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晨送幽若上学。
走在路两旁的林荫道上,这些树的绿格外富有韵味,不妖不艳,而且角度和方位感十足。
深深浅浅的叶子,或密或疏,都是油亮油亮的,那成片的绿荫先是经过雨水的洗礼,再加上阳光的透射,在平坦路面的映衬下,显得非常透亮。
从远处看,又带有几许深沉,挡不住的生命力蕴藏在那看不到底的绿色里。
2:
走到红绿灯那里时,我们的旁边,是背书包的少年和送他的奶奶,后面还跟着双胞胎姐妹的奶奶。
“说了今天早一点早一点,现在七点十几了,等一下你又说还要买本子,不早了。”
是少年的奶奶与双胞胎奶奶在说话——他们住在我们旁边的锦绣金城。
“喊不动啦。走的前一刻都还在瞄手机。又说肚子饿,我又给他弄了点吃的,就搞到现在了。”
少年的奶奶回过头看他一眼,嗔怪的眼神。
‘‘手表也不戴,你明天上自习不要迟到了呀。读书,你还是上点心。”
“明天就星期三了。”少年答,“有没有手表,没关系的。“
嗯,明天就星期三,很快就星期五了啵?又可以看手机了啵?他的奶奶颇有点恨铁不成钢的语气。”
少年的奶奶愤愤地说:“下次你若再如此,我便不再插手,让你妈回来管你,真是让我血压都升高了。”
那少年并不恼,无谓地笑。
他就站在我右手边,背后的书包是平平展展的长方形,好看、耐脏。
想来他的父母已经出门打工,这看起来价格不菲的书包也饱含了他们对孩子的爱吧。
想起我读书的第一个书包,是幺婶用几块缝衣服剩下的花布做的(幺婶是裁缝)。
嗯,是各种颜色的小碎花拼接在一起的,我记得。还有一根细带子,斜挎在肩上。
我喜欢把那书包扒到身后,走路的时候就喜欢一下一下打在屁股上了。
我记得花布的书包不经用,后来妈妈到街上给我买了个军绿的帆布书包,我那个欢喜呀……用爸爸的话说,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永远抚慰着我,也是这个世界对我最大的善意。
3:
十几分钟我们就走到了学校,我打开手机看了一下,已经7:30了。小区里的紫涵、陈楚博,还有雨涵他们都来了,正在树下站着。
“妈妈,我等一下再进去,现在进去了,要在操场上绕圈圈。”雨涵对她的妈妈说。
“嗯,可以,你们走了这么远,等一会儿,到时间点了就进去,免得又要绕操场走。”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见有一个同学进去了,于是几个孩子也都跟着进去了。
“妈妈再见,放学了早点来接我。”幽若背着书包,摆摆手跟着同学们跑进去了。
此时,学校门口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摆摊的商贩们纷纷将三轮车或电动小推车开过来,停在校门口不远处,售卖着各式各样的食物:有香喷喷的面包、诱人的烧烤、热腾腾的包子等。
学校门口人多,杂乱和拥堵成了常态。尽管有保安维持秩序,但摆摊的商贩们仍会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摆摊,这取决于城管的管理力度。
4:
今天还要去买一点青菜,我走到前面的小巷子口,阳光洒落,眼前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芫荽、生菜、小白菜鲜嫩欲滴,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想着中午可以吃这些青菜,真是让人心生欢喜。
两位老太因为占地卖菜而即将争吵起来。一个老太说:“我四点钟就来这里占地了。”
另一个则反驳道:“天天都是我摆在这里的。”
我匆匆而过,不禁感叹红尘中的人们,所争的无非是些蝇头小利。
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5:
回来的时候,到小区附近给幽若打印学习材料。
旁边的麻将店里,看见里有很多人,看这样子估计打麻将的还没有正式上场,几个人说着话,热闹的样子。
几个男人围着自动麻将机摩挲着麻将方块,自信地猜着麻将上的数字。
“五筒。”
“黑鱼。(哈哈,好像是指八万吧,我也不太懂)”
“五饼。”
……
“我把这袋子拿走了啊。”一个妇人扬起手中的袋子。
好像没有人听见,她在门口又提高了声音重复了两遍。
终于,一个男人从里屋慢悠悠地走了过来,一股子槟榔的味道。
“我的袋子!”妇人递给他看。
他的手插在口袋里,一脸的惬意,与里面的人相得益彰。
边走边看,其实我是不太喜欢热闹的地方,在他人眼中看来我很不合群,也没有什么朋友可以倾心交谈。
与性格相近的人在一起时,总是感觉轻松自然。
我实际上很少与人相聚,感觉自己是一个很安静的人。
有句俗话说“沉默是金”,我想,这是因为没有遇见想要与之交谈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能让你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的人确实太少了。
既然没有这样的人,就选择保持沉默吧,这也算是一种智慧。
打完学习材料走到小区门口,遇见一个脚蹬踏板车的小女孩,她的童花头,白白的皮肤,她灿烂的笑脸,真正可爱极了。
《晨曦》
巷口石板路泛着淡淡的光
小贩走街串巷,卖菜的吆喝声
唤醒了生机
我,一个乡下女子
没见过世面,也做不出繁华梦
唯有好好生活
才不负每日的晴好天气
《菜市巷口》
巷子口,三轮车旁的女人吆喝
翡翠生菜,二元便能感受那清凉
小葱鲜嫩,一元捧起生命的翠绿
自产橙子金黄,十元钱品尝三秋的甜
红苋菜,三元钱染红了掌心
它们紧密相依
有感人肺腑的温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