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周三,晴
采风第一站:七都
一早出发,“千村故事”采风团来到七都镇的开弦弓村。这个村庄,如同一个古老的秘密,静静地躺在江南的怀抱中,小清河穿村而过,它的水流,仿佛在低语,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清河东西两头两个藏兵的漾荡也就称为“东藏荡”、“西藏荡”。清河北村那笔直的小河像一支将—离弦的箭一样,直指苏州。就以”开弦弓”为这里命名,暗示着越国已经像开弦的弓一样蓄势待发了。吴越之战中,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许多与战争有关联的地名,让后人缅怀。这便是开弦弓村名字的由来。费孝通先生曾在这里留下足迹,他的《江村经济》让这里名扬四海。如今的江村,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乡村变迁的缩影。
走进江村,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羊咩咩、兔宝宝、还有那些丑萌又友好的羊驼,都在等待着与游客的互动。触摸它们柔软的毛发,可以感受到一份来自大自然的治愈力,让内心的焦虑不安烟消云散。
这里的蔬菜,因为太湖的滋润,显得格外清甜脆嫩。求知弄的墙面上宣帖着费孝通《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中的警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往前走,整洁的路旁,有序地摆放着分类垃圾桶,村民家门前风景各异。有的门口立着精心修剪的造型“迎客松”,有的门口是高挂着红灯笼,一座座庭院整洁有序,墙上的“苏州市美丽庭院示范户”的牌子很是显眼。
庭院一侧,竹篱笆围起的各家自留种植区内的各类蔬菜,给狭窄的村道增添了几分田园风的味道,只见蔬菜类别都有标识牌注明:辣椒、地蒲、茄子等。这些竹篱笆、标识牌和外墙上的各类宣传图画及宣传标语,均由村委会统一发放布置,看上去规范整齐。
沿着求知弄往里走,有一栋三层半的白色小楼,门口的牌匾上写着“上善若水”,这里,就是是费孝通访问江村多次住过的周家。走进周小芳家的庭院,院墙上那幅彰显江南乡村情调的壁画,是由老伴周荣根亲手画的,庭院内种满了十几种花花草草,每一位初入院落的人都能感受到舒心惬意。
如今,周家楼上办了“足迹民宿”,用来接待追寻费老足迹来研学的人们。周小芳说,每年假期,这里早早就被预订了,一日三餐由我们提供,入住的学生只管开展“研学”活动,一切都不用操心啦。
离开江村,乘船来到渔村。渔村以渔为名,也以渔为业。这里的渔民,是太湖的儿女,他们依湖而居,以湖为生。虽然现代化的渔具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一人、一船、一网,但太湖渔歌依然悠扬,诉说着渔家的故事。
在渔村,我们品尝了七都的白豆干、熏豆茶和虾干。这些美食,不仅味道鲜美,更蕴含着渔村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边喝茶边品尝点心,我们观看了了木偶昆曲新编剧片段《舞狮》。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家木偶唱昆曲的祖传戏班,它用木偶和昆曲,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别样的江南水乡。
木偶昆曲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但史料记载的表演团体,只有100多年前,吴江七都的“姚记”木偶昆曲社一家,这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木偶昆曲社。
七都木偶昆曲颇具江南戏曲特色,既充满了木偶戏的趣味,又容纳了昆曲的高雅,真所谓“双手提活生、旦、净、丑千般态,一口唱妙喜、怒、哀、乐百样声”。
江村与渔村,一个是乡村的变迁,一个是渔家的传承。它们如同两个音符,在江南的大地上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交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