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可是需要用的时候却压根找不到在哪,纷繁琐碎,失去寻找的东西;书上的知识点明明都有学习过,可是临考试时复习为什么会觉得如此难啃;知乎、公众号上文章、信息汗牛充栋,每次看到我们喜欢东西的内容时候总会去收藏。可是,每次收藏之后,能再次打开的机会却是少之又少,或者是在想寻找的时候却因为杂乱无章而无从下手?

信息化、信息的海洋,信息每天都铺面而来,是这个时代的特点。都知道得在繁杂的信息中挑出所需要的、去繁就简,那如何对各种有用的信息标识以便需要用的时候能够及时调取呢?站在单篇文章、博客上的思考,与多个方向、多种来源文章的体系化思考,这两种思考区别在哪、孰高孰低?这其实都是信息管理体系的问题。
有一个误区,不是分辨不出什么是有用信息,而是对有用信息、价值信息缺乏管理。
什么是有用信息、有价值的信息,这个因人而异,得看个人的需求,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重点在于如何管理信息呢?
有的放矢,想要管理好信息,那自然就先得对筛选过的信息进行汇流,为下一步操作、分析打下基础。接下来将通过一系列工具来实现。
工具
1、信息汇集平台
印象笔记——一个信息集成的平台,印象笔记支持windows、andorid、IOS平台。

为什么要把印象笔记当作信息集成的平台呢?
第一个,是因为它与其他APP有一个良好的协同,如微信、微博等文章,还有chrome印象笔记剪藏插件可以分享、集成到印象笔记中,而且还原度还很高,阅读感基本没有区别。
第二个原因是,多平台的即时同步。
具体的用法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2、移动端
andorid端、IOS端微信公众号文章的转载,手机截图也能转载

pc平台上的微信文章无法转载,需在移动端打开或者在网页上打开,使用剪裁插件

3、PC端
鉴于PC端良好的显示效果和输入效率,在PC端上应用环境的搭建势必是重点。
3.1 chrome及其插件、书签
为什么选择chrome浏览器,理由是丰富的插件,远胜于移动端的使用效果。因而,chrome是作为个人的主力工具在使用。
(1)注册chrome账号
当存在多台PC设备时,请注册chrome账户,chrome浏览器的设置、使用信息会及时同步,实用功能。
(2)插件
“无插件,不chrome”
目前个人使用率最高的几个插件是印象笔记剪藏、油猴脚本、简悦、关灯、dark reader以及书签侧边栏。当然,chrome插件网有非常多的选择,可以自行寻找。
A、印象笔记剪藏
印象笔记chrome插件的下载,见官网
https://www.yinxiang.com/webclipper/?downloaded

印象笔记剪藏的出现,使PC成为信息输入的主要平台,大部分操作都依赖于chrome来处理,手机端作为信息输入端口的作用变得可有可无。同时,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对PC屏幕的要求会要求高一点,高素质屏幕所带来的的沉浸感、体验感以及效率是低素质屏幕所无法想象的。
B、油猴脚本
C、简悦
排版对于审美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同时排版的好坏还会直接影响到人对信息的判断。普通页面极为凌乱的排版、广告插图都会影响我们的阅读,影响判断。这时,使用简悦就能提供一个完美的阅读体验。

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chrome插件可以自行去chrome插件网上寻找,http://www.cnplugins.com/zhuanti/,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
此外由于印象笔记有chrome的剪藏插件的存在,所以chrome的内容都可以集合到笔记中去,这样就搭建了一个很光滑完整的工作流了。
3.2 思维导图——Xmind
老生常谈的思维导图。两个应用场景,一是对临时想法的记录,然后加以条理的梳理;而是,对复杂事物的层层剖析。简单来说就是,用架构性的思维来思考。
做过一次小实验,不借助任何工具,一个人的思路如果只能达到1.1的层级,然后就局促于记忆,但是借助思维导图则可以做出如图二的内容。
人的大脑并不擅长储存记忆,得把有用的信息记录加工整理好交给第二大脑储存,同时做到随意轻松顺畅地调用。放开手脚,让自己的大脑、思维、灵感全速、毫无后顾之忧地在构建系统架构上跑起来,不浪费多余的精力。

同时,Xmind支持分享至印象笔记。关于思维导图还会谈到它在标签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3.3 火绒的弹窗拦截

PC端提升幸福感的利器啊。
4、 电子书
其实针对纸质书、电子书还有哪个平台的电子书这种问题纠结过一小段时间,找了一些文章看。后来有一个因素的出现,就是多看阅读的读书笔记支持分享至印象笔记。单是这一条,纸质书的选择就被淘汰了。看书不应该只是为了爽,是为了要调用有价值的信息,所以笔记的保存及调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一个基本的意识是工作留痕。
电子书资源:鸠摩搜书
好处:
① 体验很好的页面设置
② 笔记导出
笔记支持导出到印象笔记,仅针对多看阅读

③ 电子书导入

结尾
当然,这些都这只是些工具层面的描述,仍然是徘徊在低水平的探讨。可以把它看成时搬运工类的文章,不同的是利用这些工具去搭建一个环境、一个平台,将信息汇流,以便下一步有目的性的处理。换据说,就是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储存,这是第一步。
网友评论