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健康&养生读书
让生命享受最后温暖的阳光——临终关怀入门(读书札记)

让生命享受最后温暖的阳光——临终关怀入门(读书札记)

作者: 哲道禅者 | 来源:发表于2018-02-16 17:37 被阅读423次

    施永兴  编著  包德君  阅读整理

    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生命是最宝贵的,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因为死亡而完整。

    生命值得尊重,死亡值得尊敬。我们既要“优生”,也要“优死”。

    人,活要活得体面,死要死得有尊严。

    中国人的人生理想是“五福临门”: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终,能全此五福者几乎凤毛麟角。

    “善终”的原意是指无疾而终且在家中正房安详辞世,以此标准能够“寿终正寝”的可谓少之又少。

    “尽孝有三”,一者孝养:赡养父母令其日常用度不至匮乏,此谓安养父母之身;二者孝敬:恭敬父母令其内心宽慰精神愉快,此谓敬养父母之心;三者孝顺:正顺父母令其意志安稳不生忧虑,此谓顺养父母之意。

    尽此“三孝”已经堪称孝子孝女了,若能再懂得临终关怀使父母得以善终,就可谓孝行圆满无愧于天地之间了。

    所以,学习临终关怀是人生必修课。

    让我们帮助自己的父母、亲人及有缘的众生安详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让生命的价值在人生终点保持尊严、绽放光芒。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临终关怀六条标准

    1、肯定生命,认同死亡是一种自然的过程;

    2、并不加速和延长死亡;

    3、尽可能减轻痛苦及其他身体不适症状;

    4、支持病人,使他在死亡面前能有最好的生活质量;

    5、结合心理、社会及灵性照顾;

    6、支持病人家属,使他们在亲人的疾病期及病人去世后的悲伤期中能作适当的调整。

    (1)如何提高临终者的生命质量?

    临终者的生命质量由五个部分组成:1)机体功能;2)心理状态;3)人际状况;4)生活环境;5)宗教信仰或精神寄托。

    我们不仅要维护和延长病人的生命,同时也要努力提高临终者的生命质量。

    提高临终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内容是:1)缓解疼痛;2)维持正常生活;3)满足生理需要;4)心理慰藉;5)社会支持。

    (2)为何要维护临终者的尊严?

    人生终点让人联想到痛苦和绝望,尤其是饱受病苦折磨的临终患者。对于临终者而言,生命的尊严往往成为他们最后的要求。生命越是临近终点,人对尊严和爱的渴求就越强烈。当死亡不可逆转的时候,他们希望人生的落幕更安宁、更优雅、更洒脱。

    无论是出于爱还是责任,我们都有义务满足临终者最后的愿望。

    (3)临终者应当享有哪些权利?

    现实中临终者的权利经常受到侵害。比如病人被隐瞒实情或强迫病人同意实行某些诊治措施;“家属同意”代替病人自主权;宗教信仰或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等。

    临终病人享有的权利主要是三个:1)自主医疗权;2)知情同意权;3)隐私保密权。维护临终病人权利的关键在于尊重他们的真实意愿。

    (4)临终病人有权选择死亡吗?

    “安乐死”迄今为止只在少数国家是合法的。英国病人Simon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元病后,决定实行积极安乐死,但在英国是违法的,最后只好远赴瑞士接受安乐死。BBC全程记录直播,英国数百万人观看泪奔并再一次引发“安乐死”大讨论。

    “安乐死”分“积极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

    “积极安乐死”是指以某种方式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

    “消极安乐死”是指拒绝过度治疗自然而然走向死亡。

    当身患不可逆转的绝症并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折磨时,病人是否有权利选择死亡从而结束痛苦获得解脱?

    关于“安乐死”以后会专题研讨。推荐观影:《死亡医生》

    (5)临终关怀的含义和理念是什么?

    临终关怀的含义是以缓和医疗和安宁护理来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临终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帮助他们在人生旅程的最后阶段,在充满温馨与关爱的氛围中安详、宁静、舒适和尊严地离世,使逝者死而无憾,使生者问心无愧。

    基本理念:1)关注人的价值,正视死亡;2)关心生活质量而不是存活数量;3)关注临终者的需求,不是做的多而是做的好。

    (6)为什么要学习安宁护理?

    在人的一生中,临终阶段往往是人最痛苦、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刻,也是亲人最为紧张最为忙碌的时候。人在临终之际,均十分依恋子女和伴侣,这也会造成家人身心精力匮乏,难以承受。

    因此,学习安宁护理不仅可以帮助临终者,也能安慰在世者。

    (7)临终病人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1)疼痛;2)恶心、呕吐;3)呼吸困难;4)虚弱;5)吞咽困难;6)失禁。

    常见神态:可能会如睡觉一般,静悄悄地过世;也可能呼吸急促,喘不过气;有些人神志一直清醒,也有些人渐进性昏迷或迷糊;呼吸会变慢,有时一下深、一下浅地张口呼吸,或有不规则地数秒钟暂停现象等。

    (8)为什么要尊重临终病人的知情权?

    以癌症患者为例,在西方可以不告诉家属,但必须首先告诉病人。因为这涉及到他本人如何分配剩下的时间以及处理财产等事务,隐瞒实情会让病人措手不及。

    患者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当然病情告知是一门艺术,告知的方式一定要灵活,至于到底要不要告诉病人,也可以视个人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在病人不能面对现实时坦言相告,或在病人希望知道时隐瞒真相,都是不适当的。

    其实,绝大部分病人迟早都会从别人的态度和自己身体的征兆中,感到死亡的临近。若家属和医务人员始终不肯对他直言,他只好保持缄默,孤寂无助地独自承担内心的煎熬与痛苦。

    当然,病情告知必须在不致伤害病人的前提下进行,要视病人的具体情况,妥善的、恰当的、有目的、分阶段告知。

    (9)怎样告知病情?

    1)确信病人已经做好准备才可以告知;2)病人最信任的家人、朋友是最合适的告知人选;3)表达要委婉,态度要诚恳;4)告知的时间一般应在病人主动提出时;5)必须以爱心与理解的态度接纳病人所有的情绪(永远不要说你一定要坚强这类屁话);6)向病人保证一会尽全力陪伴他帮助他。

    (10)对身患绝症的病人该说什么?

    要注意以下几点:1)让病人多倾诉,接纳而不要判断;2)说话善解人意,留心病人实际需要,不谈病人不愿意谈的话题;3)要学会沉默,观察病人的身体语言,不要喋喋不休;4)尊重病人的人生经历和宗教信仰;5)不要说过分安慰的话,情绪不要过分激动,最好能保持像对待平常人一样的交流方式;6)千万不要强迫病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更不能批评。

    (11)“安乐死”与“安宁死”有何不同?

    “安宁死”又称“尊严死”或“优死”。它不主动为临终病人提供致死的手段和方法,而是坦然迎接“自然死亡”。

    安乐死与安宁死的最大区别在于安宁死不采取按任何促使死亡或缩短时限的方式,在安宁死的过程中从不中止维持病人生命的措施。

    当一个人的生命受到疾病的挑战,没有人会首先选择死亡,而当死亡无法避免、不可逆转时,人们自然希望有个“好死”。

    安宁死就是“希望不要毫无意义地延长生命,坦然迎接自然死亡”。也就是说,拒绝只能带来痛苦而毫无质量的延长生命的过度治疗。

    (12)“安宁死”与“放弃治疗”有何不同?

    所谓“放弃治疗”是指对于身患目前医学手段尚无法治愈的绝症、没有康复可能和治疗价值、已进入濒死状态,采取任何医学手段都毫无结果,也无法阻挡死亡降临的病人,不再人为地延长其生命,终止其治疗,任其自然死亡。

    安宁死前提下的安宁护理始终给予临终病人生理、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关怀,不主张对病人完全放弃治疗。而这种治疗不以治愈为目的,故又称作舒缓治疗或保守治疗。

    放弃治疗十分复杂,包括主动、被动、完全放弃、部分放弃等,以及放弃治疗的医学标准和法律依据等,在此就不解释了。

    (13)临终病人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安宁病房中,鹅黄色的窗帘轻轻随风舞动,粉红色的墙面上挂着优美的风景画,床头边的各色鲜花盛放,由绿色植物编成的彩带挂满房间。

    安静舒适、充满温暖、空气清新的环境对于临终者是最适合的,如果能够在临终者最熟悉的家中布置出这样的环境当然是最理想的。

    同时根据病人的不同宗教信仰营造相应的宗教氛围也是很有帮助的。

    (14)临终病人有何心理与行为特点?

    临终病人对生的渴望和死的恐惧,会产生一系列强烈而复杂的心理变化。

    美国精神科医师ROSS提出了著名的“临终五阶段说”:1)否认期。拒绝接受,认为诊断有误,与外界隔离,一人独处试图逃避痛苦;2)喜怒无常期。有攻击性,经常爆发无名怒火,甚至有暴力行为;而有时又哭哭啼啼,软弱不已。3)讨价还价期。努力向善,拼命做好事,发誓要做一个更好的人,都是为了和死神做交易。4)消沉期。发现一切皆是徒劳后,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万念俱灰。5)接受期。彻底接受死亡不可避免的现实,开始有勇气面对死亡,心情平和安静。

    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这五种心理行为并不一定按照顺序出现,甚至有的人根本就没有前四个阶段(主要是宗教人士)。

    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是:1)回避。佯装不知,互相隐瞒,不谈论死亡;2)否认;3)敏感;4)焦虑;5)忧郁;6)恐惧。他们对临终过程的恐惧要比对死亡的恐惧更厉害,这种恐惧心理来自对疼痛,对孤独,对生活无价值,对与亲人诀别的惧怕。

    (15)探视临终病人有哪些注意事项?

    1)合适的时间。2)不要过度悲伤。3)多和病人肢体接触,比如握手。4)不要以教导者自居。5)不要推荐医生和医药。6)可以多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7)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8)发现病人疲倦就要及时告辞。9)不要送黑色或白色的礼物。

    (16)如何给临终病人选送鲜花?

    “患难见真情”——临终病人最需要精神慰藉和社会关爱。给临终病人送上美丽的鲜花,所代表的是人间真情与温馨关爱,会给病人带来温情和面对死亡的勇气。

    但送花应懂得“花意”和“花语”,掌握送花的习俗很重要。

    适合的花种:清翠的文竹,高雅的兰花,安静的水仙,幽香的米兰,碧绿的富贵竹,深情的玫瑰,温馨的洋兰等。

    不适合花种:白色马蹄莲,康乃馨,菊花,剑兰,吊钟花,茉莉,梅花,扶桑花等。

    (17)如何妥善应对临终病人的情绪?

    临终病人的心情是复杂的,常见以下心情表现:愤怒,不平,烦躁,敌意,怨恨,恐惧,焦虑,惊慌,忧心,惊讶,厌恶,轻视,讥讽,抗拒,当然还有认可,友爱,信赖,和善,亲密,挚爱等。

    需要注意的是:1)不建议,不批评;2)体会他们的情绪;3)与之讨论哪种沟通方式是他喜欢的;4)按照他们的意愿给予支持与鼓励;5)使他们能够分享各种情绪;6)理解他们的宣泄。

    (18)如何照顾临终病人的日常饮食?

    临终病人出现饮食障碍是很明显的,应多吃煮、炖、蒸的食物,不吃煎、炸、烤类食物,避免生、冷、硬、热、辣等刺激性食物。

    不宜吃“发物”,比如:荠菜、韭菜、香菇、金针菇、羊肉、猪蹄、鹅肉、海鲜等;不宜空腹吃西红柿;其它忌食食物要根据病人实际的症状来决定,但原则上忌食油腻荤腥等厚重滋味,应当以新鲜、清淡的食物为主,比如各种药粥佐以时令蔬菜,既容易消化吸收,又不增加本已虚弱的肠胃负担。

    最适宜病人的饮料就是白开水,同时每天喝上适量的新鲜果蔬汁是非常好的,其它刺激性饮料如咖啡等不建议饮用。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如果是临终病人特别提出想要吃某一类食物,还是要以尊重他们的意愿为主。

    (19)为什么临终病人用茶水漱口好?

    研究表明,茶水漱口的效果是最好的。有以下作用:1)增进食欲;2)防止牙龈出血;3)消除口臭;4)预防口腔干燥。

    最适宜的茶叶:优质绿茶(若病人体寒胃肠虚弱也可用花茶代替)

    (20)临终病人真有“回光返照”吗?

    在死亡的最后阶段,大多数死者都会出现“回光返照”现象。

    原来精神萎靡变得精神一振,体质虚弱变得大为好转,声音低弱变得较为洪亮,双目无光变得炯炯有神,食欲不振变得胃口大开。

    有经验的医生都知道这是病人即将离世的预兆。

    “回光返照”事实上是身体的“应激反应”,一旦激素耗尽,患者便很快进入衰竭而死亡。

    “回光返照”的时间一般是几个小时到一两天,也有很短的仅仅是几分钟。

    家人要抓住这宝贵的有限的清醒时刻,和其交流沟通,传递感情,多见亲朋好友,包括未竟之事等,让临终病人得以没有遗憾的安详辞世。

    (21)如何尊重临终者的宗教信仰?

    没有死亡,就没有宗教。宗教自诞生以来抚慰了无数的心灵,特别是当一个人孤独无助地走向死亡的时候。

    人生有很多个人体验别人是无法感受也不可能替代的,临终者即使被亲朋好友围绕在身边,死亡依然是一趟独行之旅,恰在此时,唯有他所信奉的宗教能给予他同行黄泉路的陪伴。

    我们暂不讨论“天堂”“轮回”是否真的存在,但是抱着对未来美好的愿望与期待,会很大程度上化解对于死亡的本能恐惧。因此,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拥有坚定信仰的宗教人士,他们在死亡降临的时候很少表现出惊慌失措、恐惧不安,甚至有很多人心生喜悦,因为终于可以摆脱痛苦烦恼的尘世,前往渴慕已久的美好世界,就像移民到了更适合居住的国家,谁还会有过度的悲伤与哀痛呢?何况他们还深信过不了多久,这一世的家人与亲朋也会在那个世界重逢,相聚之后再也不会分开,他不过是早些到达而已。

    所以,即便您是坚定的唯物论者,不相信任何宗教及其教义,但在临终者无依无靠即将被死神带走的时候,也要给予最大程度的尊重与理解,并且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包括请神职人员到场、诵经、祷告、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等,这既是对临终亲人最大的关爱,也是对宗教信仰的尊重。

    当然,如果反过来,您是一位某宗教的信徒,而您的临终亲人是一位无神论者,并且至死也毫不动摇,那么您同样需要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尤其是不要在此刻推销您的“拯救计划”,否则您就是在用爱的名义伤害对方的尊严。

    (22)为什么提倡让死亡回归家庭?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技术和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死亡的终点从熟悉的家庭转到了陌生的医院。

    绝大多数人再也没有机会在自己的家里安详离世,而是在嘈杂的病房中,看着自己不熟悉的环境,闻着医院里特有的味道,甚至身上插着各种原本不属于身体的管子和针头。

    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有可能还要被家人要求“再抢救一下”折腾地遍体鳞伤,一旦生命终止很快就被转移到太平间里的冷冻柜中。

    于是,死亡被彻底隔离了,排除在生活之外。儿女如果没有把老人送到医院,甚至会被人视作不孝。

    当然,也不能因此而责怪家属,这是由于缺乏“优死教育”以及专业的临终关怀机构与人员严重匮乏所造成的无奈现实。

    设想一下,亲人躺在自己舒适的床上,看着温暖的房间布置,闻着熟悉的味道,听着美妙动听的音乐,亲朋好友随时可以方便的来探视,临走的时候家人环绕在身边,走了之后别人还可以从容前来瞻仰仪容做最后的告别……

    (23)怎样才能平静的面对死亡?

    死亡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几乎没有人可以先天免疫。

    对死亡的恐惧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回避死亡问题”。尽管死亡每天都发生,甚至就在每个人的身边,但是我们却很少主动谈论,大多数人更是刻意回避,似乎只要不谈及这个问题它就会自动消失。

    可是,稍有理智的人都应该明白,完全不谈死亡和每天都被死亡困扰都是不正常的。越是回避死亡越是恐惧死亡。

    哲学家说过:哲学就是学习如何死。我们一生会为了很多事情而做准备,却忘记了死亡也是要提前准备的。死亡不能练习,但是可以学习。

    如果我们能够在临终亲人患病初期就慢慢地把有关死亡的常识告诉他,使他知道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并通过陪伴、倾听、照顾、关爱等方式,让临终者放下心中的负担,了却未完的心愿,带着家人的真情与爱护,平静祥和地走向生命终点。

    (24)何谓“优死”?

    “优死”,又称善终、尊严死、安宁死。

    优死的原则是:1)病人能预知时至,并能自主享有尊严和隐私权;2)能自主选择死亡地点;3)能减轻痛苦缓解不适症状;4)能获得需要的精神或情感上的支持;5)能获得专业护理与关怀;6)有充足的道别时间并能安享最后的时光;7)永别之时及时离去,不受痛苦折磨;8)身体整洁干净,遗容平静安详。

    (25)为什么要进行“优死教育”?

    由于缺乏“优死教育”,许多人在临终之际凄惶不安,今生种种尽在临终之际聚焦观看,令人唏嘘不已。

    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去看看从小就虔奉佛教的藏区信众,他们面对死亡时泰然自若的神情与汉地没有信仰的人惊慌失措的表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只有通过“优死教育”,才能消除或减轻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使人们坦然面对生老病死,并为自己做好相应的精神准备和心理承受。

    (26)如何做好家属的心理安抚?

    对痛失亲人的人来说,要接受已经永远失去亲人、永远不可能再见的事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丧亲之痛可以逐步减轻,但是不可能完全消失,伤痕将伴随终生。重要的是帮助他们避免因过度悲伤而造成身心伤害。

    通常丧亲者初期的反应多是震惊,感觉麻木、空虚,好像一切都不真实了。也有些人会有比较强烈的身体反应,包括胸闷心痛、呼吸不畅等,总是克制不住的想要哭泣。随后失落的痛楚便会涌现,愤怒、内疚、孤独、无助及沮丧都是哀伤期常见的情绪,有些人甚至觉得已经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同时伴生的可能会有疲软无力、头昏失眠、消化不良等身体反应,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抑郁甚至轻生。

    事前的关怀与帮助往往可以减轻他们丧亲的哀伤,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能够尽情地讲述与逝者的事情,倾诉内心的怀念与哀伤,最关键的是倾听并表示情感的认同,一定不要说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和一些陈词滥调,如果实在找不出什么合适的话语就默默的陪伴,也有很好的疗愈作用。

    (27)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家中有老人过世肯定也会让孩子近距离接触到死亡,一般来说,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既不要把死亡讲得很可怕,从而加重孩子的死亡恐惧,甚至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不要轻描淡写或者修饰得十分美好,让孩子错把死亡当做美好的结局。

    正确的做法是在平时就要进行死亡教育,包括:1)动物的死亡是很好的机会,使孩子了解死亡是大自然正常的现象;2)借用童话或神话故事来说明死亡的概念;3)在某些允许的情况下,让孩子探视临终病人,但是必须对孩子的身心承受能力考虑周全;4)借助给长辈扫墓等纪念性的活动,让孩子认识深层次的死亡,有助于他们对死亡建立起健康的观念,消除恐惧感和罪恶感。

    说明:本文作为普及性介绍临终关怀的常识,没有收录比较专业性的护理技巧等知识,有感兴趣的朋友推荐阅读原著。

    特别说明:佛教的临终关怀无比殊胜,不仅能够让老人心无挂碍的含笑而去,并且可以彻底安顿父母未来的生命走向,这才是为父母所尽的最大孝心。这部分内容留待以后专题介绍,在此就不涉及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生命享受最后温暖的阳光——临终关怀入门(读书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up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