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这本书是在微博“清华南都”的推荐书单上。我把书单里感兴趣的能找到资源的书都下载下来放在kindle里,但是“白皮书”这么具有官方报告范儿的名字,让我以为这是本实用型的藏地旅行指南,一直没翻开看。
在回去参加饶大妞婚礼的火车上,我翻了翻目录便打开来看。这才发现,这其实是一本有点私人的书,因为内容是两个在西藏之旅中相遇相识相爱的男女的博客日记。两人用各自的文字,从各自的角度记录下这段妙不可言的命中注定。
2003年非典肆虐的春天,在北京读书的大四学生傅真在封校的那一天翻墙而出,迫不及待地飞到向往已久的“圣地”西藏;而几乎是同时,香港男生毛铭基也冲破家人的阻拦,奔赴到那个人称“最后的净土”的地方。在抵达西藏之前,他们并不知道后来会发生那么多事情,甚至根本不知道对方的存在。西藏有千千万万间房子,在那一天,他们刚好走进了同一间——八朗学旅馆。
他们的故事和西藏美丽的风景一起展开。相互倾慕的两人从小心翼翼的试探和欲言又止的忐忑,到最后临别时表明心意,终成眷属,一切温暖平静而自然。
据说,这本书在2008年出版,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被口口相传,成为众多驴友及文艺青年心中的“爱情圣经”。看完第一遍后,我的感觉有些平平,这就是两人的爱情日记嘛!“爱情圣经”这四字描述是有点虚空的高帽,毕竟这本书不是教人恋爱的指南,也不是记录着多么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故事发展也没曲折到让人低回的程度。可如序言中所说,那纤尘不染 年轻恣意的爱自有一种单纯的力量,令人动容。
在那片远离世俗喧嚣的神圣之地,用自己最真最纯的灵魂,遇见一个命中注定的人,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啊!我想,这便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吧~
和菜头在十年版的序中写到——
“非典”到来的时候,我们有逃难的行动却没有逃难的心情。
我曾经抵达过那圣地,看见星光落满湖面,也见过白雪从大地吹起。
我期待过宁静如煨桑的白烟一般笔直;
我幻想在世界的屋脊上奔跑有如羚羊。
我曾走过市镇,经过转经筒,却只是走过而已。
我以为那只是旅行箱上的标签,地图上的红色标记,直到
我遇见了你。
爱是一场天时地利的迷信。
在两人心中的圣地,阳光灿烂,天空蔚蓝,湖水澄澈,他爱的人也爱他,这不是千载难逢的巧合吗?
从西藏八朗学旅馆门口那个长得破记录的告别拥抱开始,明白有些人错过就不在的两人在往后的一个月里,跨越地域阻隔,大理、深圳、北京、香港......奔赴千里,只为重逢。巧合的是,在傅真即将赴英留学时,铭基也幸运地得到了外派英国工作的机会。
在婚后的一个冬天,铭基走进傅真成长的校园,脸上的表情越来越怪,蓦然间发现,这个地方,他来过的。七年前,作为港大“赣浙民情考察交流团”的一员,满脸稚气的铭基同学曾是傅真的老爸接待的对象。怎么想得到,那群天真烂漫的香港学生中,有一个会成为他多年以后的女婿。而傅真,那时还是高中生,或许他们早已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湖边的小竹林里,校门口的小吃摊前,擦肩而过。缘分,妙不可言!
这是不是就是冥冥之中的宿命呢?这俩人一定是得到了喜马拉雅的山神的庇佑吧!
十年间,两人从雅鲁藏布江到泰晤士河,从美洲到南亚,并肩走天涯,看尽长安花。
傅真说,铭基同学他一点也不耀眼,扔进人堆里可能就找不着了,可是那一束温柔的光,刚好就是我最想要的。就像大热天里人人都躲在空调房间,这时我走出门去,遇见一阵穿堂风,这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偶遇和惊喜,所以有无限感激。
铭基说,“傅真是我见过最特别的女生——个性独立,有思想,不做作,不娇气……谢谢你老傅,你的存在,让我觉得每天回家就好像去游乐场和马戏班那样轻松快乐。”
翻看傅真的博客,俩人的小宝贝——小毛衣也出生了。最初的激情已渐渐沉淀,细水长流的安稳与幸福却更透着一番天地清明的真实与美好。
我喜欢这个比童话真实,比现实美好的故事;也喜欢傅真这个美好真实的姑娘。接下来,就随着她的《最好金龟换酒》和《泛若不系之舟》在神秘的美洲和南亚周游一番啦~
——见证爱情的嫣然 2016/01/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