法摆脱的内在主宰,每一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这种现象,被称作为“自由的错觉意识”。备注《原注》:提出这一命题的第一位作者是凯姆思轩爵。他在1751年出版的《道德原则和自然宗教论文集》中有确切的阐述。但这位天才作家,后来也为自己做出的这个结论时的鲁莽所惧,在此后的书中,尽力为他曾提出的论点辩解,不过都是徒劳。
虽然哲学家凯姆斯在其遗嘱中大致认同的人类行为的必然性这一说法,但是对于这种会陪伴我们一生的,对自由不可抗拒的情感因素,本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而人类却从未对其进行深层的思索。
倘若我们能对我们的内心世界进行认真探索,我们就会找到解答。
【天红小议】
人类每个人都生活在情感(思考)和现实(行为)之中。情感是人类思想的特有性质,只有有思想的情感才是人类独一无二的标志。人因为有情感才会去思考,人也因为思考才更懂得情感!同时我们又屈服于情感,但是也只有思考才能征服我们的情感,一个人只有征服了情感,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
当一个人忽略了对环境与他人自由不可抗拒的情感因素,所产生的行为结果(现实)就是必然承受被他人忽略情感的后果,后果就是痛苦不堪!
最让人类难受的这样的痛苦后果每个人都在经历,没有人能逃离思考(情感)的困境。几乎没人能逃脱——连最伟大的悉达多.佛陀,人类最伟大的毛泽东,最仁慈的观音菩萨也无法幸免,只是伟人们才做出了最正确的最有利于大众的行为,所以这些伟人们所经历的苦难经验一直留传在世,可是我们终究是平凡人呐,一幕幕的苦难,一幕幕的情感,一幕幕的现实,一幕幕的梦想,一幕幕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一幕幕与苦难抗衡的胜利场景,无时不现……人类时时刻刻都在努力创造美好环境,美好的环境更是为了人类而改变!
只是一个人一旦开始忽略情感,抗拒了他人的情感,就会对其他人对他的一切付出都是理所当然,会对他所处的环境毫无知觉,也会淡化自己对他人的付出,更不屑于对他人的付出而作出回应,必然对他人情感无动于衷,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无情与自私!甚至完完全全忘记了思考,忘了自己,沉睡于“执”,产生强烈的偏执。
这就是所谓的——自私的人看到的永远是自私,无情的人感受到的也只有无情!做出来的行为必然就是自私无情的随性不可抗拒的自由行为!
而我们所说的“自由的错觉意识”又该怎样理解呢?我们的思想里一直主宰有一种的主观思维意识——美好(真理)!
人类,人人都渴望美好!渴望和平!渴望平衡!更渴望公平!
“我对你好,你必定也会对我好;我对你好,我所期待的回报就是你也需要对我好,无论是亲人,朋友,爱人,同事还是师生,我们的潜意识都有这样的一种感觉!
可是当我们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时,便会心生仇恨,恼怒成羞,“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不好,很坏,自私无情,怨恨离仇,白眼狼,”都是付出没有得到相应回报的衍生品!”
这正是我们的思考和行为产生偏差的结果
——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美好,同样也很难做到绝对的和平和平衡!世界同样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人间有人收获必定有人奉献,万物相生必有相克,有柔必有刚……
只是当生活的现实与环境PK我们的理想与梦想产生差异的时候——这正是我们思想的“自由的错觉意识”,这正是我们的“自由的错觉意识”呀!才会产生错误不理智的行为。
理性思考产生正确行为,
错觉意识产生错误行为。
理想毕竟只是一种内心的渴望,是意识的一种!如果没有实际行动来开花结果,没有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一种实实在在的真实的话,那就是我们的“自由的错觉意识”,理想被夭折,行为成为徒劳!
想“理想”变成事实,就必须有千万次行动,而且必须【行之有果】!必须深思远虑!必须形而上学!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毛主席曾说过:要避免一切空谈!
无论在哪个时代,理想与现实,缪误与真理就像镜子的正面和背面,都会同处同行!真理也总是在缪误中显现真身!就像太阳总会在黎明的黑里及时出现,却又渐行渐远地消失黄昏后黑夜里。
【备注插话】
【日伪统治时期,在小农经济状态下,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他们靠天吃饭,如不遇天灾人祸,仅能维持生计。农民劳碌终年,除交公粮、出荷粮、地租外,有种子欠饲料,若是留下来年的生产费用,就没有足够的口粮。这样每年都有1/3的农户在来年下种时需借粮贷债,年复一年,总也翻不过身来。孤儿寡母,生活更加艰苦,没有正常收入,只得求亲靠友,解决临时困难。由于收入低,大多数农户都得紧衣缩食,穿代很简陋,一年四季有棉单两季服装的就算上等户了,大部分农户冬夏一套服装,是用青蓝粗布或“出荷布"制成的,把夏季穿过的单衣加点棉花就当棉衣过冬。因长期穿在身上不能替换和洗涤,破损很快。多数工农大众均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若是遇上灾害,人们的日子就更难过了。据新安乡历史资料记载,在靠山屯有句民谣:"靠山屯,光腚屯,穿不起棉裤进革囤。"农民一日三餐都是苞米面,玉米馇子或小米。早晨喝稀,午用干,晚上吃"糊涂",不少人家是糠菜半年粮,多数人家是"冬酸菜,夏野菜,一年四季老咸菜"。农户饲养的家禽下蛋不能自食,须集中起来到市上换回急需的日用生活品,诸如煤油、火柴和食盐等。居住条件更差。少数比较富裕的农户能住上草泥房,但一般都是东西屋、南北炕、中间是厨房,又窄又小,老少三辈住一堂,很不方便。多数人家居住在矮小的地窝棚、小马架里。生活用品贫乏,就连日常生活所必须的锅、瓢、盆等有的人家也备不齐。四、五口人家一床被褥的不在少数。甚至有的户没有铺盖。到了夜间只能身上身下两条麻袋。有的户买不起炕席,只好睡在草上。穷苦农民盼子女,又怕生孩子。德善公社建兴大队李××的妻子在伪康德9年(1942年)生了儿子没衣穿,只好将婴儿装在母亲的裤子里养活。
工人和手工业劳动者以及小职员的生活也是低下的。工资收入很低,去掉吃穿烧用没有花的。一旦遇有灾害,就得同农民一样遭受高利贷剥削,甚至有的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本县以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贫困。当时的伪政府在经济上极力盘剥,劳苦大众有纳不完的苛捐杂税、干不完的义务劳动。当时日本侵略者,为其侵华战争的需要,扩国兵,抓劳工,出勤劳俸士,强制全县人民群众为其修建飞机场,炮台,挖战壕。凡是被抓者,均被强迫从事高强度的劳动,不给饱饭吃,不给衣服穿,有病不医治,带着活气就往死人坑里扔。
人们生活异常艰苦,住草棚,照明多用香油(葫麻油),一般农家用铁、铜灯碗,用木头或泥巴做灯柱。40年代一些农户开始用煤油照明。贫穷家庭,用泥碗作灯,在墙壁上凿一个窝窝置放,因而有“土炕断墙头,灯油壁上流”的状况。有的农户甚至买不起点灯油,只好即昏便息。一年之中很少用灯。
在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间,日本侵略者先后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大片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战略地区。在整个战争进程中,日军到处屠杀、焚烧、抢掠、奸淫,使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惨遭蹂躏;大量使用生化武器,进行残酷的细菌战和化学战;
把大批中国平民和俘虏当作细菌和毒气的试验品;对无辜的中国平民施放毒气,或在河流、湖泊、水井中投毒;掠走大批中国劳工,强迫他们筑路、开矿、拓荒,从事大型军事工程,使其大批冻、饿、病、累而死;
强征中国妇女作为“慰安妇”,严重残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企图摧毁抗战军民起码的生存条件;在许多地方还制造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大惨案。】
【巴尔扎克说过: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所谓的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
面对困境,面对苦难,除了有耐心不行,还要懂得强大自我,能力能够驾驭住机遇,才能有机会出人头地,才有可能逆转全局!
时代造就伟人
思想造就伟人
在中国,中国的人们就这样,在这样的一个水深火热,天昏地暗的漆黑悲苦的环境中……
是毛泽东毛主席挺身而出,,
他为何能带领着中国取得最后的胜利?解放了全中国的所有人民。
中国自从秦始皇建立了秦国之后,2000多年来从来没有受到过外国人的入侵,但是自从清朝的闭关锁国以后,国力再也跟不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步伐。而中国由于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再加上国内力量衰退,就成了各国列强争先入侵的目标。再加上慈禧太后的不作为,使得我国被挨打之后敢怒不敢言,没有任何的反击力量。所以说中国近代遭受了太多的创伤与困难,但是这并没有打倒中国人民!
中国人民最终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打倒了入侵者,给予其沉重的打击,更是建立了新中国,那么就有人提出问题了?毛主席他是如何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最后的胜利呢?毕竟那个时候外国列强十分的强大,而中国的国内确实是十分的弱小。
其实毛主席的主要策略就是实行游击战术,他曾经在中央会议上提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依靠中国的有利地形来阻击者敌人!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毛泽东的思想,毕竟那么长的岁月年代里难免会出现有人心思的不稳定,再加上由于条件困难产生的各种原因,这就有许多人想要放弃革命。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
毛主席他临危受命,他鼓励着大家,带领着人们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战斗,更是把自己的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那就是马克思毛泽东思想,而且还鼓励着人们勇于战斗,依靠着人们平民的帮助,实现了伟大的复兴。
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他认为自己的军队应该像平民一样,就是应该把自己的军队的风气给拉正,虽然自己的战斗力不如外国军队,但是军队的行为必须是正直的,不拿民众的一根一线,认识把百姓们的生命放在了首位,所以说这样的军队才会受到人们的爱戴!而也正是这样的军队作风,使得毛泽东他们军队即使在困难的时候也受到了来自平百姓们的帮助,因为百姓们都知道,只有跟着共产党干才有前途,所以说,毛主席更深刻的理解到只有依靠人们才能够成长,所以说毛主席的一番话,再后来才能成为人们帮助共产党打赢胜利的关键!
所以说毛主席之所以能够带领着军队打赢他几乎不可能战胜的敌人,就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助!而这些帮助就是全中国人民一起劳动的结果,所以说毛泽东他不是一个人在打仗,是全中国的人民都在为他打仗!这样的力量相信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所以说毛泽东才能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了最后的胜利!
邓小平说: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虽然毛主席也曾因为“两个凡是”被判为左倾思想,但是邓小平说得最好:“毛泽东之所以成为毛泽东,是因为他不以“凡是”的态度对待马恩列斯的本本,对待共产国际的指示,而是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说最直接的话:
中国的解放,离不开苦难生活的磨练,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离不开过往历史的教训,离不开马恩列斯的思想真理,离不开英美苏德资源上的援助,离不开水深火热的环境,最最离不开是毛主席的思想,毛主席的思考精髓,离不开毛主席的集思广益,离不开毛主席的运筹帷幄,离不开毛主席的谦恭信诚,更离不开毛主席的思维主宰——不畏艰辛,永不放弃!毛主席为了中国人民奉献了他的思想,他的一切……
“得到”永远都比付出要来的更直接!
正是因为毛主席付出了他个人的一切,正是因为抗战英雄们红彤彤的鲜血和身躯,中国人民才得到了70年的安逸,才得到了中国十四亿多人口的安居乐业,才得到了2019年的中国70年庆典盛世狂欢,我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毛主席给予的和平安定,一年比一年好,一代比一代富强。
正因为中国人民得到了,我们才能狂欢庆幸,才感恩呐喊!
这正是我们思想的真正主观思维意识则!
“得到”永远都比付出要幸福,而且更加直接。
妻子要得到丈夫的关爱,就一定要付出对男人的一心一意和对孩子老人的照顾;男人要得到女人的关心,就一定要付出对家庭的责任,衣食温饱和坚贞不二;父母要得到孩子们的孝顺,就一定对孩子们成长和学业有无微不至的陪伴和教导……
一方面,必然论者若忽视人类思想的情感因素,他们必然不能对形成人类性格的感情冲动有足够认识,另一方面,赞成自由意识的人,若一味与遵循自己的信念去追求事情的结果,就会过分强调人类的性格和行为的重要性,就会使说服劝告,强制命令,奖励惩罚这种体系失去作用,从而抽调国家管理体制机制的精髓,泯灭所有正常人和疯子之间的区别。
不管有多少人赞同这些观点,但我们应该完全相信,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物质世界规律的支配,我们的意思所做出的决定总是由最强的动机所驱使。
这个规律的影响,深植于人们的本性中,因此不论持任何观点的人,一旦他们投入到繁忙的现实生活中,就会认为他们自己和其他人都是自由的个体,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由此就有了我们所称作的良知就有了对我们和其他人行为的赞扬和谴责。
除了情感,我们的行为显得多么可怜无助,多么没有生气。即使我相信,并告诉他人,人类行为的必然性,以及因果间的联系,也都是徒劳的,所有勤奋研究精神学科会解释这种现象,在必然性这个问题上,会比其他对立的学说更加可靠,即使我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情感因素,我也会说,无论我做什么,无论我做的正确与否,我无法主宰我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为何还要烦恼自己呢?要么是自我满足的平静感觉,要么是精神上的波澜起伏,或是脉搏的快速调动,心脏的扩张眼里闪烁着智号光芒,血液涌上脸下,促使我做出各种行为,这使我变成了我们想象中的神,赋予他无穷的力量,超乎常人的勇气,永不可摧的意志力。
同样,我们对同胞的爱与恨,亲密与疏远,主要是基于“自由的错觉意识。”
“得到”永远都比付出要直接,要幸福。谁都想“得到”,而对”付出”则嗤之以鼻。人性善恶一览无遗,爱恨一目了然,亲密疏远不由分说。
相对于一把钝刀我们更认可锋利的那一把,因为它更有用,我们用它来切割食物,而不是用它残害他人或动物,因为前者的应用更可取。但是所有对事物的认可或偏好都是与其实用性或者共同利益相关的。
在实际意义上,刀和人发挥的功能一样,用起来同样自由包的款式是由其使用目的决定的,有物质上的动机决定人的行为模式,从属于引诱和劝导,但两者在必然性上是等同的,这些便是人类行为必然性的学说所呈现给我们的观点。
但是一旦进入与我们同胞朝夕相处的社会,我们内心的情感是多么的不同!
戒律的最后一条是按相同的人性,相同的喜怒哀乐和价值观,将我们与他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我们心系他们,这就是道德世界里的光辉,没有他,世界本是巨大的日食和月食,或者至多像一位著名作家在讨论,另一问题是对我们的世界的描述,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寂静的,色彩单一的世界里。
我们因为情感和激情而存在,如果不是这些情感让我们的存在变得多样化,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在忧虑中蹉跎掉,难以维持,是生活激发了我们的情感,去取悦我们所偏爱的人和物,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教养,用最高贵的词语来说是我们的人性,没有它我们就没有情感,也不会有诗意,情感这个词虽已经被滥用,但若赋予合理解释,只可包容所有人性中的光辉。
爱与恨,作为人类拥有的情感,与自满或遇其相对的,发自我们内心的,对无生命物质的情感相比,完全是滋生于自由的错觉意识。
称赞和谴责这两个区域,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与爱和恨相似的情感。其差异之一在于称赞和谴责,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说应用于单一行为,而爱与恨的情感,是指构成我们所乘坐的性格的总体行为或行为趋势。另一差异在于,爱与恨的情感是由道德品质和其他原因所致。
但称赞和谴责,针对普通人这个意义上,则仅仅基于道德品质,然而当爱恨情感表现强烈或持久时,其中可能就暗含了较大成分的道德品质因素。
异性之爱,若非是特别短暂。总是包含着一个信念,就是对方便是我们爱的课题,异性之爱与有爱是有区别的,在异性之爱中,我们希望看到对方表现出柔情蜜意和关心喜爱。
甚至我们对所赞赏的人的容貌,身材,举止的优雅,所表现出的欣赏,都混杂着我们对所认同的行为和观点的期待,甚至是更高的期望,倘若脱离这些,这种欣赏意义便不大,或是持续时间不长,同样在情感的联系下或是瘦,她像我一样,也是个人,这一想法的推动下,动机对我们只会稍加牵引,除非我们发现对他人有种特别的情感,才会产生道德上的偏爱和尊敬。
并且,就像对我们同胞一样,在与自己相关时,我们所有的道德情操都包含于病来源于自由的错觉意识。在这个意义上,包含了美德,职责,负罪与背弃这些特殊的力量。未考虑其所指的行为时,我们绝不会下此断言,因为这些行为可能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这样便很明确自己对他人究竟是否赞同还是否认。只要我们观察这些品质,以及这些品质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当然这些品质是我们的本性,那么正如我们大家所理解的那样,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完全拥有人类行为的自由,我们会认为他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除了源于自由的错觉意识,关于职责这个术语,很难说清有什么意义。根据必然性学说的观点,它是指个人的行为模式,独立个体,用自己的能力,为众生利益作出的最大努力,选自《政治公正》。同时若我们用这个定义限定价值的概念,那就正如我们描述一把刀货,任何一件生产者手中的工具的最佳途径,就正如我们描述一个人的能力。
但是,当我们使用职责这个术语时,毫无疑问,我们只有完全不同的观点,除非我们谈及一个人的意志而非行为,否则该词语的用法并不能得到认同。
那么职责意味着人拥有行为的自由,某种意义上包括意志王国这个概念,既思想是个仲裁者,居于其宝座,像一个独断的王子,一切得按照他的意志行事。
职责是偿还债务,履行义务。但是一把刀既不用偿还债务,也不用履行义务,只能说适用于这种或那种用途,所谓债务此事,人类拥有自由的代价,而刀是被人们,用于这样或那样的用途,并得到人们的称赞。
这样大量的术语瞬间在我们面前涌现,
其应用和职责一样受限于同种方式:比如说义务,债务,契约,权利,声讨,罪恶,罪行,过失,功劳,惩罚等等,然而从使用的动机意义上来讲,奖惩甚至是可以理解的,并被普遍视为源于人类意识的自由。
因此,必然性的观点得到广泛传播及思维模式成为人们对人类思维幻觉的认可。他们一直宣称,我们应当把在自由假说下的表达方式转换为必然性说的表达方式。我们的观点再也不能与最严肃的哲学相违背,我们也应剔除掉记忆中的所有谬论和妄想。
他们没有意识到,人们所推崇的说法,是对人类现实生活中已形成的各种交际用语的极大毁灭。他们可能还会建议,我们应该牢记,在一般生活场景中,没有颜色之类事物存在,我们平时所叫的名称在外部世界中是不存在的,竟是我们对其感知的方式。
人类行为的自由,这个概念给我们带来的,表情达意的方式是,孩童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要我不要,甚至在还不会说话时,就能用手势清晰的表达出这个意思来了,这一点解释了他强烈的难以控制的行为,以及他的反抗。
年轻人的急躁是病的满腔热情,哲人的冷静和经历都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意志信心,贯穿我们生命的始终。”左右我们的行为,正是他们激励了我们坚不可摧的意志力和英雄气慨,没有这些,我们将会是最没生气,最没灵魂的木头,成为史诗中的影子,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自由意识是人类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许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可能会先忽略掉这些,让我们熟悉外部世界的情感,同样我们也可能忽视掉,对人的理智,想象力,品味的考虑,未能,认真思索,并阐明作为我们道德精神基础的原则。
这一原则则让我们充满了道德热情,促使我们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不管这个舞台是大还是小,并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在情感上,给予最生动激昂的认可,或不以为然,而这些行为推进亦或阻碍着人类的幸福。
虽然必然论者的说法同不可毁灭的人类思想不一致。
当经历现实生活的考验时,他的所有表现都将化为尘土,但这一说法,对于人类的思索和启迪,绝不会毫无意义。在清醒的面对自己时,我们不可避免的赞同这个说法,只是难以想象一位理智的人和一位哲人在理论上,对人类行为的必然性,所产生的怀疑。
并且这类人的数量还在持续增长,对人的本性和宇宙规律的公正的观点,也正在迅速的向全世界传播。我们的确不能脱离爱与恨,称赞与谴责,以及对品行,职责,义务,债务契约,权利声明,罪恶,负疚,功劳和惩处等情感意识。
如若我们真能摆脱这些情感意识,后果将不堪设想,世界将会变得一片黑暗,毫无疑问,当我们的思想扩展,我们会毫无保留的坚信,人是一部机器,受外力的控制,并被视作为一种媒介,仅通过干扰已存在的“因”,可产生了一定的“果。”
我们会看到人们所说的“情不自禁”。
结果是,当我们从哲学这座高塔上,俯瞰人类行为时,我们首先感到的是同情,甚至对罪犯也会产生同情,虽然我们对他们放罪行为深恶痛绝,深表遗憾。
然而罪犯的品行是从他呱呱落地到婴幼儿时期就开始面对的各种环境所形成的,所有这些环境因素都是他犯罪的根源。
有一条古老的格言告诫我们,“智者般思考,市井般交谈,”
实际上,这条哲理也适合于世间万物。
这样一来,最有学问的天文学家知道,在他的,研究领域里,地球并非静止不动,也不是构成宇宙的中心,但是在口头交谈中他常会用,“太阳东升西落”,这样的表达方式。
这样,无论我们如何理智地思考物质世界的特性和情感的本质,当我们忙于日常生活时,我们从不会想到,火不带热量,彩虹没有颜色。
同样,细想自己和周围人的行为,我们绝对不会摆脱人类行为的,自由错觉意识,不会忘记,良知,不会忘记爱恨情感,不会忘记,对奖惩的冲动,不会忘记,美德,职责,义务,权利,声明,罪恶,功劳和惩处等情感意识。
正是因为这些情感意识,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如此辉煌美丽,他们存在于我们周围活生生的人身上,存在于那些永垂不朽的历史人物身上,他们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自尊的真正基石,是真正的崇高伟大。
虽然人类行为必然性的说法,不会形成我们和他人交际的规则,但是它也有自身的用途,它让我们保持内心情感的平衡,并告诉我们,如何根据最明智的哲理,作出公正客观的判断,我们要学会切莫生气,切莫犯罪,切莫让太阳因我们的盛怒而落下,切莫把同胞当做偶像崇拜,切莫将同胞视作恶魔般惧怕诅咒。
我们要将其看作演员。
“他们在舞台上昂首阔步,趾高气扬,他们在舞台上烦躁不安,历经艰辛,最后他们离开舞台,销声匿迹”。选自莎士比亚《麦克白》
我们哭泣,但又像没有哭泣过一般,我们欢喜,但又像从未欢喜过一样。我们亲眼目睹这世界所有的一切,如过眼云烟,最终将慢慢消退。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同情他人,怜悯他人的眼光,看待别人的缺点和犯下的罪恶,相信他们同我们一样,都是这台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受一些他们无法真正掌控的动机所控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