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药树》:生病之处,必有解药,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药树

《药树》:生病之处,必有解药,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药树

作者: 心理咨询师于芳 | 来源:发表于2022-05-26 12:19 被阅读0次

    人们很难直视太阳,因为阳光太过刺眼。

    就如人们很难直面死亡,因为我们都恐惧死。

    大家回避去看死亡,这的确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面临死亡,就等于在面对所有最重要的东西的丧失。只不过,回避不能让死亡离得更远,唯一的作用就是让死亡的过程变得更孤独,更不知所措。

    雷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当陷入困境甚至绝境时,作为凡尘中的你我该如何回击,才能让自己的身心绝处逢生?

    著名心理学家朱建军在《药树》一书中写到:“生病之外,必有解药。”作者带着读者跟随书中人物,穿越生命至暗之地,透视人心与人性,在绝处逢生处,寻找到自己内心的解药。

    1. 渴望被看见,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

    《药树》的主人公陈树,是一个身患癌症、濒临死去的都市白领,心理师海音应朋友邀请,来为她做临终关怀的心理咨询。海音通过意象对话疗法,一次次将陈树引入潜意识深处,探索她在原生家庭、亲密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有一次意向对话的过程中,谈到了孩子对妈妈的爱,陈树说她从小到大都很乖,想通过好的表现赢得目前的青睐。但是,自己一直都没有得到母亲的爱。无数次,她都告诉自己她不需要,其实只是把那份得不到的母爱隐藏在内心深处。陈树对海音说到:“重点可能不在与死或者活,那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或许是爱,是心,有没有被看到。”

    人类的感情真的很复杂,那些流于表面的爱,可能会掩盖深层的不爱,但也能掩盖更深层、更真实而深刻的爱。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活出你自己,而当你能够被看见的时候,你的真实自我会被照亮,你会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好。 渴望被看见,是我们每个人的根本需求。陈树也通过一次次的意象对话,慢慢的看到了自己,学着接纳自己需要被母亲、弟弟、未婚夫看见的渴望,感受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2.接纳与重建,重新拥抱光明

    陈树有一次在和妈妈的交谈中,讲述了一个梦:她梦见自己四岁左右被一个老头带走,不管她怎么哀求妈妈将她留下,妈妈换是狠心的让她赶紧离开。陈树说完,惊讶的发现妈妈泪流满面。因为它不是一个梦,而是发生在陈树姥姥的身上。在姥姥生活的那个年代,女人是没有地位的,要想留在家中,不被扔了,就得拼命干活,就得有用。轮到陈树的母亲,为了让女儿有留在家里的资格,姥姥只好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待自己的女儿,让女儿吃尽了苦头。同样,为了让陈树有一个留在家的资格,妈妈不断的要求陈树要全心全意的为家和弟弟付出。

    这种害怕被抛弃的恐惧就在姥姥、妈妈和陈树之间传递,成为了这个家族女人的命运。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越深刻,子女长大之后就越倾向与按照幼年时形成的世界观,来观察和感受成人的世界。”

    直面,是改变的开始。陈树在和海音一次次的意象对方中,慢慢理解了母亲,学着和母亲和解,重新建立与母亲之间爱的链接,以爱养心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决定站上怎样的人生起点不是自己,但决定人生走向的,可以是自己。即便我们受过原生家庭的伤,我们依然能穿越生命的至暗之地,重新拥抱光明。

    写到最后: 所有的绝处逢生,必有一个值得被看见的部分。 朱建军用这场意象对话的生死之旅,向我们表达着自己的心声:生病之处,必有解药,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药树。 或许,这世界从不是没有怀疑--正是因为有了怀疑,才有了坚定; 或许,这世界从不是没有恨--正是因为有了恨,才有了爱; 或许,这世界从不是没有病--正是因为有了病,才有了药,才有了治愈和新生。 愿这本《药树》能抚平你深藏在内心不为人知的伤,爱在此刻,生身不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药树》:生病之处,必有解药,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药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pu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