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母的语言~

父母的语言~

作者: 圆圆解忧 | 来源:发表于2022-04-04 13:53 被阅读0次

书名:《父母的语言》

✍️  作者:  [美]达娜·萨斯金德

作者简介:

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

小儿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芝加哥大学医学院“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始人和主任。

[玫瑰]作者和一系列的科学家一起努力,发现不同的家庭当中,对于孩子在三岁以前所听到的词汇的差距量达到3000万字之多。

他们最大的教养方面的差距不在于态度,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父母和孩子所说的词汇量,有3000万字的差距之多。

[玫瑰]这本书的最后一章里边还提到说,每一个国家都很重视我们国家的资源,比如说我们有森林资源、石油资源、煤炭资源、电能、水能,我们都很重视。

但实际上,我们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是被大家忽略的,而这种资源是不要钱的,就是父母的语言。

[玫瑰]我们讲最核心的这一组数字:“13到36个月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脑力劳动者家庭是487句话每小时,工人阶级的家庭301句话每小时,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是178句话每小时。”

[玫瑰]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是4500万个单词,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只有1300万个单词,相差了整整3200万单词。

3岁孩子掌握的词汇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是1116个单词,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是525个单词,相差了591个单词。

[玫瑰]儿童的语言当中平均95%的词汇和父母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你就知道,你看到你的孩子怎么样说话,你就能够反思到你是怎么样说话。

[玫瑰]孩子长到9个月以后,孩子跟孩子之间就已经不一样。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这个孩子的读写水平将决定着他今后上什么样的大学。小学三年级以后,这个差距就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了。

[玫瑰]妈妈跟孩子之间的互动,将决定着孩子体内分泌的激素。

      有一个面无表情的实验,当妈妈面无表情对待孩子时,孩子都会吓得哭起来。不知道妈妈到底怎么了?

这样会伤害到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行为能力、自我及情感控制能力。

[玫瑰]要知道在我们的家庭当中,有多少妈妈天天在拿自己的孩子做这样的实验。

有多少妈妈经常会跟孩子翻脸,不光是面无表情,有时候还会大喊大叫。因为孩子在婴儿期的时候,妈妈的焦虑程度是很重的,妈妈会觉得负担很重,有时候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但你知道当你不断地把这种压力传递给婴儿的时候,婴儿的学习能力就开始大幅地下降了。

[玫瑰]所以人的大脑在婴儿时期,快速大爆炸建立很多连接以后,那些经常不用的连接就会被断掉,就不要了,慢慢地就不会再长了。

所以我们在上了年纪之后,学语言会非常困难。

[玫瑰]第一个原则:你跟孩子讲话的时候,要始终共情关注他。

比如:很多父母会抱怨说,给你念绘本,你怎么不听呢?我们希望孩子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个绘本上,怎么念他就怎么听,这不叫共情关注。

你会发现,当你给孩子念绘本的时候,孩子突然伸手去摸旁边的那个床单了。这时候你应该跟着他走说,“你看到床单了,这个叫床单,你要摸一下吗?来,我们摸一下来听绘本,这叫共情关注。

[玫瑰]第二个原则:充分交流,要多说。首先是你要跟他讲述我们在发生些什么事。

给孩子进行平行谈话,也就是说你在做什么事就跟他讲什么事。因为孩子能够把实际生活中的东西跟你的陈述联系在一起,这个叫作充分交流。

[玫瑰]第三个原则:轮流谈话。如果你要制止一个孩子做一件事,最好的方法是用因果关系说。

比如:这个炉子很烫。你想想看,如果摸这个炉子会怎么样?会烫到手,知道吗?而不是简单的一句:你不能碰!

所以用因果关系来解释我们为什么生活中存在很多禁忌,有很多东西不能碰,其实是孩子很好地成长。

[玫瑰]当你能够鼓励他去了解坚持探索,不放弃这样的过程性目标的时候,这个孩子就能够逐渐地养成一个成长性思维的心态,这个会影响到孩子终身的幸福。

[玫瑰]沟通的本质不在于论对错,而是在当下的那个片刻,谁被卡住?谁遇到问题?谁需要被帮助?谁要为此负责任?

如何做到不越界呢?在他人遭遇困扰时,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

[玫瑰]我们很少审视自己的信念,活在自认为“对”的世界里。我们秉持的这些信念或价值观到底从何而来,是父母告诉我们的,是社会告诉我们的,还是由我们自己经验而来?

我们要相信孩子,要给他一个空间,给他一个自我修复、自我成长的空间。

[玫瑰]溺爱不是爱,无条件养育不是放任和溺爱孩子。不去操控孩子的行为,不是说就得委屈和牺牲为人父母的需求。

于是在最亲密的关系里,当对方无法满足我们的期待时,就会激起我们最深的恐惧,关系越亲密,我们投射的感受越深。

倩儿老师的感悟️

孩子的成长差距在3岁前就形成了。可想而知,我们父母语言的威力是多么的强大。

我们在谈话互动时,要引导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的能力来自刻意的练习,经过无数次挫折,不断打拼才得到。

所以,我们如果肯定孩子的时候,肯定的是它的过程。比如“你昨天书法练得特别勤奋,所以你今天有了很大的进步。”……

当我们能够鼓励他坚持探索,刻意练习,去达到每一个目标时,这样的过程能够帮助孩子逐渐养成一个成长型思维的心态。这个思维模式会影响孩子终身的幸福。️

相关文章

  • 《父母的语言》

    今天看了一本书很有启发。 作者是一位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的教授,儿童耳蜗项目的负责人。他在对两个差不多大的幼儿在安...

  • 《父母的语言》

    善良、奉献且不求回报的人不仅仅会获得至善的赞美,他们的事业也会蒸蒸日上。 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需要家长基于行为的夸...

  • 父母的语言

    一、3000万的词汇差距 二、语言对大脑的塑造 三、优化大脑的亲子沟通方式——3T原则 ...

  • 父母的语言

    之前樊登小读者的张老师和我分享这本书的内容,我完全没有看过,他介绍书里的内容的时候,我恍然大悟。没有看过书,但是我...

  • 父母的语言

    父母对孩子教育投入的竞争日渐激烈,然而巨大的教育资源宝库——父母和看护人的语言,长时间以来被大众忽视。本书将指导父...

  • 父母的语言

    沉默的父母,难以爆发出孩子响亮的人生。 所已为父母的我们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智商情商逆商的三高人群,通过读父母...

  • 父母的语言

    本 书 价 值 父母对孩子教育投入的竞争日渐激烈,然而巨大的教育资源宝库——父母和看护人的语言,长时间以来被大众忽...

  • 父母的语言

    父母的语言是对孩子一项重大的投资,我得承认自己书读得不够多,所以还是多读书,记笔记,希望有所帮助 书看的越多越觉得...

  • 父母的语言

    当我听完这本书,我觉得很痛心。因为身边太多的家长对养育孩子就像个没有文化的“文盲”,而不自知。父母对孩子教...

  • 父母的语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的语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ec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