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
【东八区讲堂】风光摄影入门知识

【东八区讲堂】风光摄影入门知识

作者: 东八区影像 | 来源:发表于2017-10-30 13:30 被阅读0次

摄影大致分为以内容为导向的纪实类(Ducumentary)和以视觉印象传达为主的美术类(Artistic)。这两大类看似都叫摄影,但是完全属于不同的东西,我一直呼吁国际某机构站出来把这个划分清楚,因为无论从表现手法还是内容传达导向上来讲,都不应该放在一起去讨论研究,所以说每次看到两类的大师们争吵的时候,感觉他们都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用这个精神头出去拍照。

主流的数码风光摄影基本上属于视觉/美术类别范畴。这一类的共性一般来讲是前期比较依赖好看的光线,但是光线是个双刃剑,可以让照片好看,也可以毁掉照片。可以说风光摄影大部分技术其实是围绕解决光比问题来展开的。今天本文将介绍三个简单易行的流行方法。

手机的便携性无疑是单反不能比的,我个人也是手机和单反同时玩,但是我绝不会用单反拍那些手机就能做到的作品。事实上很多手机摄影大师也都曾经使用单反或者也一直并没有放弃单反。他们选择手机的主要原因是手机能够足够表达好他们的摄影语言。虽然理论上手机能做到的,单反更能做到,但是可能花费的精力更多,既然手机能做到,那么为什么还要用单反?所以手机和单反各有乐趣和优势,没必要厚此薄彼。下面两张照片是我用手机拍的:

这两张照片,手机可以给我足够的细节,在我的后期想法执行之后,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即将介绍的照片类型,是那种用手机很难达到相同效果的那类作品,而且只要是初级的单反系统,就可以做到足够好。并且本文在最后将介绍一种简单易懂的后期方法。

风光摄影和其他类别类似,水平与人数的关系呈金字塔状,少数人处在金字塔顶。完全不在塔上的人数众多,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的是,爬上这个塔到半山腰所花费的力气其实比你想象的轻松的多。大多数人认为风光摄影的主要瓶颈,第一是地点,其次是设备(金钱),精力(时间),最后才是技术。这个说法基本上差不多,但是这并不是你在面对好景的时候用单反拍的不如手机的理由。

先说说器材。其实我从开始玩摄影初期一直到现在,在风光上的投入远远比人像少的多,我的风光常使用的机身,镜头,三脚架以及滤镜加在一起还不如我的一个人像镜头贵,甚至还不如主流的苹果手机贵。

再说技术,技术包括前期和后期,前期遵循一些约定俗成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必须使用三脚架和某种滤镜,以及快门线。

后期的重要性,风光甚于人像。这就是说,假如你有非常好的器材来拍人像,遇到了非常适合人像的光线条件,你能能拍出非常漂亮的照片而完全不需要后期。

而风光在这上面完全是另一个情况,看着再漂亮的光线和景色,你直接举起相机就去拍,并且不后期,好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碰巧好看,那么我敢打赌你换成手机拍一样好看。所以说风光不后期,还原美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数码单反的CCD年代,直出风景还是很好看的,但是CMOS时代的单反,为了保证动态范围和高感,也就是更好的后期特征,基本上牺牲了直出色彩。所以说现在的单反就是为后期而生的。

我们的目标是让手中的单反拍的比手机拍的好看,这并不需要太好的器材或者非常高深的技术,只不过你需要转变思维,然后并理解一些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包括:

1)长曝光:使用三脚架及滤镜的原理及原因

2)超焦距:风光摄影如何对焦

3)动态范围:怎样解决光比问题

本篇文章假定你对曝光和对焦(包括景深知识)的概念有个初步的了解,如果这方面知识一点儿也没有,请约度娘。

那么为什么很多时候手机拍出来比单反好看?

原因一:不正确的前期和后期。单反能捕捉到比手机更丰富的细节。但是单反摄影遵循一套较为严格的前期和后期流程,不遵循这些操作,是不能够让单反照片的强大细节暴露出来。

原因二:手机的软件比单反的软件智能。首先要明确一件事情,不管是手机,普通数码还是单反数码,”直出"片都不是真正的直出,都是机内软件自动后期的结果!手机的硬件、操作系统还有应用软件算法的复杂度,是普通数码或者单反相机内远远不及的,前者是嵌入式微型计算机系统,后者仅仅是固件级的单片机系统,手机自带的拍摄功能,本身就是app的运行结果,你咔嚓一下拍出来的已经不是原片了,不用说还有各种各样的花样的第三方拍照app,所以说它自动做的菜的能力比单反花哨,细节缺失的毛病被丰富的色彩所掩盖。

反观单反,机内软件几乎不做太多自动后期,是为了保证更多的细节被保留,若这些丰富的细节在前期拍摄被正确捕捉(raw),加上使用比手机更强的电脑计算机软件来进行后期……DUANG,大片!如果上面的话看着晕,那么请看简短版本:手机靠更强的自动后期功能掩盖光学能力不足,单反靠强大的光学能力保证更多的细节能够被电脑更强大的软件发掘出来。

下面我尽量通俗的解释一下单反相对手机的优势具体有哪些:

1)在现在大部分细节丰富自然风光或者高阶人文、建筑、旅游,野生动物等题材,手机很难达到单反的画质效果,严肃的风光摄影师甚至觉得全画幅的细节(我还在满足于半画幅的效果)还不够好,他们使用中画幅数码,甚至大画幅胶片。

2)在捕捉晚霞,日落,星空,极光等等的色彩细节上,或者一些苛刻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风光拍摄,手机是几乎没可能胜任的。

3)不仅仅在暗光拍摄下的不及单反,即使很好的光线条件下,手机捕捉到看似细腻的画面仅仅是有几毫米的cmos感光低所捕捉的细节,完全禁不起太多现代风光的各种复杂并奇葩的数码后期手段的洗(rou)礼(lin)的。另外我后面要讲的后期方法,也不适合手机照片。

4)严肃的风光玩家有签约或是商业产出要求,打印成超大尺寸或是杂志封面,旅游广告等等,而不是手机朋友圈。这种情况下细节就是金钱。

【风光前期后期解密】

先来说对焦:超焦距方法是风光摄影常用方法,这里不去花大量时间去介绍超焦距是什么,但是会告诉你一个容易照搬的做法:

1)关闭镜头的自动对焦,使用手动对焦。

2)如果照片中有中景,比如房子,使用屏幕取景,将目标放大到最大,然后手动拧对焦环直到这个近景清晰;如果没有近景,对焦到10米到无穷远之间都可以的(对焦环上面一般有对焦距离标尺)。

3)光圈尽量使用小光圈f/11或更低,如果近景(比如地面)很近,那么光圈使用f/13或更低。

总之这样对焦的做法是为了保证远近都在景深范围内,都清晰。

如何曝光:

第一就是长曝光。很多人不知道镜子一样的水面,流动的云如何来的,以为完全是后期PS出来的,其实真的就是拍出来的。相机的快门处于长时间打开状态,一般是1秒到几分钟。拍出海面拉丝的效果,一般是1/10-1/2秒,拍出镜子或者雾状的海绵,或者缎子一样的瀑布,你可能需要10秒甚至更长。这么长的曝光时间,不用三脚架的话片子肯定会糊的没法看的。而且为了减小震动,一般都是要使用快门线,并且还需要关闭镜头防抖功能。

长时间快门如何获得的呢?曝光知识告诉我们,一般来讲即使用很小的光圈,最低的ISO,白天的室外快门也不会超过1/10秒,如果更长的话,就会曝光成一块白板,这就是为什么使用减光滤镜。简单的说,减光滤镜(或者叫做ND)就是深色墨镜,放在镜头前面可以降低光强,这样的话为获得足够的曝光,快门时间就不得不增加了很多,大家知道快门时间越长,拍出来的东西越模糊,那么我们用三脚架来稳定保证环境不模糊,仅仅是动的部分模糊(水流,云等等),这样的话,镜子水和流云就容易拍出来了。

顺便说一句,烟花和闪电,你们是不是都以为是抓拍出来的?傻孩子,不用抓的,其实都是长曝光等待出来的,相机放在三脚架上,按下快门线打开快门,等待一段时间,然后松开手,这段时间里,烟花或者闪电的轨迹重叠在一起,就全被一张照片捕捉到了。另外因为是夜间,曝光时间如果不长,亮度也是不够的,所以拍摄夜景其实更省事,滤镜都不用的。

再说说曝光的亮度:大部分外景,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解决照片中亮部与暗部的曝光平衡问题,比如天空和地(海)面,天空曝光合适的时候,地面会死黑,地面合适的时候,天空会死白。这就涉及到一个叫做动态范围的概念,具体我不细说。简单来讲就是相机的同时照顾明暗的能力不如人眼,不能够兼顾亮部和暗部细节,所以我们需要在前期去解决这个问题。

一般来讲三种办法:

【第一种:单张出片,照顾亮部细节,让暗部欠曝】

这种一般来讲需要手动曝光M模式,固定光圈和ISO之后,通过调节快门速度,来达到理想的曝光值(先估计一张试试,然后调节快门之后多拍几张,选择天空细节比较理想的那张进行后期)用A模式也可以,测光采用局部测光,测光点对准天空。对焦采用超焦距法(前面介绍的)进行手动对焦。

一般来讲,这一类适合光比反差略小,主要特征在天空,比如本片中的晚霞,保证晚霞的细节,然后下面比较黑,这个靠后期把暗部粗暴提亮的方法来解决。

此外,因为暗部提亮产生过多的噪点,你还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去噪等细化工作,这个片子的水面其实不需要太多细节,30秒曝光下,应该很平滑,所以我们可以用局部画笔粗暴的降低清晰度和噪点,适当的情况可以多次使用。

这样的结果就保证了海面更平整。

我必须强调说的一点,非常重要的一点,要拍摄Raw格式,因为raw有更好的细节,更高的动态范围,你看着灰不拉几或者很暗的raw,那是你看着罢了,是假象,因为预览程序(包括LR和PS的预览功能)并不理解这些细节,但是都给你留着呢,需要你来挖掘和展示。反之如果是灰不拉几的jpg,那就完蛋了,它看着灰不拉几,其实就是灰不垃圾,你想挖掘,轻轻挖一下就残了。

记住:好看的风光一定要raw,人像直出能好看,风光直出好看很难,所以需要后期,大量的后期,这种情况下raw是不二之选。器材的落后,技术可以弥补。如果技术没有,器材再好也是浪费的。一个好消息,其实拍风光比拍人像对器材要求低,拍人像更多靠的是对焦和连拍能力,对焦连拍能力的强弱是机身的价格差异的主要来源,而风光的效果更依赖于传感器画质。所有全幅的传感器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便宜的6d还是昂贵的5d3,拍出来是一样的,风光和景物一般都是手动对焦,对焦点再多也没用。(其实我可以偷偷的告诉你,6d的画质比5d3甚至还略好那么一点点)。然而我用尼康,尼康或者索尼的动态范围整体好于佳能,这方面对拍风光更有优势,尤其是如果你像我一样懒,喜欢使用第一种方法的单张出片,那么佳能的暗部细节可能会是一个劣势(至少从目前的市场主流机器上看)。

【第二种:使用中灰渐变(GND)滤镜单张出片】

(图片来自网络)

GND是全透明镜片和半透明镜片集合在一张镜片上,用半透明的那边压暗亮的部分解决光比平衡问题,一般分为软渐变和硬渐变,软渐变全透明与半透明黑的过度比较缓和,所以比较适合拍摄高光与暗部间有较多不规则衔接的风光,如城市间摄影,或者一些比较奇怪的山峰,硬渐变中灰滤镜的全透明与半透明的边界非常快,所以比较适合拍摄高光与暗部界限分明的风光,如海边日出,或者一些山岳摄影。

这种方法在前期上就解决了光比问题,但是大部分好看的风光片,都不会是天空地面交割分明的,很多时候都会有一个突兀不平整的中景,比如一个灯塔,那么这种方法会造成个灯塔曝光上下不均匀。

【第三种:多张曝光(包围),后期合成】

这样一张照片,其实是在现场拍摄多张照片(包围),每一张曝光值不同,然后通过后期进行合成的。

包围是指在同一个场景下拍摄多张照片, 一张正常,然后几张欠曝的,几张过曝的,比如下面这三个:

(图片来自网络)

中间正常曝光,第一张欠曝,第三张过曝。单反相机都有曝光包围的设置,参照说明书进行设置,一般来讲如果光比非常大,那么就需要更多张过/欠的照片,比如5张,7张甚至9张。

拍摄尽量使用三脚架,否则很难保证多张片子能够对齐。设置曝光包围之后,使用快门线按下连拍3/5/7/9张,取决于你的设置。这一组片子就成为了你的合成素材。

这样进行合成,和造假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所有的细节都来自同一个现场的场景,后期是为了突破相机的先天局限性来还原真实的场景,现实场景的天空地面都是有细节的,符合人的观感。还是回到为什么要后期的问题,后期除了可以造假,也是还原真实的唯一途径,因为相机拍不出人眼看到的“真实”。

下面我用视频讲解如何用曝光包围的方法完成一张照片的后期。

拍摄这张照片的参数:

尼康d7100+图丽11-16

滤镜:ND1000

焦距:11mm

曝光:A档,ISO100,光圈f/13,矩阵测光,快门自动给出。

包围设置:5张,每两张之间1EV差别

对焦:手动,对焦距离10米左右(无穷远也可以的)

由于设置了包围,按下快门线之后连拍5张之后自动停止,拍出了这5张曝光不一样的照片。

成片:

有人很诧异,灰灰的照片,如何后期出这样的颜色的?这就是raw的强大之处,raw不是图片,预览并不能完全说明里面的内容。里面的细节只有通过后期才能展现。现场的颜色其实就是这样的粉紫色。

掌握了本文的技术,其实随便找个湖边,海边,或者瀑布,亲自操练一下,你也能拍出养眼的“大片”。什么是大片?美景就是大片,好看就行,管他什么内涵不内涵。摄影不一定都要讲情怀和意义,讲多了你总会头疼,谁也不能阻止你就是想纯玩的心。就像电玩,俄罗斯方块好玩,换换侠盗飞车也挺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八区讲堂】风光摄影入门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pp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