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有很多创作形式都是相通的,比如写作和摄影。
前两天在飞机上读了这本《写出我心》,讲普通人怎么通过写作表达自己。我以前并没什么写作天赋,经常写的内容像报流水账。我很好奇为什么有的人就能用平淡无奇的文字打出那些直击人心的组合拳,而这个问题就是我读这类讲怎么写作的书的重要目的。
不过我写了这篇,并不代表我自己写字就写得多好,我只是记录并自己总结了一个技巧,也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这书由作者很多短篇的写作感悟共同组成,别的大道理其实就这么一些,比如要不断地写啦、坚持地写、早上睁开眼睛就写、不要怕别人嘲笑地写并发表,另外从书里,我发现至少在美国,好像写作培训班特别流行,这个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不论你的年龄,都会去参加写作训练班,这种风气,在现在的中国是没有的,我们连平均一年读一本书,都不一定能做到。
我们在文化上,也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回到这本书,其中有一篇给了我一直追寻的答案,讲了个技巧。
就是,你的写作不要用抽象的形容词,而是要专注于写那些打动自己的细节。而这个技巧正好和我自己瞎拍照拍了好多年所悟出的技巧相通。
先说说不要用抽象的词是什么意思,我们写作的很大一个杀手就是报流水账,报流水账就像白开水一样。那怎么才算是报流水账?其中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有很多抽象的没有信息含量的形容词。
比如美丽、漂亮、磅礴这些,其实我们普通人写作中,还有一些更没有信息含量,比如“说不出的感觉”、“像那么回事”。
如果一篇文章中充满着这些词,这篇文章的信息密度就很低,于是让人感觉就像白开水,没错,信息密度低其实是报流水账的本质。
那究竟怎么避免?以美丽这个词为例,当你写出了景色很美丽这句话的时候,你要问问自己究竟这个景色是怎么个“美丽法”?你光写这个景色很美丽,读者是无感的,是不能打动他的,因为他感受不到任何信息。
那么看看高手王勃是怎么写的
“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那好像在读者眼前铺开了一幅画卷,画面即时感有没有?这就是佳句。据说当时第一位读者都督阎公读到此句时都震动地跳起来了。
再比如你要写你喜欢自由,但是又很失望,你不能光写自由啊、失望啊之类话,王晓波就是这么写得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细心体会一下,爱、吃、天上的云、锤、挨了锤的牛。是不是都从抽象的大词,变成了很具体的名词和动词呢,体会一下。
而这又与我们大脑的特征有关,简单地讲,大脑不喜欢抽象,而喜欢具体和图像化。
其实当我们说某个作品好时,到底我们在表达什么?
我认为,我们在表达“嗯,这个东西不错,我大脑接受了后觉得很愉悦”
而这背后其实就是大脑对于具体的图像化所表达的愉悦感受。
这句话很重要,请认真地读三遍。因为这个感悟,其实可以用在很多创作上。
我自己拍照水平算是爱好者水平,比普通人好那么一点点,而自己自学摸索了很多年,得出的技巧性的结论也是这个。
大脑喜欢干净和几何形状,干净和几何形状背后其实就是大脑对于具体图形化表达的愉悦感受。
而拍照,其实就是在复杂的环境事物中,用你的镜头把不必要的东西剥离掉,只剩下取悦大脑的事物。
下面是我自己手机拍的一些照片。
当然,这只是一些基本技巧化的内容。掌握这些技巧,与让你成为一位作家或者摄影师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但掌握这些技巧,并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去有意识的练习,已经可以让你与普通人拉开明显差距。
你只需要花三分钟去了解这技巧,并去实践,
拍照能力提高可以让自己的朋友圈获得更多赞而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也可以在晒娃时更多对娃负责。
而相比拍照技巧提高,写作能力的恢复,在我看来更是刻不容缓。
尤其是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的时刻。
在这个时代,有太多人已经不写字,或者不会花一点点时间去写一些工作之外的文字内容,哪怕能写,也只能仅仅地写一段连100字都不到的朋友圈的感悟,而用的词,都是最近网络流行词。
试问你有多久,没有连续写超过1000字以上的内容了?
离开学校后,我们已经渐渐地去丧失了写作的能力,而写作能力的丧失,有两个坏处,一个坏处是会失去精确地表达能力,第二个坏处是会丧失自我对话的能力。
很多文字,你写出来了,才会惊讶,原来自己是这样想的。而写出来了,你会发觉自己的思路似乎更清晰,就好像把衣柜里杂乱无章的衣服和袜子重新叠起放好了。
我们时常感叹时光过得快,而回首过往,发现好像逝去的一切都是模糊的。而写字和摄影,可以帮我们留下一点美好的时光。
那何不让自己的记录,能品质更好一些?这技巧,花时间少,而收益高。生活中类似的技巧其实还很多,比如我的这个标题,也正是一个可以让你有阅读兴趣的心理学小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