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顺利 小说(原创)
银蛇山煤矿坐落在崇山峻岭的一处山㘭里,飒飒冷风吹荡着窗外楊树上的枯叶,玻璃上晃起忽明忽暗的树影,时间进入到一九九一年的一月冬。
宋大夫,我和工会美工老王就宋大夫参加黄原市医学会的学术报告的投影做文字编排,有人推门进来,是矿农民协议工小曹;他二十刚出头的年级,拙黑的脸,厚厚的唇,一身劳动布工装,看着我们,他急忙掏出烟,给每人递上一支"大前门″,我们知道,他身上还装有"黄金叶″,拿出好烟表示对我们的尊重和喜欢,他是不抽烟的,这在煤矿上工人中是一个很少的例外。几个人开始闲嘹,一会,小曹用询问的口气说:"人怎样能尽快出名?″他的一句话问得大家顿时卡了壳,一时间找不出一个确切的答复,我停顿半刻突然冒出了一句:"现在就有一个机会!"他急切的追问:"快说,啥机会?″我说:"当下,海湾战争爆发,战事越发激烈,伊拉克攻打科威特,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是大量的士兵和贫民的伤亡,是到处无家可归的难民,对不?"他点点头。随后宋大夫和美工老王接着说:"这就存在一个现实,需要大批的物资和资金的援助,当然包括外国。那么,远在万里之外的你,一个中国公民,一个贫穷山区出来挖煤的农民工,如果你能帮助做点什么,给予饱受战争创伤国家的人,你想,结果会怎样?″他答道:"最好的办法是捐钱,捐物。″后来,几个人就怎么捐,往哪寄七嘴八舌各述已見,一番闲谈也就过去了。
半个月后的一天,小曹推门进来,面露喜色递过来一个大信封,是北京中国国际红十字的回信函。信的内容是曹海先生捐赠受难国的一百元人民币已经收到,代表国际红十字会对他表示衷心感谢。看后,我和老王无语,本是一番闲谈话语,小曹却真的付之行动,而且是捐出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心里五味杂陈。小曹老家在一个很贫瘠落后的山村,他来到几百里外的煤矿下井,就是想改善家里的困境,在矿上干掘井,又苦又累,工作衣上汗水加上井巷里淋水整天穿在身上是湿的,粘的。除了每月的生活费支出所剩也就是百十元,捐出去了,家里肯定日子会更难,全靠他这个顶梁柱支撑呢。但事情已经做了,和老王商议后,不管他前面说的怎样"出名"与否,决定写篇稿件宣传一下我们一线煤矿工人这种心想天下事,乐于奉献的精神,写罢投给市报,不久就見报了。他很高兴,好象很有成就感似的。这以后,他就成了我们的常客。一天,他提出了要学写广播稿的想法,矿广播站每天早中晚按时向矿区地面工业广场和生活住宅区播音,其中包括中省市新闻,音乐,戏剧,通知等,在一定时间段着重广播矿和二十多个生产,辅助科级单位当天发生的生产,安全情况,表彰先进人物的事迹等,对识字不足百十个的他来说难度肯定不小,但他有这份上进心,我们做为朋友就鼓励他,一篇短得再不能短的广播稿,四五十个字三分之二就是错字,别字和打"x"不会写的字,在我们一次次的纠正下,教他学会查字典,半年之后靠着他不耻下问,勤学的耐心和钻劲,基本上能写一份看得过眼的广播稿了。一天早上,他的一篇"好班长王长福″被矿广播站播出,加上他捐款支援外国难民的事见诸报端,全矿一万多名职工家属知道矿上有一个叫"曹海″的农民工,便使他小有名气。
生活一天天向前走,三年后小曹经过努力,工作上由一名农民协议工转入农民合同工,虽一字之差却巩固了他在煤矿继续工作的基础,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的他积极性更高了。一些人对他的做人做事的方法嗤之以鼻,说是出风头,更有人说他象农村瓷怂娃,傻得不透气等等,但绝大多数和他接融过的人都觉得他是个有善心的人,是个好人。他的每一次付出,捐资助学也好,助人为乐也好,都表达了一个普通煤矿工人最扑素的感情,国家行业报,省工人报进行了宣传报道。
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由于调动,退休,我们几个人和他联係的也就少了。偶尔在一张很大的宣传单上又看到他的消息,这是黄原市评选先进人物的侯选人名单,照片下附有个人先进事迹介绍。六十个人中就有他,这些人中包括见义勇卫,敬老模范,爱心捐助,五好家庭等等,我从中知道小曹在汶川地震,陕南特大水灾,援建希望小学等都伸出大爱之手,共捐资二十多次,计六千多元。短短的简介我知道了小曹二十多年来一直默默做着他想要做的事,一个农村出来的青年,文化程度不高,追求进步,乐于奉献,辛勤耕耘着自已思想这块领地,向往出名,但又脚踏实地的干事,他才是我竖起大拇指直得称赞的"名人。″
完
2017年11月23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