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人在旅途]/醪糟之于米酒

[人在旅途]/醪糟之于米酒

作者: 愚伯 | 来源:发表于2018-02-04 09:35 被阅读0次

          文字/ 愚伯          摄影/秦申

    冬韵

              篇一:北方的醪糟

          对于米酒,我一向情有独钟,追其根源,可能渊源于儿时对醪糟的记忆。

          北方的醪糟,它是将江米(即:糯米)淘洗、浸泡、蒸熟、晾凉,然后加上酒曲拌合发酵而成。酿好之后装进瓦罐或坛子,加盖密封储存。等需要之时,用勺子连同酒酿和汤汁一起盛出若干,用开水冲泡或用铁锅煮开即可食用。若有讲究的家庭,还会加入几根掰断的麻花,当有客人走亲访友之时,既能解渴,又能充饥,非常方便快捷。

    北方的冬天

          每年冬至过后,天气渐冷,农家往往会选择在二九或三九这个时间段,各家各户的主妇们就纷纷开始张罗起来了。根据每家的人数和经济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数量。

          酿酒也是一个技术活。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酸或者米粒生硬,最好的醪糟是米粒松软,用开水冲泡后一粒粒的漂浮于水面,或者形成一个个小团状,悬浮于水中,酒香浓郁,让人看了垂涎欲滴。因此,酿酒深受农家的重视,也往往成了各家巧媳妇们暗自较量的大好时机了。

    北方醪糟

          记忆中的母亲,她是十里八村里酿酒的好手。八十年代的中国北方农村,物质还不是那样的丰富,人们的口粮仅仅只是满足糊口之用。只有稍微宽裕一点的家庭才会在过年买大米时狠狠心,再秤三五斤糯米回家。一般家庭都是用玉米榛子做,所以做醪糟也成了一个很庄严的事了,也是家庭富裕程度的一个标志。

          每年做醪糟成了一个儿时非常期待的一件事情。

          因为蒸好糯米之后,通常要摊开晾凉,而此时,母亲都会给我们围在四周的兄弟姐妹们一人分得一个小饭团。当然这个小团子并不能满足当时幼小内心对食物的欲望,常常也会背着母亲,偷偷的溜过去,猛地抓上一把,再把四周的匀薄,之后快速的逃逸,躲在某个角落,一阵狼吞虎咽,吃完之后,在欲望的促使下,又会如法炮制。

          值得庆幸的是,每次都是那样的神不知鬼不觉,从没有被发现过,只是每次再陪母亲去搅拌时,她都会很不经意的将某处又缺了一小块的地方重新铺平,偶尔也会笑着提醒我说嘴角的某处又粘着几颗小米粒。只有它们昭示了曾经发生的故事,但精明的母亲却从没发现过这个小秘密,所以自己也曾为自己的机智窃喜,同时又暗自嘲笑母亲的愚。

          多少年过去了,偷吃得记忆越发清晰,而今,母亲也去了另外的世界,我不知道她在那里还会不会酿醪糟,但在我的世界里,再也没喝到过那么美的酒酿了,也再也吃不出当年饭团的味道了。

          因为,母亲,她已经不在了。

          她带走的不光是酿醪糟的手艺,还有那段美好时光……

    龙游古塔

            篇二:南方的白米酒

          长大之后,因为生活的需要,来到南方谋生,对于故乡,聚少离多,很多的人和事都沉淀在记忆里了。有时,为了找回儿时的感觉,当地的白米酒就成了醪糟的替身。也许因为它是过滤掉了米粒,所以喝时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感觉不是那个味。

          但是,有总归比没有好,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新的记忆,也覆盖了原有的味道。可能人事间所有的事大抵都如此吧?

          至于白米酒是如何酿制的,一直无从得知,也成了自己的一个小小的谜。

          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去了一个浙北的一个小县城,才有机会观摩了整个酿制过程。

    绿蚁新醅酒 过滤就出炉

          白米酒,当地又称“水酒”,从字面不难看出,水好的地方做的酒就好。庙下村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在当地就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庙下好水酿春夏秋冬酒,庙下好酒醉东西南北客。

          酿好的酒装坛储存,约两周后,酒体就变得更加醇香浓厚,口感更佳。为了方便运输,一般分桶而装,每桶十斤。

    整装待发 庙下米酒

          根据酒曲的不同,可分为暗红色和乳白色两种,通常后者更受欢迎。过节时,偶尔喝点红色的,更觉浪漫,也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隆隆的冬日,一家人或三五知己,围坐在火炉旁,闲聊家长里短,顺便温一壶米酒,随着酒体温度的升高,浓郁的酒香从壶中不断溢出,弥漫了整个空气。

    红泥小火炉

          每人倒上一杯,偶尔呷上一小口,不愠不火,再配上一碟花生米,喝一口酒,吃一粒豆,顿时人世间所有的功名利禄,恩怨情仇,工作压力,统统的见鬼去吧。生活瞬间变得简单而绵长,此时,不是闲庭,又胜似闲庭。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下是最轻松的,这可能就是人们之所以喜欢喝酒的一种缘由吧?

    能饮一杯无?

          据传说,庙下酒的传统酿法源于炎黄年代,已有五千年历史。每年的农历十月十是当地的“酿酒日”,当年,乾隆下江南时,在农家品尝到豆腐和米酒后,曾御笔亲题“灵山豆腐庙下酒”。此匾流落何方,已无从考证,也许仅仅只是个美丽传说,但足见庙下米酒在当地的知名度。

          不知是好水成就了好酒,还是酒好映衬了水,就像是应该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庙下的水质的确清澈透明,若是赶路口渴,随便走到哪个小溪旁,弯下腰,鞠一捧水,喝到口中,一股淡淡的甘甜,直入心脾,比都市中的矿泉水不知要好多少倍。

          南方的白米酒,酒精含量较低,酒香醇厚,入口绵甜,初喝之人,极易放松警惕,当你一旦有所感觉时,已经是大醉了。所以有人戏说是温柔的陷阱,不知不觉地就会深陷其中,于无形之中让你失形。

          篇三      酒品,亦人品

          醪糟之于米酒,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每个地方的喜好不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酒品,亦即人品。

    (公元2018.02.03,于G1363列车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在旅途]/醪糟之于米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xm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