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373164/641edb4a7e87eb6c.png)
《相信》是作者蔡磊的自传,记录了他与渐冻症抗争的动人故事。
渐冻症,对大多数人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只知道它是人类还未攻克的罕见病。一纸诊断书,无异于死缓的判决。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的身体会像“融化的蜡烛”一样塌下去,不是死于一次意外的摔倒,就是死于积痰导致的窒息。生命的尊严丧失殆尽,如同肥皂泡一般脆弱。
在彻底的绝望面前,多数人会丧失抵抗意志,不是怨天尤人,就是自哀自怜,然后束手听从命运的安排。好一点的,坦然接受残酷的现实,却也不放弃对未来的掌控,利用为数不多的时日,尽可能补齐人生还有的缺憾。还有一种人,他们在接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既然躲不过一死,何不轰轰烈烈一番再欣然赴死?!他们相信,懦夫畏死终须死,志士求仁几得仁。死得其所,夫复何恨。我们称他们为“真的勇士”。
蔡磊的这本《相信》,不同的人,读出的感受应该是不一样的。有他这样经历的人,现实中凤毛麟角,多数人很难触碰到那些真正值得仰视的人。少了这种切身体验,听故事的人除了感动,很难从中获得多少“相信”的力量。对我而言,倒是不存在这层挂碍。我理解《相信》里所说的“相信”,算是一种幸运,也算是一种不幸。
在阴晴不定的命运面前,人是不堪一击的。平淡也好,跌宕也罢,谁也无法保证,下一秒来扣门的是惊喜,还是惊吓。人生无常,寥寥四个字,道尽了生而为人的无奈。这是宇宙套在每个人身上的枷锁,作为她的子民,没有人有选择权和变更权,绝对的一视同仁。
人又是追求意义的动物。与其说是意义,不如说是算计。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人生的入场券是有期限的,区区三万天,过期就作废。这就意味着,人在做出任何选择时,都需要支付沉甸甸的机会成本。选择需要权衡,权衡需要砝码,砝码从何而来?最常用的是钱,它可以解决我们遇到的大多数困境;可钱又不是万能的,人的神性不允许我们凡事只看钱。于是,人类又给自己套上了“意义”的枷锁。
当“无常”和“意义”相遇,矛盾便应运而生。人生无常,终有一死,死后一切归零,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于是,人陷入了虚无。失去意义感的人,活着就是一种苦,放荡不羁不是洒脱,更像是对无意义的控诉。就人生的体验而论,“清醒”的“怀疑意义”丝毫不比“愚直”的“笃信意义”来的高明。这造成了人生的撕裂,在痛苦的权衡和抉择之间,人耗散了太多的光阴,空落得一事无成。
意义本是个哲学问题,可摆在个人面前的,却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选择是看得见的,它只是果;追根溯源,关键还得看种子和根,而它们又是看不见的。正所谓,大道无形,化育万物。那么,决定选择的种子和根又是什么呢?它们是留在人头脑中的价值观。人可以相信它们,却看不见它们;人为它们所驱使,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活成它们的殉徒。
价值观不是天生的。婴儿本没有价值观,是后天的灌输衍化出纷繁的个体。一开始,人只能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堆砌,譬如原生家庭的教育,社会文化的熏陶等。随着见识的增长和个体的觉醒,人自觉不自觉地开启了漫长的价值探索之路。价值观一经锁定,自我便扎下了根,人的“信仰”也就不再流浪。
你是什么人,取决于你做什么;你做什么,取决于你相信什么。蔡磊的行动密码就藏在那些看不见的“信仰”上面。我想,这也是他用“相信”作为书名的原因之一吧。全书之所以用了四个文学语码,不只是为了满足铺陈的需要,更是在为他此生的“相信”振臂一喊。
他相信“拼命三郎”的“舍命一搏”。儿时的窘迫与困难,奠定了他一生的底色。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人不能甘心沉沦,先相信努力过后的可能,然后拿出“拼命三郎”的姿态,尽到人事之后再说问心无愧。深陷绝境时,人若不想着自救,也就怨不得命运的袖手旁观了。
他相信“堂吉柯德”的“踽踽独行”。没有身陷过绝境的人,不知道什么叫作孤独。在看不到“希望”的路上,激情终将退却,生活还得继续,没有人能够陪你走到最后。这意味着放弃有理的吗?至少堂吉柯德告诉我们,有一种英雄主义叫作“踽踽独行”,它只与我一个人有关。
他相信“西西弗斯”的“推石上山”。我们总是反复质问诸事的意义,却从不过问这意义从何而来。拿别人的标准评价自己,无异于自我惩罚,把自己活在别人的牢笼里。意义应该是自己的,如果没有现成的可用,那就自己定义一个。即使“推石上山”,人照样可以赋予它一个意义。
他相信“孙悟空”的“抗争精神”。中国人非常喜爱孙悟空,他是一种象征,代表了我们这个民族敢于挑战的精神。即使皈依了佛门,我们依然觉得他是伟大的。在成长的道路上,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看到自己的是好汉,看到众生的是圣人。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蔡磊与渐冻症的抗争仍在继续着,人类与罕见病的抗争也在继续着。尽管死亡的脚步越来越清晰,濒死的感觉也没有让这个汉子感到丝毫恐惧,他有“相信”的东西支撑着。有人觉得他是悲剧,从璀璨到湮灭,弹指一挥间而已。我不这么认为。
英雄终将落幕,但只要他是乐观的,就说明他过去活得很好,未来也将活的很好。从他的感受出发,命运除了降下苦难,也给了他最好的妻子,最好的孩子,更让他看到了更高处的风景。他可以很满足的离开了。
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只属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别人的看法。越是遇到困境的时候,意味着命运正在向我们招手,指引我们走向一个更好的地方,一种更高的境界。
“相信”,是一个人无可褫夺,且打不断的脊梁。相信这个信念,读者也就获取了《相信》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